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诗史(四)

e三明   阅读

■   李  国  梁

 

现代风骚

抗战胜利,省府迁回福州,永安山城繁华喧嚣顿消,回归清宁。诗人或自娱自乐、或小聚或行吟郊野。每年春节仍办折枝诗吟唱会,永安解放初期,诗人亦得乐趣,较有知名度的有陈文孙等多人。

陈文孙,(1887—1952年),字子彬,号山边老人,永安城关人,永安知名教育家、诗人。清光绪己酉年(1909年)全闽师范学堂毕业后,回乡在永安高等学堂任教,1920年任县立永安小学校长。后历任县立中学教务长、省立厦门职业中学国语教员、省立永安师范教员、代校长等职,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不畏清贫一生为桑梓育才操劳,深受百姓的爱戴。


image.png

陈文孙

陈文孙自幼酷爱吟咏,喜阅历代名人诗集,因家贫遍向师友借阅。后来,他在工作之余,游览名山胜水,多有留题酬唱之作。积历年所作古体、近体格律诗近万首。可惜在1943年冬,日机轰炸永安,满城火灾,所有文存化为灰烬。

1944年下半年至1949年底,先后任永安县参议会副议长。1949年6月,闽西义勇军第七独立团进驻永安,永安成立行动委员会,陈文孙被推选为主任。义勇军撤离永安后,土匪王仁锋率部闯进县城,为非作歹,民众怨声载道,永安专员公署高凯出面召集一些上层人士,推选陈文孙为代理县长。

1950年1月,陈文孙派永安中学校长陈思放到福州与解放军接洽解放永安事宜,下旬在贡川设军粮茶水迎接解放军进城。解放后,陈文孙参与一段时间的后勤工作,1952年病故,享寿63岁。他属起义投诚人员。

陈文孙酷爱书法与诗词,一生培桃育李,硕果满园,著名学者黄曾樾博士、永安名流刘芷芬、邓振辉都是他的学生。

陈文孙迎接永安解放,投身新生活,感慨良多,写了不少诗章。1952年4月21日作《农家乐》20首,录其一:

自家土地自家耕,

租税如今已减轻。

好是一家同努力,

插秧锄草趁春晴。

再录一首《国庆日即事》:

欢逢国庆两周年,

万姓讴歌入管弦。

喜得英明贤领导,

争为劳动广宣传。

河山一统维新日,

土地平为大有年。

念载虽言犹待罪,

值兹佳节也欣然。

陈思放,原名其曾,上坪甲盛村人,生于1909年农历8月7日,卒于1961年农历7月初一日,享年53岁。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祖父陈必韶,字奏九,为清太学生,父陈得璜,字钓磻,是清末生员,颇有名气的私塾先生,后经营闽笋业,在永安县城开店并安家,儒商诚信,生意日隆,在福州设行甚为发达。

image.png

陈思放

陈思放少聪敏,学业优异,1934年上海政法学院法律系毕业后,胡汉民闻知他饱囊古文,聘他前去担任汉民中学国文教师,历五年,深受学生爱戴;抗战爆发学校迁重庆。1937年至1940年,在湖北省审计处任股长,1942年回永安。不久应乡贤黄曾樾之邀赴榕,1945年9月任福州市政府秘书、社会科长等职。1947年起任永安县中学(今永安一中)校长。

1950年1月,陈思放受永安行署专员高凯和永安县代理县长陈文孙之令,不畏途中匪患之险,到福州向解放军请示起义投诚事宜。为和平解放永安作出贡献。1951年1月福建省革命大学学习结业后,在三元县中(今三明一中)任教,1953年因“历史问题”被解职回家后,靠钓鱼养家。1961年逝于永安爱国路防火巷家中。21年后的1982年,获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定为起义人员。

陈思放虽为法律系毕业生,却偏爱国学,在学校执教授国文、历史课。他精通古诗文典藉,擅讲授赏析古诗,是永安新制学校诗教的先行者。他上的每节课,先用五分钟的时间,吟唱一首诗,然后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再赏析作品的艺术特色。讲完后按课本“言归正传”。他讲的诗,主要是宋人、清人的绝句,重点讲陆游的诗,也讲苏轼、王安石、杨万里等人的诗,把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灌注到学生心中。他推崇清朝黄景仁的诗,其诗多有愤世嫉俗之音,使学生叹服诗人的才华,同情贫困的不幸际遇。讲完后才正式按课本教。下课铃响,学生们不离座,舍课间休息时间,要老师讲诗词。陈思放教艺水平高,他的诗教使学生获益匪浅,他的学生张志华就是在其启蒙下走近诗词,成为燕江诗社创社首任社长。

