悠悠龙津河

e三明   阅读

■   邓  煌  生

 

家乡清流,地处清溪潆洄的龙津河畔而得名,清流这个县名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清流是离不开河流的,这条环绕清流县城的河流来自上游的宁化县,他们称翠江,河流经龙津镇的南岐村流入城区后似乎不愿离去,在清流县城迂回出一个大大的“S”字母后,才恋恋不舍地向东流到龙津镇横口村的崆峡岭,这段河流清流人称她为龙津河。河流出崆峡岭再流经嵩口、沙芜地域到永安安砂,河流就改名叫九龙溪了,再下到永安就叫燕江,到三明又称沙溪,到南平就汇入闽江了。龙津河何时取名没有史书可查,但龙津河那清澈的河水,却年年岁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清流客家人。

龙津河段不是很长却风光旖旎,河畔是清流县城,街道纵横,市井繁华,人口稠密。龙津河蜿蜒缓流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给人感觉有如居桃花源中之美景,坐拥江南水乡之诗意。清流古八景有一半是描写龙津河的风景,如“龙津望月”描写东门桥,也称龙津桥,每年夏季夜晚皓月当空,桥上凉风习习,人们在此倚栏望月避暑纳凉时的情景。“雁塔晓钟”在今人武部后山,山上原有一座宋代淳祐五年所建的万寿寺,寺旁立六角塔,太阳落山时,塔影被夕阳映至龙津河为清流一景。“西桥横笛”指西门桥又名凤翔桥,形如横在龙津河上的一支玉笛。“北渡孤舟”位于北门,相传清流老城区地形似猪肚,造桥有刺穿猪肚不利聚财之说,古知县曰北门不宜造桥,人们出城来往只能靠摆渡,北门也叫“渡头”,对岸就叫“渡背街”,是为龙津河又添一景。沿河更有崆峡岭、杨梅潭、樊公一潭、二潭、三潭、狮象交牙,三港清流、剪刀峡等天然景观,蕴藏着满满的客家人文风情和传说故事。

清流置县后,在县城修建起厚实的城墙。古城墙自东门起围筑上南寨山顶,顺南坡直下,沿龙津河岸围筑至西门、北门,汇接到东门。城墙高数丈,每丈筑城垛3座。城区按方位设东南西北大小共有8处城门。环绕城墙的龙津河又成了天然的护城河,为抵御外敌保卫清流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龙津河碧水悠悠,波光粼粼。一年四季龙津河畔喧闹异常,老人垂钓、青年摸螺、大人挑水、小孩牧鹅,妇娘在城门水口平坦的礁石上捶衣、荡裳、洗菜、刮薯。每年农历五月端午佳节,坪背人进行龙舟竞赛,两岸更是人山人海,好一派如诗如画,醉美的龙津风光。

在东门桥上游和西门桥上游各有一处大约1000余平方的河心岛,人们称中沙灞,那里沙滩洁白,水柳依依。夏天是孩童的梦中乐园,多有孩童光着脚丫在那捉迷藏、打野战、找奇石、捡鳖蛋。玩到高兴时脱得精光跳进龙津河里摸鱼虾、打水仗玩得不亦乐乎,不累趴下是不会回家的。相传少年时代的裴应章常在那里游泳,即兴吟出了“千年古树当衣架,万里江河做浴盆”的佳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清流没有通公路,龙津河上舟辑穿梭繁忙,是清流运输物资的主要航道。拔口伐木场的木材经小火车运到坪背,在龙津河钉成木排捎到永安。清流的谷物、土纸、山货也经龙津河船运到永安,又运回生产物资和生活用品。西门桥河段停泊有各式舟船,曾是清流物资集散繁华的码头。

时过境迁,1972年福建省嵩口坪电站建成。古老的龙津河蓄满水能发电去了。充足的电力带来了清流县化肥、水泥、煤炭、化工、机械等五小工业的陆续上马。从此,气势磅礴的龙津河没有了往日的滔滔,变成了朴质无华的库区平湖。龙津河的自然风光也成了清流人记忆中的浓浓乡愁。

岁月悠悠,不老龙津,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来,龙津河又焕发青春,两岸的风光更加美丽。清流县委、县政府提出“做美城乡、做强产业、做优环境、做好民生”工作重点,投入巨资改善人居环境。如今,清流县城不再是“左手买香烟,右手买火柴,南门打铁声,北门听得见”的格局。龙津河两岸纳入城市中心建设,开挖西山岭建成凤翔街,整治北山再造一座城,建设长兴南路、中路、北路,沿路树木成荫高楼林立。经历届县委、县政府一次次大手笔开拓,城区面积扩大近10倍。为防洪排涝保护城区,龙津河两岸筑起了水泥防洪墙,河岸先后修建了碧林公园、太极公园、儿童公园、世纪公园、九龙公园、尚书公园、九龙广场、苏区广场。文化长廊、桂花树林、风雨廊亭、非遗文化、客家人物、二十四孝雕塑、书法墙以及假山、瀑布、喷泉等景观,错落有致、翠竹摇曳、绿柳婆娑与龙津河潋滟波光交辉相映。夜幕降临,五彩缤纷,火树银花的灯光夜景,装扮得龙津河畔更加风情万种,婀娜多姿。龙津河畔成了平民百姓休闲、娱乐、健身的理想场所。

1984年以来,为有效保护龙津河渔业资源,恢复渔业资源种类,改善龙津河水域环境,清流县每年都在龙津河水域联合开展“江河湖海,年年有鱼”增殖放流大规模投放鱼苗活动,用来保护龙津河水库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增加捕捞产量和农民收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区人口逐年增多。为解决生活污水、废物排放问题,为保护龙津河沿岸的绿水青山,清流县又投入资金建设垃圾和污水处理厂,铺设雨污分流管道,收集污水、垃圾及时处理。近年来,又实施河长制管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龙津河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目标。

每当我休闲漫步在龙津河畔,公园景美,河岸绿茵、河水清澈、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龙津夜色,灯光四射,亮丽辉煌,如梦如幻,绚丽多彩,增强了百姓的幸福感。我从小在龙津河畔长大,见证了龙津河的变迁。家乡的龙津河,朴质无华,清丽脱俗,是我诗情万篇也写意不尽的浓浓乡愁。

(本文作者系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清流县供电公司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