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培 泼
1996年,我到大田县太华镇政府办公室任职,很快便得知,魁城是全镇“四大村”之一,人口和经济总量占全镇十分之一,镇里每年选派的挂片领导和包村队长都是镇里最强有力的,足见魁城在镇里的分量。
第一次到魁城,在三十六年前的五六月间,天下着瓢泼大雨,河水暴涨,全镇多处河道和水库出现险情,我陪当时的邱梁发镇长下村检查指导抗洪抢险。魁城作为大村,镇长自然不能掉以轻心。于是,有了我的第一次魁城之行。吉普车穿行在厚厚的雨幕中,疾行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像在大海中行走的一艘小船,颠簸不堪,不时掀起阵阵水花。从省道转入魁城村道后,泥泞的道路窄小、陡峭了,不到3米的路面,左边是山,右边是悬崖,车轮不时打滑,七扭八歪,让人心惊肉跳。被当地人称为三鼓、四旗、金牌、玉印,牛栏秀水、五流汇宗等之类的山水地貌,根本无睱顾及,只有一心一意地紧盯路面,握紧扶手,稳住身体重心,才不至被车子甩出。吉普车最终靠了前后驱动的力量,挪动着走完这五公里的山路。下车时,人人一身冷汗。
在雨中,抬起头,透过密密的雨帘,只见四周都是苍茫的高山,山顶水雾缭绕,直抵云天,山间树木参差,怪石嶙峋,显得有些逼仄。魁城就坐落在这个被紧密的大山环绕的狭长盆地里,一条小河从村头到村尾,毫不客气地把村庄分割成两半。整个村落不大,依山傍水,渐次展开,水田、民居、小学校、古书院、村部、连氏宗祠、慈济宫自然地散落在村中的各个角落,秩序天成。那天,滂沱的雨水才是主角,他们从魁城四面的高山倾注而下,通过五条溪流,汇聚到村里的小河中,河床顿时暴涨,黄色的水流带着泥沙,左冲右突,刚劲有力,冲撞在沿河两岸的石堤上,声浪滔天,水花四溅,一派狂放不羁的性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似乎与传闻中的人文荟萃、历史悠久、山水胜形、古交通要道的印象,有些差距。
而后,因为成了魁城的女婿,每年至少都到魁城一次,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从容地领略这个村庄的气度,感受她的性格特质,从而让我对魁城有了更加丰满和立体的认识。
当年的魁城可是繁华的富贵温柔乡。那时不比现在,有公路和汽车,一条窄窄的官道就是连接外界的一切,而魁城正是通往漳州、泉州的必经之路。那时的魁城一定是客栈林立,酒旗飘扬,人来人往,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曾从这里路过,留下文采风流;又有多少商家大贾从这里出发,走上南国的“丝绸之路”,把足迹踏遍东南岛国。你看“一踏寒山雪未消,寻芳不惜醉琼瑶。梅花昨夜将春色,开到溪南第几桥?”这是一位不曾留下姓名的诗人,在龙井祠墙壁上的题诗,寒山踏雪寻梅多富有诗意呀。“迢遥长征路,傍皇路曙天。最怜清素影,扑落马蹄前。”这是明朝著名的大书法家董其昌在魁城留下的笔墨珍宝。“诵诗知国政,读易见天心。”这副对联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途经魁城的题咏之作,可惜的是实物已毁,只见史册。还有江南才子祝枝山等历史名人、文化名流都曾经在这里因缘际会,留下印记,给这个小小的村落增添无限荣耀和无尽魅力。在这里,不得不惊叹文化力量的强大,文化人留下的只言片纸,轻易地击溃岁月,穿透时光,走到了今天,甚至是明天,以及更加遥远的未来。
魁城,从唐开成元年(公元836年)至今,连氏先人迁入后,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有1170多年,这在闽中大田不多见。据说,魁城之名,来自于“开成”的谐音,以纪念连氏先祖入居年份而来,而在连氏之前,已有坂头一户陈姓人家居住,那时的村庄叫“蓬屋”。至今,魁城还是由连陈两姓组成。