陈思放善吟咏,但他的诗作皆失散,只遗有诗教笔记、古诗抄本,其中有不少未署名的诗,待考证是否是他所作。有折枝诗“思放第一唱”“放心儿长成家早”“思念亲衰作客难”应是他的作品。

1950年1月28日永安解放,百废待兴,经济建设任务繁重,加上政治运动接连,旧体诗词创作交流活动停滞,三年困难时期过后,永安诗词爱好才逐渐恢复元气。期间,永安女词人黄瑞盼才情尤富,写了不少佳句。

黄瑞盼,原名瑞聘,字慕兰,号梅影,福建永安城关人。生于民国四年(1915年)乙卯十一月十六日,卒于1963年1月16日,她敏慧娴淑,工诗擅词,风格清雅柔婉,是永安颇有声誉的现代女词人。

黄瑞盼是著名学者,福建省师范学院教授黄曾樾博士的堂妹。她生于永安县城西门的一个儒商世家,天资聪颖,但因幼年丧父,家境清贫而失学,她稍大就习女红,做女工帮母亲维持生计,这期间凡事经心,认字不少。至1926年底11岁时才入育英小学念书。后因家庭经济不佳,难以继学,她虽只读半年书,却有较好的自学能力。18岁时,嫁与县城京果店《永兴甡》家中的吉山人刘如禧。黄瑞盼在家事亲课子,她从阅读《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和唐诗宋词获益并爱上诗词。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刘宗濂(1905—1972年永安一中教师)一起参加上海乐天诗社。她以诗问道,立雪求索,得到上海周瘦鹃、南平词宗陈瘦愚等良师的指点,在此氛围,黄瑞盼耽吟不倦,诗艺大进。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黄曾樾帮她将吟稿审定,汇编拟付梓,还为此集取名《燕水微澜》,后因形势原因未果。黄瑞盼因操劳成疾,患风湿性心脏病,医治无效于1963年溘然谢世,终年48岁。临终前,曾嘱丈夫妥为保存诗稿。熟料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肆虐九州,刘如禧被冲击,《燕水微澜》诗稿遭洗劫,不知去向,黄瑞盼毕生智慧的结晶与兄长黄曾樾殚思编辑的心血,就这样瞬间消失。(图为黄瑞盼,原名瑞聘,字慕兰)

image.png 

1987年,上海诗家李梦寒先生在《乐天诗讯》1962年的残卷中,发现黄瑞盼的《纪年》和《菊影》律诗共六首,即抄录寄给刘如禧。选录诗:

 

菊影(四首选二)

不染铅华不竞春,

重阳佳节是生辰。

凌寒月引来三径,

入世谁如绝四尘。

玉露洗心霜炼骨,

竹篱寄魄墨涂身。

菱花镜里人同瘦,

帘卷西风梦也亲。

 

想窃几枝入素绡,

惺松霜管不胜描。

云端瘦日西崦没,

帘外斜风北极飘。

静赏俄惊秋已去,

举杯漫把月相邀。

可怜多病愁如织,

欲语登楼伴夜遥。

 

黄瑞盼人品才艺为人所钦慕,尺素联谊,登门酬唱者大有人在。福建师大原副校长黄寿祺教授在1960年次韵和答黄瑞盼《临江仙》词一阕:

燕水烟波漫浩浩,彩桥飞架双虹。踏青拾翠凤鞵通,妆台染翰,健笔欲凌空。    半载山城曾作客,惯吟春鸟秋虫,年来衰病断诗筒,一笺遥和,藻丽谢精工。    (《六庵诗选》261页)。

时经23年,至甲子暮春六庵老人黄寿祺重录此词寄给刘如禧作为留念,至于瑞盼原作,尚未寻找到。黄寿祺还再次书写了“艺兰簃”匾额,上款写“黄瑞盼词人故居”,下落“黄寿祺题”。原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上海诗词学会编委、春申诗社副社长李梦寒先生于1987年8月10日以“艺兰”二字冠顶撰联:“艺苑词林,人倚黄花曾漱玉;兰心梅影,曲传白雪永流芳。”书赠黄瑞盼故居。

