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宣华 杨芳荣
2024年7月16日,上海市虹口区委副书记、区长吕鸣,带领上海市虹口区代表团,深入将乐县常口村、福建金森集团、玉华洞森林康养基地、经济开发区实地考察,就持续推进文旅等方面的两地对口合作进行交流。(图为2024年7月16日,上海市虹口区区长吕鸣带队到将乐县考察,就持续推进两地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近年来,将乐县积极抓好沪明合作契机,持续开展沪将“走亲”活动,合作交流内容不断丰富:2023年3月17日至19日,将乐非遗文创产品参加在东方明珠城市广场举办的“长三角惠民集市活动”。活动中,将乐窑、福蝶系列等文创产品备受广大上海市民和游客的青睐;2023年5月18日,将乐县博物馆与上海中共四大纪念馆联合,在上海中共四大纪念馆数字展厅举办“沪明情---红色苏区将乐”红色热土图片展,在将乐县博物馆举办上海中共四大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早期纪律建设图片史料展——《抓铁有痕铸党魂》;2023年8月22日,“沪明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将乐县博物馆举行,以基地揭牌为新起点,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和革命历史教育的作用,使其成为沪明两地开展青少年学习教育、发扬革命传统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第二课堂。今年2月23日至24日,将乐县万安镇联合上海市虹口区万安路举办“国潮四季·龙腾万安:万安花灯进万安”虹口非遗灯会元宵主题活动,福建将乐花灯点亮上海街巷;2024年5月8日至6月17日,将乐县分别在上海长宁区非遗中心和虹口区中国证券博物馆开展瓷系山海——宋代将乐窑陶瓷精品展览,以瓷器为媒,架起古今相连的沪明合作桥梁……(图为“国潮四季·龙腾万安”将乐县万安花灯在上海虹口非遗灯会展出。)
沪将情深,随着上海虹口与将乐两地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合作层次的不断拓宽,两地间搭建起更加通畅的友谊桥梁,奏响了沪将新时代发展的和美新篇。
(一)
将乐与上海相距遥遥,但万里崇山阻隔不了两地之间的往来渊源。早在明代,在外为官的将乐人黄琛,就多次到上海出“公差”,留下口碑和佳话。这位“耿直忠介,博闻强记,尤擅诗文”的将乐才子,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中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右侍郎和江西左布政使等职。他任户部主事时,到上海、江苏一带征收和存贮公粮,救济数以万计灾民。任江西参政、左辖时,繁杂纷乱的公务经过他手,便井井有条。
经济搭台,为沪将之间的往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早在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政府在上海、广州等5地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的屠宰商就频繁到将乐购买商品牛,有力促进了将乐牛市的发展。此后,将乐县内的百货商品大多从上海、苏州等地购进,不断满足和丰富了当地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
改革开放之初,将乐开始实施山海协作、内引外联发展战略,与上海的经贸往来更加密切。1983年,将乐引进上海产远红外烤炉、辊压式饼干机和饼干生产技术,建成饼干生产半自动流水线,所产杏元饼干销往周边12个市、县(区)。
1984年12月9日,将乐县政府与上海长宁区建立经济技术友好合作关系,双方商定:长宁区在建材工业等方面所需的原材料如木、竹、水泥及农副土特产品,将乐县将给予优先优惠供应;将乐县在发展地方食品、建材、纺织、轻工等行业所需的技术、设备、信息等,长宁区将尽可能地给予支持和合作,并给予优先优惠照顾。次年2月7日,县委书记鲍斯春一行7人赴上海市长宁区商谈经济贸易合作事宜,并在长宁区设立乐宁(将乐、长宁)贸易公司。
由此,开启了发展的新篇。1985至1987年,将乐县物资局与上海等省市有关部门、18家企业建立业务、信息联系,促进物质交流和信息互联互通;1985年将乐县经济技术协作总公司与上海市长宁区等地签订经济技术协作协议书,并在上海等地设立将乐办事处等“窗口”,与上海等地数百家企业和部门建立协作关系,形成物资协作网络。
在时代的发展步伐中,许多“脑袋活络”的将乐儿女陆陆续续外出闯荡,上海便是其“首选之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将乐县安仁、大源、万安等北片乡镇的群众在“传帮带”中纷纷外出到上海打工、经商、办企业。这支创业队伍,如“滚雪球”般迅速壮大到2万多人的规模,所涉猎的行业也从单一的开小吃店、杂货铺到食品贸易、加盟连锁超市、汽车贸易、物流、建材、农林产品加工等诸多领域,闯出了将乐客家儿女“坚韧不拔,敢闯敢拼”的一片天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将乐群众在上海经营的便民杂货店“遍地开花”,门店超2100家。这些在上海打拼的将乐人,视上海为第二故乡,主动融入上海的经济社会建设,为上海的发展加持加力。
将乐县高度重视在沪创业乡亲的发展,于2001年10月成立将乐上海商会。 广大会员情系故乡,积极参与家乡的“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活动,先后捐助家乡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等各项公益事业捐款150多万元,扶持70多名家乡学子学习成长,资助资金累计70余万元。(图为上海农科院专家在将乐县黄潭镇西红花种植基地查看西红花长势情况)