说到魁城,不能不提到龙井祠。龙井祠,又称蛟龙井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建省最古老的祠堂之一,位于魁城村下洋宫后崎山麓,坐北朝南,上下两堂,厅堂为四梁抬井式,重檐悬山顶木结构,顶饰华丽。龙井祠是魁城连氏始祖肇启之地,重建于宋宝祜二年(1254年)。最奇特的是祠内的三眼泉水,分布在右边厅廊,右边后角和前廊,泉水清澈透底,水流潺潺,四季不停,炎热夏季泉水则凉,寒冷冬季泉水则暖,天气久雨出浊水必放晴,久旱浊必有雨。传说有蛟龙潜伏,故名蛟龙井祠。龙井祠是福建连氏总祠,魁城的连氏始祖也是福建入闽连氏的先祖,一千多年来,连氏后裔从这里走向全省各地、东南亚和台湾繁衍生息,后裔子孙遍地开花,枝繁叶茂。据考证,台湾连氏亦与魁城一脉相承,血肉相连,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就是魁城连氏后裔子孙。慎终追远,2008年3月,连战亲笔题词:“大田县魁城村志念——连氏龙井大宗祠”以纪念缅怀先祖。闽台同源,两岸一家,这也是近年来,魁城连氏宗祠声名鹊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令人称奇的魁城胜景,当属连氏古墓——明月沉江。明月沉江,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创举,她生生地把一个生命归宿的悲歌,演绎成一曲艺术的绝唱。一座圆形的古墓,就坐落在村子上洋那一片水田中央,它的墓穴一改以往向山里掏洞的习惯,而往下深挖10余米,将棺柩悬置于空中。远远看去,圆形的墓地,犹如一轮满月,沉潜倒映在碧绿的江水中间,清风吹过,随着禾苗的起伏,那一轮明月就在江中微微起伏荡漾,美不胜收,令人无限遐想。
地灵则人杰,魁城连姓,历代人才辈出。唐有连广川及进士第,任广西、四川二省副使,封金紫光禄大夫,曾作《十二楼赋》,名噪京城,深受大诗人温庭筠赞誉;连广川、连仲英、连可封,公孙三进士。宋有连玠、连献臣、连鼎臣,父子皆登科;元有连和进士第,任惠州府判;明有天文学家连登岸著《天文志》,名扬千秋。从唐至清,七品以上官员达50余人,有举、贡、庠等功名百余人;现有博士、硕士、高级职称30余人。也许正是得到魁城五流汇宗、牛栏秀水、明月沉江,这样风水的滋养,大田连氏后人也以多产文人墨客著称,诗人连占斗、连德芳,作家连仁山、连传芳,画家连克想,书法家连仁胜、连祖彪、连占八……在县邑之内以群体阵容出现,蔚为壮观。
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有魁城的三月半。烟花三月,处处燕舞莺歌,桃红柳绿,生机盎然,这是农人忙于春耕的时节,而浪漫的魁城人,却把春天的喜庆作了适当的延续。这一天,魁城是欢快的海洋,彩旗、鞭炮、锣鼓、响铳、唱戏、器乐、欢声、笑语……响成一片,所有在外的魁城游子也都会尽最大可能的带着自己的亲朋好友往家赶,参加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这天的魁城是热情的,质朴的魁城人,把谁家的客人来得最多,当作骄傲。每到一家,好客的主人必定要请你吃红蛋,喝红酒,直到你脸红耳赤,醉眼惺忪,足以体现主人的热情为止。这一天,魁城也是最美的,山清水秀、风轻月明,出外工作的魁城妹子、年轻的后生,穿得花枝招展,光鲜亮丽,在村里穿行,不时有靓女帅哥让人眼前一亮,频频回头。
魁城的历史是久远的,这个千年古村在过往的岁月里也一定演绎过更多的文采风流、爱恨情仇、悲欢离合……一如前清拔贡范士林撰联:“龙门千尺浪,井里万家烟。”然而,不管是有关国家民族的还是宗族个人的,一切都成过眼云烟。只有把握现在,将历史积淀的精神不断地发扬光大,这个村庄才会焕发光彩,永久不衰。
(本文作者系市政协文史研究员,中国移动三明分公司高级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