黄瑞盼《菊影》诗在《乐天诗讯》上发表,刘宗濂寄稿并发表《和黄瑞盼女诗人“菊影”》四律。

刘宗濂,(1905——1972年),字景山,永安贡川人。贡川龙山学堂毕业,是校长严受益的得意门生。后赴福州乌石山学堂读书,高中毕业后,曾任连城、宁化两县禁烟督察员,学校教员,新中国成立后在永安一中任教。“文革”中被批为“臭老九”,到校农场牧马(校有马车),时年已过花甲。他国学功底深厚,精古文善诗联,著作颇丰,“文革”中化为灰烬,仅存少量诗联。录刘宗濂诗:

和黄瑞盼女诗人《菊影》

四律(选一)

莫怪骚人赋落英,

性耽隐逸慨生平。

寒潭汲酿春生色,

老圃吟秋夜有声。

月映粉墙疑蝶化,

露寒苔砌听蛩鸣。

世间花草知多少,

谁抱孤芳葆素贞。

 

三年困难时期过后,永安诗人的心也开朗了,有赖又吾(美铭)、刘宗濂(景山)、刘浚源(瑞泉)、陈庆钟(毓菁)、黄书勤、雷鉴泉(子开)、王世钟、黄书蕉、张治道、陈国卿、冯仲彥、康春、林春等相互赓和聚吟。不时行吟于下渡云半庵等清幽处。1963年云半庵诗会参与者中,现剩李国梁仍在赋诗。

“文革”结束后,党的文艺方针得到贯彻落实,旧体诗词枯木逢春,形势喜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潘主兰,抗战时期曾在永安工作,是国内知名中文专家。1980年他应永安县委建设部门的邀请到风景名胜区观光采风,为桃源洞撰联6副,赞赏其境,选录二副:

小憩高瞻天一线;

胜游闲话磴多层。

跨虹岩溜添朝爽;

叠彩林霖弄晚晴。

1988年前后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有效落实,寺庙恢复活动,即有高僧圆澈(春明一衲)法师巡锡永安,赋诗撰联作画。他在《永安下渡与觉和、觉智、觉能云岩寺留影》写道:

又了浮生未了因,

云山千里访莲盟。

塔前合影留鸿迹,

心印寒潭月共明。

圆澈少出家礼佛,坐禅精进。曾在中国佛协从学随师于赵朴初,佛学造诣日深。他为永安留下不少诗联墨宝,有《微尘集》诗集等多部著作。

1979年永安县政协恢复活动,次年召开五届一次会议。此后,在政协的关心支持下,燕城诗坛春意盎然。1981年至1987年,由政协主持,或由政协办公室牵头组织,或协调联办的群众性旧体诗创作吟唱活动公开进行,十分活跃。主要有折枝诗活动,这项折枝诗赛活动,以售卷方式征稿,每卷初为二角,后为五角,一般在元宵节前评选揭晓,择场所发唱颁奖。

1985年元宵节在市文化馆还举办一场格律诗和新诗的赛诗晚会。每次活动都将作品打字油印荟萃成集。1982年2月县委宣传部、县政协办公室、县文化局将征集的新诗和旧体诗汇集为《春歌一曲绿桃源》。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永安第一本含有格律诗词的诗集。

image.png 

1985年2月,在山边街陈国卿诗友家(专二院后门南侧)举办迎春诗会时,刘训爱等诗友倡议成立诗社,得到大家的赞同,在场的林汝梁等政协干部建议大家书面向上申请。由于这几年的诗事活动都是在政协的领导下开展,于是诗友联名申请,将报告呈送政协办公室。市政协领导反复研究后,认为成立诗社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宣传永安、弘扬当地文化,且条件也具备,于1987年秋,同意成立诗社。(图为1988年农历正月初二,燕江诗社成立合影。)

image.png 

1988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二,燕江诗社在人大二楼会议室召开成立大会。市长张主惠亲临祝贺,宣传部领导以及市文联及下属协会代表也到场祝贺。会上,推举市政协吴树林主席为名誉社长;选出社长张志华、副社长邓明书、李克承;秘书长罗钟;理事会成员9人。还聘请本省赵玉林、吴端升、严格三位名家为顾问。首批社员33人。现录名以备忘:

王世钟邓明书刘训爱刘浚源李玉信李克承李锦泰严守光、肖传坤、

张如腾张志华张治道陈庆钟、陈达成、陈其孝陈国璋陈国卿  、林茂春、罗  钟、施俊霞、郭上玕、唐鸿湘、黄书勤黄书蕉雷鉴泉赖华编聂书裕、还有,至2020年末间断参加诗社活动的首批社员5人:李国梁、苏成友、林淑伟、游生忠、蔡芳。另有赖书健、沈瑞东、胡俊炎等偶临诗会吟诵诗作。

新组建的永安市政协燕江诗社继往开来,把握机遇,团结进取,旨在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以诗彰显时代精神,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确定在每年元宵、端午、重阳三个节日期间举办全体社员参与的诗词吟唱会,30多年延续至今未间断。

1990年重阳节在科委大楼举行以统一战线为主题的诗会;1995年元宵在文化馆举行抗战胜利50周年吟诵会;1997年端午节在政协会议室举办喜迎香港回归诗会……

2001年9月在“政协委员之家”举办永安市政协成立45周年诗会;2002年11月23日在龟山公园举办庆十六大诗会;2006年9月10日在“政协委员之家”举办永安市政协50华诞诗会;2008年6月7日在阳顶山浮流宫举办抗震救灾诗词研讨会;2008年9月27日举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诗歌评奖吟唱会;2009年9月21日在“政协委员之家”举办新中国60华诞和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诗会;2012年6月政协文史委、市党史研究室举办红色永安颂诗会……

除此,还与部门、单位、乡镇、社区和学校联办诗会。另外,有的诗友在婚寿喜庆时设诗筵。总之,诗事频频。

2001年元旦,市政协办与永安一中召开迎新诗会,拉开了中华诗词进校园的序幕。接着,燕江诗社为市关工委、市教育局举办的诗词培训班派出教员。积极配合支持关工委中华诗词进校园辅导站开展德育“三牵手”诗教工作,向中小学校派出辅导老师,并组织社员参加校园诗词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北小、八中等十余所学校先后成立了诗词组织。李廉德等十多位同志倍尝艰辛,为诗教作奉献。(图为己丑年正月初三,燕江诗社部分社员应邀到洪田镇参加全国林改第一村“2009年洪田村新春诗会”与农民诗人一起歌颂林改和新农村建设,吟唱新创作的诗词。福建电视台现场采摄,并在专题节目中播放。)

image.png

燕江诗社于1988年4月创办《燕江诗词》一刊,至1992年2月共出版6期,而后改为不定期专辑形式出版。由市政协办公室主编。燕江诗社承编的作品集层出不穷。主要有:

1989年10月,编印《燕江吟》专辑;1991年7月出版特辑《燕水情》;1994年9月出版专辑《含笑花开颂文明》;1995年6月出版特辑《燕城救亡吟》等。还有诗会作品选《燕江诗潮》、《燕江诗萃》以及燕江诗社社庆的作品选集《燕江情韵》(三辑)等等。除此,与文联、旅游、税务、乡镇、社区、寺庙、学校等单位合编或助编诗集计数十种。(图为燕江诗社历年活动作品集)

 

image.png 


2003年6月30日创办《燕江诗讯》小报(季刊),至2011年12月25日共出32期,刊发诗词联4000多首(副)。2012年3月《燕江诗词》复刊(半年刊),重新编号,至2020年9月共出版18期。以上刊物均寄送全国各地和港台地区相关社团交流,以诗会友。另外,社员自费出版诗词、文艺作品集也有百种之多。

诗田力耕,花果累累。30年来,燕江诗人不懈追求,精品意识增强,作品档次不断提升。有的诗友在《诗刊》、《中华诗词》、《中国楹联》、《对联》等一级专业刊物上发表作品。(图为2014年10月19日,燕江诗社理事在福建大用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现场书写诗词。)

image.png 

2003年、2009年李国梁在全国诗词大赛上获一等奖和《对联》春秋两季擂主称号,填补永安夺魁全国赛事的空白。其获奖作品《女护林员》得到评委、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被三明等外地多所老年大学作为佳作在课堂讲评。他获全国《对联》秋季擂主称号的联语为:

霞栖乔木,花妆田舍,吹几笛春风,度假何妨餐秀色;