(二)
山海情深。长期以来,上海对将乐的工业生产、医疗卫生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技术合作和智力支持。1984年12月9日,上海市长宁区政府与将乐县政府建立经济技术友好合作关系,长宁区在发展地方食品、建材、纺织、轻工、医技医疗等行业领域所需的技术、设备、信息等方面,给予将乐大力支持和密切合作。
1985年4月,将乐县与上海长宁区签订《关于经济技术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技术交流、引进工作。此后,被邀请到将乐进行技术指导和讲学的专家、学者逐年增多。这一年10月6日,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授裘麟一行5人应邀到将乐举办临床医学讲座,历时8天,特约门诊86人。
为提高县、乡在职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将乐县于1985年聘请了11名上海医科大学的教授、讲师到将乐举办临床医学培训班,受训临床医生250多人次。同年,将乐县乡医疗保健单位选派34名医务人员,到上海等大专院校及其附属医院进修,进修时长3至12个月不等。这一年,将乐县医院在上海医科大学教授缪廷杰指导下,首次开展腹膜透析手术获得成功,为将乐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与此同时,沪将两地间技术与信息的持续互动,有力促进了将乐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1983年,将乐县引进的上海产远红外烤炉、辊压式饼干机和饼干生产技术,建成饼干生产半自动流水线。1984年,该厂产饼干100吨;1985年,将乐县工艺美术厂与上海雕刻工艺美术厂联营,将乐轻工业的发展势头向好,到1987年,将乐县域企业生产的雕刻樟木箱突破6000个、普通樟木箱超千个;1988年11月24日,“福建省将乐县申乐艺术品雕刻联营厂”改为“上海艺术品雕刻厂将乐联营厂”,为该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90年,将乐县煤矿、县工业供销公司与上海电焊条辅料厂等企业合资兴办惠申矿石粉有限公司;2004年10月,三华轴瓦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开发生产的汽车“沟槽瓦”产品出炉,填补了华东地区轴瓦行业该项产品的空白;2005年,三华轴瓦股份有限公司的汽车发动机新型沟槽轴瓦研制项目通过省级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图为1988年11月24日,“福建省将乐县申乐艺术品雕刻联营厂”改为“上海艺术品雕刻厂将乐联营厂”。)
(三)
上海文艺界人才济济,对将乐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也作出了积极贡献。1959年初成立的将乐县越剧团,其演职员工就多数来自上海和浙江嵊县。
上世纪70年代,将乐县文工团到上海的学校选拔女知青,100多名女学生踊跃报名,经过几番严苛挑选,有7名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上海女学生作为上山下乡知青,到将乐县五七农场插队。经过20多天的磨砺,这些女知青回到县文工团工作。据当地老同志回忆,这7名女知青非常肯吃苦,凌晨4点多就起床练功,勤奋好学,吹、拉、弹、唱样样都练,在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才艺明显提高,逐步成为团里的文艺骨干。当时文工团有3亩多水田,女知青们练功演出之余,就去田间参加劳作,从一开始在田里站都站不稳,到后来播种、插秧、收割样样都“拿得出手”。当时她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到乡村去培训文艺骨干,一住就是一两个月。梅花香自苦寒来,女知青孙宁宁回上海后,因为工作突出,成绩优秀,先后担任启东县锡剧团团长、启东县经贸局副局长等职务。(图为将乐县文工团合影。其中,第一排右三为上海知青沈华萍、右五为女知青唐季芳、右七为女知青丁小珍。)
上海的作家、知名表演艺术表、影视界知名演员亦多次应邀前往将乐演出,为将乐人民奉上精美的精神食粮。1990年初,上海旅游协会会员、《电影世界》杂志社顾荣保等人到将乐考察,在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玉华洞景观的评价和开发的初步意见》《杨龟山夫子遗踪访问记》等系列文章。1991年,上海影视界知名演员魏宗万、于飞、梁波罗、吴海燕等一行人应邀前往将乐演出,受到将乐人民的热情欢迎。将乐文艺界也积极排练节目参加上海文艺界活动。1965年春,该县精心排练的南词演唱《赵顶良书记治水》,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演出。(图为1991年,上海影视界知名演员魏宗万(后排左一)、于飞(后排左二)等一行到将乐演出时到玉华洞参观游览。)
1992年秋,将乐县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举办“将乐县首届擂茶节暨经济文化交流会”,上海演艺界著名表演艺术家严顺开、魏宗万、于飞、陈海燕、陈述、张暴默、梁波罗等应邀参加开幕式文艺演出,他们精湛的表演艺术,给将乐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本文作者李宣华系将乐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芳荣系将乐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