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升 宝
邱映光,是一位从三明宁洋县(该县1956年撤销建置,现属永安市)山村走出,经历了清朝末年、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和新中国4个时期的传奇实业家。上世纪90年代,他从宝岛台湾回归福州上杭路安度晚年。2010年10月17日,他走完119岁的生命长程。综其一生,无论在福州或在桑梓南平、永安,他都留下一串串感人的故事,闪烁着闽亲恋祖爱乡的精神,给人以无穷的力量鼓舞和启迪,令人难以忘怀。
1891年11月21日,邱映光出生在“林峒邃密”、木材资源丰富的福建主要林区宁洋县小陶乡。他从小聪明伶俐,20岁,即在小陶主持父亲开设的邱顺和商号,从事制木、造纸等行业,走上了经商之路。
他的故乡宁洋县林海茫茫,其辖地香察、大小吴地、坎源、张家山等30个乡村有茂密的杉林,也有少量的梓、楠、花桐木、槠、栲、楮等阔叶杂木。丰富的森林资源为邱映光经商和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唐宋时期,中原战乱,大批中原汉人纷纷南迁,涌入远离战乱的闽粤赣边地区,与当地土著长期交融,形成客家民系。奈因后来人满为患,且当时不知保护山林,只知靠山吃山,向大自然无尽地掠夺,刀斧之声终年不息在漫漫林海中清响。至明末清初,原始林木被大量砍伐,所剩无几。至清代,据《宁洋县志》称:“近地木材采买几尽,只有更边远的山场,方有栋梁之材,却运输艰难,难以运出。于是进入宁洋之商人‘复从永安辖界贩运’,其贩运路程由宁洋辖地之翠峰、新村、西塔、石坑、温坑、山各一带地方,陡壁新坑而出,至河放运。”邱映光瞄准了这个行业,在林立的竞争中涉入木材经营。民国间,福州正高兴商号老板郑德美、浙江东阳老板吕贞盈均在永安设木材商行经营木材。福州宏大、建昌等木号也在沙县经营木材,获利颇丰。这都给邱映光以利润的引诱和经商之路的开拓奠定更坚实的信念。
由于秉承父亲诚信待人,谨慎处事的理念,邱映光犹如一尾鱼自由活跃翔游于木材商海,得心应手地开拓自己的事业,积蓄了资金,未几,成为永安最大的木材经销商,闽西北木材行业的首富。钱多是福也是祸。一些贪婪的恶徒目光便紧紧瞄着邱映光,欲想从他那里攫取巨额资金,满足贪婪的欲壑。民国间,匪患横行,杀人越货、行凶抢劫的情况经常发生,灾厄也连续3次降临到这个富商的头顶,使他的生命天空险象环生。
卢兴荣是当时称雄闽北的军阀,垄断了尤溪及沙县、永安等地木业经营,自然他不会放过新崛起的这位富商。1921年9月,正当邱映光带领工人从洪沙口押运木排,途经沙县靠岸搬运木排下滩时,猝不及防中被荷枪实弹的卢兴荣率领的40余恶徒包围,头顶飞掠着呼啸的子弹,在光天化日之下已是无处脱身,跳河不能,上天无路,与之拼杀,必是死路一条。面对一支支幽亮的枪口,他只好束手就擒,连同工头、运工3人被绑赴尤溪,作为勒索的人质,关在一处幽暗的与世隔绝的高山岩穴,囚禁了29天,真是欲生不能,求死不得。经多方斡旋,仍被勒索3600余银圆以及零星费用400余银圆,才得以赎回。当年经营的利润被勒索殆尽,气得邱映光咬牙切齿,恨不能剥卢兴荣的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翌年秋,邱映光到连城郑地乡山头木厂督工造林,返回途中,卷起裤管,淌过一条小河,刚上岸,尚未立足,即听见隐隐的脚步声,扭头一看,20余名荷枪的土匪正在渡河向他追来。他顾不得歇口气,沿着深山拔腿就跑。匪徒边追边开枪,子弹喔喔地从身前身后飞掠,他迈开大步奋力飞奔,直跑了4里路,才摆脱匪徒的追杀。之后,又一鼓作气走了7里路,方安全到家,已是累得浑身无力,趴倒在地。