鹤引欢情,酒酿山溪,荡一舟明月,开怀能不醉新村。

继有后起之秀刘如姬2013年度获《诗刊》“子曰”青年诗人奖;2015年12月获广州光孝寺开山1794年暨开放30周年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这些成果,引起文艺界的关注和同仁的赞赏。刘如姬的作品,语义鲜畅清趣,口语入诗则平中见奇,韵味淳浓。录一:

浣溪沙·夏之物语

垒个沙堆就是家,采兜桑葚味堪夸。江红脸蛋笑开花。  天上一窝云朵朵,河边几个脚丫丫,手中闲钓篓中虾。

1994年8月,筹划成立永安市楹联学会得到总工会职工文化教育中心的支持,经短期筹备后,永安市楹联学会在市职教中心大楼会议室召开成立大会。市政协虞韶年副主席到会祝贺,市总工会刘美玲副主席到会讲话。会上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会聘请全国联坛十秀、湖北随州石中才、全国联坛十老、福建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福建安溪王翘松、福建省楹联研究会会长陈健为顾问,虞韶年为名誉会长。由张志华任会长,副会长卢天生、蔡芳、张永霞;秘书长吴启华。理事李明刚、蓝云昌。首批会员17人:王磊之、邓兴灿、卢天生、许启良、李国梁、李明刚、沈长昭、张永霞、张如腾、张志华、吴启华、陈达成、陈德永、林淑伟、姜才棠、蓝云昌、蔡芳。大会收到名地发送的贺章墨宝18件。学会成立后即开展楹联创作活动,1994年11月打印出版会刊,8开单页,加增2页的《永安联苑》。1995年10月征稿编辑《丙子新春联》、油印小册,供1996年春节送春联活动使用,并开展联墨展示活动。后因种种原因,三年后逐渐停止活动,自然消亡。(图为1994年永安市楹联学会成立大会合影

 

image.png 

2003年2月14日,燕江诗社在实验小学举办燕江诗社成立15周年(元宵)诗会。吟诗后召开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燕江诗社第5届理事会。张志华任名誉社长,社长李廉德,副社长李国梁,秘书长李明刚,理事会成员共7人。(图为张志华)

image.png 

2007年4月19日,永安市燕江诗社创建者领导者,张志华老社长病逝,享年77岁。张志华系福建连城人,生于1931年9月,他先后在永安一中、三中任教,从事教育工作达40余年,系中学高级教师,永安市数学学会理事长。曾任永安市政协第六、七届常委、民盟永安市委组织部长;永安市燕江诗社首任社长、永安市楹联学会首任会长、永安市燕江谜社首任社长。

张志华赋诗填词工意境,语流畅,意清雅、情感真挚。著有《流舟诗稿》。录词一阕,可窥一斑:

浪淘沙·皆山揽胜

胜迹又登临,感慨良深。皆山一别到如今。踏遍层峦多少路,旧梦难寻。    石洞永铭心,互诉衷忱。鹊桥仙曲忆同吟。此际湖光非昔日,何处知音?

2008年7月3日至5日,由中国楹联学会主办、永安市文联协办、永安一中承办的全国第三届青少年对联夏令营在永安一中举行。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育新,副会长、《对联》杂志社社长孙满仓,《对联》杂志社总编薛宗汉,省楹联学会会长陈健等领导参加活动,永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活动,指定永安市文联主席赖世禹为总策划,建立组委会。永安一中鳌山联社社长、指导老师黄芳为对联观摩课作演示,常江、王翼奇等专家授课、评联、指导接龙活动。来自全国各学校青少年学生、老师、专家、学者100多人参加了这次夏令营活动。

2000年4月29日,在永安市政协办公室的支持下,在省楹联学会的指导下,重新组建的永安市楹联学会在市政协委员之家大楼召开成立大会。市政协、市关工委领导、省楹联学会代表及嘉宾出席大会,兄弟诗联团体发来贺电、贺信、贺联。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聘请市政协副主席陈根藩为名誉会长,包才、董殿亭、吕璇、赖世禹、张燕生、张招祯、刘爱榕、范纯正、林永权、吴启华为顾问。会长李廉德,副会长刘如姬、李国梁、林淑伟;秘书长余尔望。理事会成员共11人。

永安市2010年新春征联获奖作品展示暨春联赠送活动2月7日在文庙举行。活动由市文体与出版局主办,众多对联爱好者积极参与创作活动。李国梁、蔡芳、黄芳任评委;李廉德等6位作者分别获一、二、三等奖,由文川书画社书法家挥毫展示。

