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三明故事 ——我和父亲的摄影人生

e三明   阅读

■   林  平

 

三明市融媒体中心2019-08-31 19:37报道:“去年底,三明市委宣传部举办了庆祝三明改革开放40周年摄影展,给市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影展一共吸引了5万多人次前来观看,可谓是盛况空前,在这次影展中作品最多的是一对父子,一家两代摄影师,记录了三明四十年来的城市发展与岁月变迁,他们就是我市摄影届的老前辈林年华先生和林平先生。”

image.png 

三明市某领导谈到市政协编辑出版的《三明记忆—我们的老照片》一书(后记)时说:“如果上个世纪五六七十年代,没有出几名摄影师,这本集子未必能够编得成,三明城市的发展和记忆将是空白的,所以我们要衷心感谢林年华、林平这个摄影世家,感谢手持黑白相机的老摄影人,是他们用镜头留住了城市的记忆,是他们登高望远,付出了艰辛的拍摄劳动,是他们用真情和汗水为我们积累了一笔城市的精神财富。”

image.png 

200911月时任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杭州市政府市长蔡奇同志为我出版的《经典三明》题写书名,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宇先生作序:“《经典三明》摄影作品集林平同志把三明拍得那样精彩。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三明的热爱是如此的深情,正是他对摄影艺术的执着追求,才有这本画册的诞生。林平出生于摄影世家,可谓‘将门虎子’。他父亲林年华是我交往数十年的老朋友,早年林老是三明报社的摄影记者, 19745月后调入三明市群众艺术馆从事艺术摄影研究,并当选为三明市摄影家协会首任主席。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淡泊名利,忠于职守,堪称我省摄影界为人的典范”。

image.png 

福建省高评委专家成员、三明日报副总编杨庆桢先生: “林平作为摄影世家传人,作为三明市艺术馆馆长,作为省艺术摄影协会副主席的专业摄影工作者,林平对摄影艺术一往情深,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林平的摄影作品立意新颖,创意独特,构图精巧,画面唯爱,旨趣高雅,寓意深刻,意境悠远”。转载 (《三明日报》2012420日《万紫千红总是春》。林平摄影作品集《经典三明》欣赏)

image.png 

综上所述,是媒体和高人们对我父子俩的点评,借此我要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与崇高的敬意!也正因为如此,父子摄影接力,奋斗不止,为三明留影68年。

image.png 

我父亲林年华是我市新闻界、摄影界老前辈,副研究员,享年94岁。1956年至1969年在永安专区报、永安县报、闽西报、三明报任美术编辑及摄影记者。1974年任市群艺馆副馆长,主攻摄影艺术。1984年市摄影工作者协会成立(市摄影家协会),任首届主席至1995年。他生于19271027日(农历),尤溪县管前镇东上村人,自幼爱好艺术,1947年春考入福建省立永安师范艺术科,毕业后留永安县连任小学校长三年(卫理小学、新民小学、山边中心小学),后调永安县文教科任科员四年,19562月调永安专区报社任美编、摄影记者。后因永安专区拆销,永安并入龙岩专区,父亲又调去闽西报社任美编、摄影记者约一年,三明成立专区,1962年父亲请调《三明日报》任美编、摄影记者约一年,直至报社停刊。197111月,下放永安县洪田乡畄山大队(2年)。19745月上调三明地区群众艺术馆专职摄影至1987年底退休。

image.png 

父亲曾对我说他摄影记忆最早的就是195671日,鹰厦铁路铺轨到永安,父亲拍摄火车缓慢开进火车站的情景,众多群众看到火车感到非常神奇,东张西望,有的摸着火车,有不少人还乘火车到贡川……后来(1956年)因增产节约,永安专区拆销,永安报社停刊,永安划到龙岩专区,父亲调去闽西报社工作。当时在永安报拍摄的照片、底片全留永安县,父亲仅留存一张火车站照片。如今看来显得尤为珍贵,也成为父亲的代表作。

