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平 /摄·文
大田土堡群,是福建现存土堡最集中、数量最多、年代最早、结构最复杂、土堡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防御性乡土建筑群。
历史上大田土堡不计其数,从几次主题调查发现:从宋代开始,大田矿业发达,又是闽中交通枢纽,正是通往沿海富庶地区的重要通道,南来北往的货物源源不断地通过,加之地处山区,富人要保财产,显身价,保全身家性命等需求。这就是大田土堡为何多的原因。这些土堡分布在山涧盆地的上岗、坡地、水田、阶地、台地处。其形状有方形、方形圆角、前方后弧、圆形、琵琶形,以及土堡衍生出的一系列防御性建筑,在福建乃至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大田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大家悉心呵护。
大田土堡区别于闽西、闽南的土楼,江西赣南的围屋,广东的围拢屋和碉楼,四川、西藏的碉房,是一种土生土长的防御性乡土建筑。在福建乡土建筑大系中实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福建古代防御性建筑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由于各种自然、人为等原因所致,现存土堡不到百座,主要集中在建设、广平、太华、均溪、济阳等乡镇,显得十分罕见和珍贵。
2010年初,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全国新发现的近50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中,遴选了165项重要新发现,汇编成了《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一书。福建共有8处文物被编入此书,大田土堡群就是其一。目前,大田土堡群正在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