2012年10月26日,“燕江楼杯”海内外诗联大赛,在“燕江楼美食园”隆重举行颁奖仪式。市政协主席郑纪成、市委宣传部张军副部长、市委文明办等领导、来宾及获奖作者等80余人参加了颁奖仪式。这次活动是由市含笑餐饮有限公司与市文联联合举办,由叶美兰与陈开福策划,王恒鼎(宁德)、刘如姬、李国梁担任评委。自2月21日至8月31日,共收到海内外参赛的对联、诗词作品1466件。永安作者严守光、陈达成获单项二、三等奖,林淑伟、李廉德、张万益等获优秀奖。颁奖仪式后举办歌舞晚会,活动旨在宣传“燕江楼”老字号品牌,彰显永安饮食文化特色,扩大永安知名度和美誉度。如此大规模的传统文化全国性竞赛活动,在地方餐饮史上尚属首次,永安诗联史上也是首例。

2014年6月18日,永安市楹联学会第二届、燕江诗社第六届会员大会在市关工委二楼会议室召开。到会会员51人,市政协蔡清辉副主席及市委宣传部、党史办、文联、关工委和老年大学等单位领导到会祝贺,市文联主席吴文广宣读理事会候选人名单。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聘请李廉德为名誉会长,郑林胜、张志锋为荣誉会长。林淑伟任社长。副社长:李国梁、宋文斯、余尔望(兼秘书长)。理事会成员共11人。

2017年6月16日,永安市楹联学会第三届、燕江诗社第九届在市老年大学会议厅召开会员大会,三明市政协秘书长黄宝成,市政协文史委、市文明办、市文联等领导到会祝贺和指导。大会通过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名单。聘请李廉德为顾问,林淑伟为名誉会长。荣誉会长:郑林胜、张志锋。会长:曾齐禄,副会长:李国梁、余尔望(兼秘书长),后增补陈盛华、邓兴灿为副会长,理事会成员共13人。(图为2017年7月16日,李国梁副会长为本会诗词沙龙讲授诗词的立意与个性。)

image.png

在成立大会上,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表决通过:永安市楹联学会更名为永安市诗词楹联学会。2017年7月10日永安市民政局社团管理科批复同意更名。

燕江诗社在组织社员举办各种吟唱会的同时,重视学术研究、创作经验交流活动的开展。

2007年12月21日至23日,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馆、省诗词学会主办,泉州市诗词学会协办的“福建省近现代诗词学术研讨会”在泉州“丰泽园”召开。李廉德、李国梁撰写的论文各1篇入选并应邀参加讲评研讨活动。

2008年5月10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在仓山校区振万楼举办《纪念黄曾樾教授诞辰110周年研讨会》,裴耀松、李廉德、李国梁各自撰写的学术论文入选并应邀与海内外专家学者、黄曾樾的学生和子女一起缅怀评价黄曾樾,研讨学术。

2012年11月,第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暨国际客家文化研讨会在三明召开。裴耀松、李国梁、李廉德等撰写的与诗词相关的论文入选学术研究文集,并应邀出席这次盛大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2020年10月,刘如姬撰写论文,在福建诗词论坛(闽侯)演讲《新时代推进青年诗词创作的一点思考》。

除此,外地举办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燕江诗社还积极参与。

永安市诗词楹联创作、研究、交流活动内容日益丰富,品位提高,队伍壮大。尤其是近年来诗社开展“诗词沙龙”活动,由较有创作经验的诗友授课,评讲作品,切磋诗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效果明显。同时在会刊《燕江诗词》开辟“同题一练”栏目,命题限韵定期创作、点评,相互推敲,激发兴趣,共同提高。

燕江诗社自成立后,采风创作活动不断,身临其境,体验感受,拓开思路,激发灵感,对创作水平和作品质量提高大有禆益。历年来主要采风活动地点有贡川、吉山北陵、春谷、桃源洞、上坪、青水、洪田、小陶八一村、文龙复兴堡等。(图为2003年蝴蝶山采风)

image.png 

2018年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暨燕江诗社三十华诞,永安市诗词楹联学会举办庆祝诗会。原三明市政协、永安市政协、市文体和旅游局以及三明各县(市、区)诗词团体代表百余人参加了庆祝活动,并收到福建省诗词学会等社团和诗友发来贺词贺联百余首(副)。