image.png 

19719月,省军区医疗队为捍卫毛主席卫生革命路线,巡视来到沙县夏茂村发现肖秀英身长大肿瘤,应进行切除,但肖秀英结婚几年不生子,而23岁那年突然有“子”,肚子一年就大起来,村大队赤脚医生对她说:是“天子”,要十六年才能生,肖秀英信以为真,医生说要常吃好料。可是到1971年她还能劳动,1972年连行动都困难,再也不能劳动了;1973年,喜逢省医疗队巡诊到她家,劝她手术将肿瘤切除,但肖秀英始终认为是“天子”,舍不得切除,最后经省医疗队反复耐心地动员,终于同意手术,将肿瘤切除,重达76斤,而她体重才75斤。当时三明市委为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还拨款两万元,并派我父亲去拍下手术全过程。整整一个月,手术非常成功,手术后还带她到省里保养一个月,才让她返回沙县。我父亲将肖秀英的肿瘤切除照片发给福建日报社,采用发表,一天高达24张照片。(新闻和画刊)

image.png 

1970年夏,永安市为举办阶级教育展览会,派我父亲去拍摄工农业照片,前后花一个月拍摄和放大照片。同年,三明地区还举办《农业学大寨》和《工业学大庆》的大型展览,市指派我父亲等组织摄影小组跑遍全地区许多农村和重点厂矿企业等,先后拍摄半年,放大约两千余张照片。197111月,三明地区邀请大寨大队郭凤莲代表一行6人来三明地区各县(市)传经送宝,受到各县(市、区)极其热烈的欢迎。市里委派我父亲随团拍照,全地区九个县(市、区)共拍照片达千余张。

image.png 

19831030日至112日,前后几天,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和国家主席李先念先后来到三明视察——三钢、三化、市轧钢厂、回瑶林果场、红杏商场、麒麟山公园和市区城关、列东的市容等。市委派我父亲全程跟踪随团拍照,记录留存了大量极其珍贵的照片。为三明拍出了精品。

image.png 

那些年我父亲的摄影作品常参加省、地市影展,如《盐田》入选广西、广东和福建三省区第四届摄影艺术作品展,荣获二等奖。《盐田》(彩)、《在街头》(黑白)入选全国民兵首届影展,三化大氨厂《化肥待运》新华社国庆画刊刊登后,《人民日报》《文化报》等均采用。

image.png 

还有198310月,为迎接全国精神文明会议的召开,市群众艺术馆组织摄影创作组深入全区重点厂矿、农村和市区街道等约半个多月,拍摄大量照片,精选编印《三明风光》画册一万册。并发送给来自全国各省市与会代表人手一册,颇受好评。19846月,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大会在三明召开,我与父亲同在会场工作,林年华拍照片,林平则扛摄像机。

image.png 

198610月,省群众艺术馆为庆祝建馆30周年,举办省文化系统摄影干部《金棕榈摄影作品展》,展出作品119幅,获奖作品22幅,三明市入选19幅,获奖7项,获奖总分居全省之冠,省文化厅特授予三明市组织摄影创作成果优秀奖。20105月,省文学艺术联合会成立60周年,特颁发林年华从事摄影50年贡献奖章、证书。

image.png 

2018318日,三明市摄影家协会授予林年华从事摄影终身成就奖,三明市张文珍副市长为我父亲颁奖。20192月,林年华老摄影家又被推荐为福建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潘朝阳先生,专程来三明为92岁高龄的林年华先生颁发福建省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image.png 