又一次,邱映光带领运工将木头扎成排,浩浩荡荡地从燕江启运,中途却又遇上江岸土匪的枪击,匪徒欲劫船勒索。历经两次匪难的邱映光深知这伙匪徒是旱鸭子不善水性,于是带领运工潜入水里,躲藏在木排下。折腾个多小时,匪徒找不到他们的踪影,方悻悻而去。
三次险象环生的劫难,深深刺痛了邱映光的心,使他从中悟出,经商之路如履薄冰,每前进一步,几乎都是坎坷、陷阱,都有金钱和生命交织的险恶。于是,他格外地小心翼翼,才不致使所获得的利润得而复失。
为拓宽经商门路,邱映光在经营邱顺和商号的同时,也在小陶邻近发展笋竹业,雇工到竹木区种植香菇,生产桐油等副产品。同时还兼办几处纸厂,潜心研究生产纸漂白法,均获得一定利润,但主营还是木业。
由于小陶紧邻永安,更有水路可以从小陶直达永安。虽与宁洋地属不同,但邱映光的目光瞄准了延平府,认准那儿是可发迹之地。于是,1933年秋,举家迁居延平,并在中山路开设邱森泰商行,仍经营木材业。同时增设森记庄、永绥运转公司,拓展代理报关、汽车运输等有关业务。常回小陶采购木材、笋干、香菇等土特产,由永安经南平直运福州,或转往上海、天津等地销售,获取利润。
南平是福建交通枢纽,邱映光迁居南平后,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使所经营的商贸业获得新的发展,并拓宽市场,运用自己早年获得的经验,在商业市场参与激烈的角逐,获得商界的佳赞,被一致推举为南平县木商公会理事长、南平商会会长、福建商会常务理事。公会、商会为民间团体,其会员均是商人,其宗旨主要是联络同业、开通商智、和协商情、维护商权、债务纠纷调处等。抗日战争时期,木材是战时的重要物资,国民政府向各地筹集木材,支援抗日战争。每次征用木材,邱森泰商行总是带头承担筹集任务,共计集认了7万余筒,占南平地区筹集总数的四分之一。
明清以来,木材贸易持续发展,伴随着木材贸易的发展,潜在危机也日益加深。1930年始,福建木材贸易进入萧条,导致木材市场萧条的原因是:1、森林资源的锐减。昔日杉木葱郁,漫山遍野,今则“童山濯濯”,经营木业者残若晨星。2、销售市场的萎缩,尤其是日本侵华战争,导致福建木材主要的销售市场,如天津、青岛及长江流域各地大半沦陷,国民政府对木材市场进行严格管制,以防木材资敌。还有繁重的苛捐杂税以及匪患的横行。
面对难以为继的木材市场,抗战胜利后,邱映光由南平迁居福州,在上杭路102号设立邱森泰商号分行,商号开业之后,特邀请全省各县市木商业公会负责人组织福建省木商业工会联合会。1948年冬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伺机进行大反攻之际,邱映光仍赴台湾推销木材,随之被一水之隔阻滞台湾。他虽身处台湾仍不忘记桑梓,热心同乡会事宜,先后被推选为台北市福建同乡会理事、监事。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台湾“国民大会”代表。(图为邱映光回永安市小陶镇洪沙上坂村)
与大陆暌违数十年,只能隔海遥望,难抑思乡之情。直至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邱映光才多次率子孙往返福州、南平、永安与台北之间,参加访问和商务考察。上世纪90年代末,邱映光思乡心切,虽然年事已高,仍毅然决然地回到福州上杭路原住处定居,颐养天年。期间还为福州、南平、永安捐款100余万元资助公益事业。他的深挚赤子情怀,永远铭刻在故乡人民心里。2010年邱映光老先生逝世时,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专门派人送予亲笔题写的“积厚流徽”牌匾,台北市市长郝龙彬送来手书“福寿全归”的敬鞔。(图为2008年11月,邱映光家人为其祝寿)
(本文作者系清流县志原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