而后,诗刊组织社员创作“红色诗词”,到洪田廖家祠红军标语展馆、青水沧海村古村落红军驻扎地、下渡邹韬奋出生地展厅以及曹远汶四村新农村文化建设园地。还有“红色诗旅”到长汀、连城、上杭采风,“风展红旗如画”采风活动到尤溪、明溪、宁化、三明以及永安吉山抗战文化遗址群等地。(图为2019年8月应邀前往明溪采风)

image.png 

2020年重阳,应恒裕堂罗上层馆长之邀,市诗词楹联学会承办槐南采风活动,三明10县(市、区)的诗朋文友一百余人雅聚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洋头村,采集创作素材。

与外地采风联谊活动也很多,先后到漳平大用山、闽侯、连城、大田、宁化、明溪、三明万寿岩、尤溪百桂山庄等等。

近年来,主要有浙江蕉园诗社副社长李国林、鲁云信,福州逸仙诗社社长郑孝禄一行5人,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包德珍,宁德市鹤鸣诗社社长陈银珠一行4人,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张金英等诗家莅临采风和交流诗艺。

上世纪80年代,三明市成立麒麟诗社,永安诗人热情支持参与活动,张志华被选为理事,主要参与其创作活动的有李克承、邓明书、黄书勤、李锦泰、赖华编、李国梁、林淑伟、陈达成等。

2018年10月三明市诗词学会成立,曾齐禄被选为副会长,后增补陈盛华为常务理事,张永霞、洪顺发、姜才棠、陈仁男为理事。燕江诗社诗友积极参与活动,承担了《三明诗词》、《三明诗刊》(微刊)以及《三明诗史》等编辑事务工作,同时,支持协助《永安文艺》(微刊)、市文化馆《红色诗词》等单位、媒体的组稿工作,特别是2020年初抗击新冠病毒战斗和“脱贫攻坚”决战时刻,永安诗人激昂吟啸,鼓呼砥砺,诗作泉涌,用“微信诗会”的新形式表达爱心,砥砺意志,增强共克时艰、决战夺胜的信心。永安市诗词楹联学会队伍日益壮大,素质提高,一大批会员加入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福建省诗词学会、福建省楹联学会。刘如姬、李廉德、林淑伟、曾齐禄先后分别担任福建省诗词、楹联学会理事。2016年刘如姬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市诗词楹联学会抓好创作研究交流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发挥自身优势,为新时代文明建设服务,唱响初心使命的主旋律,组织诗友参加社区送春联和吟诗联谊活动。

当代,永安乡村能吟咏的农民诗人不乏其人。先辈有:上坪陈国璋、陈仙铃、陈其孝、陈建勋、陈绍周、陈国典等;大湖有赖华编、李玉信、刘训爱、魏君景、魏秀康、魏秀安、赖光禄、赖通力等;曹远有曾振人、俞彩慈等;青水有俞腾舞、钟学隆等;洪田有罗怀珂等;罗坊有陈启昌等;西洋有吴新民等。其中,上坪乡陈国璋和大湖镇赖华编当属山村诗坛的仁者。

陈国璋,(1919——1988年),字邦宪,号学斌,又号玉麟,上坪人。幼聪敏好学,后常随祖父陈嗣桂外出行医。抗战时期,乡成立区署,被区长阮家驯聘为区署录士,事文件抄发。其间,积极参加抗战救亡社会活动。后从事教育工作,任乡小学校长。曾任上桂乡民代表会主席、县参议员。新中国成立后,行医梓里,1951年2月以陈玉麟名字加入永安县中医师公会。后在龙共保健站、乡防保院任医师。晚年在上坪开个体医疗所。他是燕江诗社首批社员,他爱乡爱民情切切,赋诗每吐心声:

重赴梧桐洋感作(1978)

二十年前越此乡,

而今重赴岂寻常。

斯时身负医生职,

终日肩挑药品箱。

处处巡回群爱护,

村村疗病众咸康。

蹉跎岁月人周甲,

戚友相逢话短长。

大湖乡的赖华编,福建师范学校毕业,是燕江诗社的首批社员,他生于1916年农历六月十三日,卒于2005年元旦大湖坑源村,享年90岁。

赖华编解放前曾任省中心教育厅辅导员、省永师地方教育指导员及教员、县中学教员、县教育科督学、贡川小学校长等职。解放后,在永安做过小商贩和制豆腐皮,后回乡务农。改革开放后平反,应聘撰写《永安教育志》和《大湖镇志》。他是市政协文史通讯员,为地方留下不少文史资料性篇章,印有《老赖心声》诗词歌赋联集。他的诗多写身世感怀及乡土风光。他在《题父遗著‘存存诗稿’》(6首选1)写道:

