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 升 旗
蒋荣德,大田县人,1924年9月出生在汤泉村。1940年在大田县立中学就读期间,参加中共的外围组织“中山室读书会”,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4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经地下党组织安排,先后在大田县武陵中心小学、玉井小学任教,以教师的身份作掩护,担任政治交通员,来往于武陵、玉井、汤川之间的联络工作。
1945年9月,闽西北特委主要负责人林大蕃牺牲后,根据中共福建省委的指示,在中共南沙尤工委的基础上,重建闽西北特委。从此,闽西北的革命中心从大田县转移到南沙尤地区。特委机关设在沙县高桥隆兴洋。在重建闽西北特委的同时,特委还成立一支游击支队,由林志群担任支队长,蔡敏任政委,陈有顺任副支队长,支队下设2个武工队,蒋荣德任第一武工队队长,池冲为第二武工队队长。
尤溪县联合乡连云村是上云、下云和云山的合称,与南平、沙县毗邻,是南沙尤革命据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块穷乡僻壤,农民生活非常困苦,平均收入六成以上粮食都作为地租赋税交给反动当局和地主,当地曾流传这样的歌谣:“地瓜当粮草、蔬菜当饭饱、松柴点灯火。”而这里的大地主林红妹却有大量田地,每年收租500多担,保长包围成开设二个店铺,剥削农民,反动派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自古未闻粪有税,如今只剩屁无捐”。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由于连云村地处南平、沙县、尤溪三县结合部,是尤溪往返南平、沙县的必经之路,闽西北游击队常在这带活动。群众深受影响,南平地下党员陈正盛、陈元朗利用亲戚关系,在抗日战争时期培养了连云第一个地下党工作者林正品。林参加地下党后,对群众进行革命宣传,使群众接受革命道理。1946年2月,在林正品的积极活动下,林又发展了林立松、郑荣德2人为地下工作者,7月再发展林立水等4人,至年终发展6人,共有13人。他们积极配合游击队,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捐粮捐款等活动。1947年9月,闽西北游击纵队司令员林志群从省委返回南沙尤据点,传达省委“2·28”指示后,蒋荣德奉令到连云领导革命斗争,在林立水家召开了主要骨干会议,并决定发动群众,壮大队伍,确定发展对象为贫雇农。林立水等13位骨干分子在蒋荣德的领导下,按会议决定的方针,积极开展活动。他们以上云、下云、云山为基础,迅速向周边的自然村扩展,并配合游击队先后镇压了连云的林绍婢、菖蒲祥的陈跃团、淡竹洋的蔡世庆三个恶霸,一边领导农民抗租抗税,一边开辟新区。1948年2月蒋荣德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决定指派有社会基础,又有职业掩护,并且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的陈振活、杨柳青、林修竹等人,向周边村开展工作,组织发展贫农团,经过他们数月的努力,贫农团的活动扩展到联合、梅仙乡的18个自然村。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扩大,贫农团队伍团员达到217人,需要一个领导班子来统一领导2个分片18个自然村的革命斗争。6月14日蒋荣德在连云水尾庵主持召开贫农团大会,上云、下云、云山三个村108名团员全部到会,会议决定,成立贫农团总指挥部,选举产生了总指挥部领导成员,并设立了5个分团,组织领导贫农团进行革命斗争、抗丁、抗租、抗税反霸,与国民党反动统治作了积极的斗争。
贫农团的革命斗争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重视,县保安队多次进乡围剿,贫农团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只好转入地下斗争,敌人不甘失败,用金钱收买贫农团员林光宇、林正何、林新年等人,密告贫农团领导和骨干分子活动情况,使林正品、林修祝、林正思、杨柳青等24人,被逮捕惨遭敌人杀害,连云贫农团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下遭到失败。
蒋荣德领导连云贫农团的革命斗争,从1945年贫农团的产生,到1948年惨遭国民党的镇压,历时3年,拥有成员217人,在15个自然村开展抗租、抗税、抗丁斗争,给国民党反动派、地主、恶霸以沉重的打击,给尤溪县留下了宝贵的革命历史经验和教训。
1949年7月5日,尤溪县和平解放同日,尤溪县人民政府成立,蒋荣德任县长。1950年调任大田县县长。1952年任永安专署卫生科长兼专区医院院长,后任龙岩专署办公室主任,1955年任永安县长。从1949年到1955年,蒋荣德三任三县县长,在到1958年被打成“地方主义反党分子”,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行政降二级处分,遣送到三明省一建公司二处民三中队劳动,1962年平反,任地辖三明市委副书记,三明地区文教办主任。1971年调福州市农委任副主任。1984年离休,1985年2月25日,蒋荣德因病医治无效逝世,终年71岁。
蒋荣德逝世后,他的老领导、老战友为他撰写挽联,称他是无愧中共好党员。
(本文作者系市政协文史研究员、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