这是因为父亲长期从事新闻、艺术摄影专业工作,三十多年如一日。他团结同志、助人为乐、甘当人梯、待人接物、热情真挚、工作扎实勤恳,抓摄影组织创作、辅导办班、人才培训及展览等。他无私奉献,是德艺双馨的好干部,才得到省市摄影界的一致好评。

image.png 

我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摄影。1986年我荣获北京摄影函授学院首届全国优秀学员称号。19896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摄影专业,而后进修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摄影学院,曾任三明市艺术馆馆长、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福建省艺术摄影协会副主席、省民俗摄影协会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学会士、世界闽籍摄影研究会创会会员,福建摄影五十年优秀摄影贡献奖。1999年荣获福建省十佳优秀摄影工作者称号,2003年被美国洛城摄影学会授予博学会士,同时兼任香港摄影报记者。三明市摄影家协会顾问,三明市新闻摄影协会顾问,三明市艺术摄影协会顾问。

image.png 

早年入选获奖作品近百幅。其中获省级影展3次金奖、4次银奖,获首届中国国际民俗摄影大赛提名奖,3幅作品入选文化部“群星奖”,2001年荣获全国“品味生活、无限乐趣”摄影大赛最高奖“无限乐趣”奖,即免费新马泰境外旅游。发表论文9篇,早期的《数码科技步入摄影的思考》发表于三明学院学报,经国际优秀论文评委会审定,被列入“国际摄影优秀论文”;《艺术摄影应注重影象创意》被收入福建省《光影思维》优秀摄影论文集中;《摄影守住底线》被收入“福建艺术”研究专辑;《艺术摄影中的肌理美》获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近期又在《神州》杂志社发表《关于非遗传承的多维思考》《非遗保护:民间力量日趋凸显》、《浅论水在摄影中的运用》等论文。在出版的论著《经典三明》《守望与传承》《激情农运同享精彩》福建省第七届农民运动会《生态三明·绿色家园》《记得住乡愁》等近十部画册中承担主编、策划、摄影、指导工作,福建电视台《经典福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省电视节目展播在省电视台以艺术之家为内容播出长达二十分钟。《三明日报》《三明侨报》《三明文艺》《三明文化》等报刊杂志分别专访给予整版与专题报道。

近些年,我不断将个人主要精力投放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为三明市政协、三明学院、三钢、法院、公安、工商、电信、移动、林业、银行、武警、学校等数十家企事业单位进行摄影讲学五十多场次,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中对摄影作品进行艺术点评,培养了数以百计的摄影人才。正如原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宇先生在我个人出版的专著《经典三明》的序言中所说的:“近年来尤溪县摄影事业的快速发展就与林平的精心指导分不开。该县如今摄影人才辈出,从原来只有两位省级会员,仅三年时间就发展到现在的五十六位省级会员,从中还产生了十二位国家级会员。该县先后成功举办过三次全省摄影大赛,现有两个省级定点摄影采风点,为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摄影艺术在当地的影响越来越大,广受群众好评,这一切与以林平为代表的当地摄影工作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在兼任三明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时,我曾多次率团组织我市摄影家赴金门、贵州、云南、海南、青海和浙江等省创作交流,并为世界摄影家陈复礼、杨辉燕、卢游先生举办讲座,还自筹资金举办三明市纪念建党100周年、市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香港、澳门回归、建国6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大型影展。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与洪明升馆长在厦门联合举办大型摄影展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2016年我成功地将二十四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移至三明展出,实现国展在三明展出零的突破。

5次被省授予“先进单位”、“优秀组织奖”。个人业绩被编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文艺界名人录》《世界华人艺术家人才录大全》等。

我和父亲爱摄影更爱三明!多年来我积累整理成个人摄影作品集《经典三明》出版。又将自己和父亲等人的作品编入《三明记忆——我们的老照片》《三明九十八个古村落——记得住乡愁》等十多部画册,成为难得的文化精品。

“我非常热爱三明,三明人民养育了我,三明的山山水水,处处留下了我的足迹和辛勤的汗水。哪里场景恢宏,我就在哪里出现:哪里景色秀丽,哪里就有我的记忆。”我在《经典三明》中写道,“为三明而拍摄,为三明而著书, 我心中无比欢畅,愿我和父亲的记录,化作春雨,成为永恒!”

 

(本文作者系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市艺术馆原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