读罢父亲遗作诗,

学将题句写心思。

我惭昔不常吟咏,

年老方来爱诵之。

农民诗人还兴致勃勃地建起诗社,上坪有屏山诗社、大湖有皆山诗社(筹)、大湖魏坊翠峰诗社等,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活动。屏山诗社1991年春节正式成立,首任社长陈学民。2005年林国基接任社长。

屏山诗社每年春节举办折枝诗创作、评奖、发唱活动;同时开展诗教活动。先后编印《屏山诗词》《屏山诗讯》。另外,《山水诗刊》也出了数期。

1986年大湖魏坊村在党支部书记魏秀春支持下,成立翠峰诗社,使相邻4个村的农民诗人有了创作园地。每年春节、中秋、重阳轮流聚会吟唱,魏坊村还办版报,《永安报》曾作报道。

方言吟声

永安地处福建省中部偏西,永安话属汉语闽方言,是闽方言中闽中方言的代表。永安话具有许多闽方言的基本特点,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还受周围的闽北方言、闽南方言和客家方言的影响,吸收了这些方言的一些成分。和其它闽方言比较,永安话最明显的特征是在语言、词汇和语法上都保存有上古汉语的成分。

传说,古时有客旅于浮流问地名,村人听不懂官话(今称普通话),答说“安达地”(安得知,不知道的意思),客人以为地名为“安达地”,故称永安人为“安达地”。国立福建音专校长卢前在【越调】《凭栏人·安得知》曲中度曰:“置县浮流邻燕溪,四百年来桑海非。旧人安得知。”当年,卢前履职于上吉山,立“练存轩”,从曲中可看出他对南蛮之地古汉语的“好奇”。

由于种种原因,永安方言也在起变化,现在许多永安人的方言,与真正的永安话有一些差别,许多发言声调连自己都掌握不全不准,但基本元素尚存,所以用永安方言来吟唱诗词确实是古韵悠悠。

古时,永安私塾课堂读书都是用方言来唸,故地方腔调明显,在吟唱诗词中也显得别有韵味。由于永安是客家聚居地,在城乡中有“大同小异”之处,唱诗的曲调有所差异。包括三元(沙连)、莘口(沙口)、梅列(尾历)、岩前等地的方言都是永安话。用永安方言来吟唱平水韵的格律诗是非常谐美的;因为永安话有入声字,有些字在普通话似有隔感,但用永安话来唸是完美的,如,荣与情、明、平读来是很和谐的。普通话读:荣(róng)、龙(lóng)、溶(róng)、笼(lóng)(lǒng)字音同,用永安话来读就不一样了。永安话读船、前很谐,普通话就不同了。永安话切韵音接近为:荣(汪)、荣字平水韵属下平声八庚,龙、溶、农属上平声二冬。因而,荣字与八庚韵的情(张),明(蛮)等字音相谐,韵母相近。

过去诗事活动中诗人们都会吟唱,在联吟中接连放声,抑扬顿挫,津津有味。在折枝诗发唱会上,一般由几位词宗将自己选出的获奖作品轮流吟唱。抗战时期,永安诗钟活动兴盛,吟声遏云绕梁,曾为西席的聂诗维、陈文孙及陈庆钟、康春、黄书勤、邓明书、李锦泰、王世钟、张治道等都是吟诗高手。

1988年,燕江诗社成立前后的诗会上方言吟唱活动是很活跃的。老诗人尚瞿铄,兴致甚高,喜用方言吟啸,清狂得意。李克承、王世钟、郭上玕、聂书裕、雷鉴泉、刘训爱、严守光、陈学民等诗友吟唱的旋律非常的优美。一般七绝、七律吟唱的声调最为悠扬,词的吟唱难度大,一般用朗诵。永安方言吟诗基调与山歌的曲谱有相近处,乡土味浓。

永安诗坛源远,历程不凡,其事其迹,《人民日报》《福建日报》《三明日报》《永安报》,中央广播电视台、福建电视台、三明电视台、永安电视台及网络等媒体频有报道,誉播海内外。

 

(作者系永安市燕江诗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