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疆场 九死一生 ——张雍耿少将的革命一生

e三明   阅读

       

参加红军

炮火中锻炼成长

1931年红军队伍来到张雍耿的家乡宁化县石壁镇禾口村,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16岁的张雍耿,怀着满腔热血,报名参加了红军。因为他初通文化,又吃苦肯干,在红军这所大熔炉里,很快成长起来。参军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在红军卫生材料厂任青年干事,1933年进入国家政治保卫局接受训练。毕业后,历任红军干部疗养所副特派员、第五后方医院副特派员、第2471团特派员、闽西红军第七支队第四大队特派员、永定大队队长、第七支队第四大队政治委员、第七支队特派员,对红军的保卫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image.png

image.png

19333月,福建军区将闽西地方红军统一整编,在上杭旧县成立红十九军。321日,国民党十九路军101个团由连城道溪出发,袭扰福建省军区的后方基地南阳,当时,张雍耿所在的后方医院设在南阳,此外还有兵工厂、军区随营学校、被服厂等后方机关。张雍耿和机关人员一面组织伤病员掩蔽分散,一面奋勇迎战,抢先占领了制高点,当2个营的敌人在机枪掩护下向高地猛攻时,我军战士们从附近高地迂回敌后奇袭敌人,使敌人首尾难于相顾。战斗持续了一夜,最后敌人不支,于次日早晨向正溪一带退却。

1933331日,敌十九路军第60178357团第二营再次进扰南阳,红十九军给予迎头痛击,毙敌连排长数人,俘敌10余人。红军乘胜追击,使敌溺河而死者甚多。但是,敌人变本加厉进犯南阳,47日又以第617团及谭启秀旅的2个团向南阳进攻。红十九军在马洋洞与涂坑柒设下埋伏,在地方武装及工农群众紧密配合和援助下,经过激烈战斗,将敌人第7团之众完全击溃,敌兵分向新泉方面退却,我红军缴获甚多,敌方死伤不少。

 

红十九军取得马洋洞等战斗胜利之后,国民党十九路军不得不放弃原定进攻计划,迟守新泉一带。53日,红十九军向占领上杭的广东敌军发起进攻。中午12时,红军在杭城郊区水西渡与敌军交火,经过数小时激战,仍不分胜负。黄昏时,红军趁着夜幕向敌人阵地发起冲锋,迅速占领敌人阵地。敌仓皇向上杭城逃命,红军乘胜紧追不舍,敌人来不及渡河,纷纷落于河中溺死。是役全歼敌1个营,其中溺死于河中的有200余人。

闽西红军和地方武装反“围剿”的一次次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军及其团匪。尤其是马洋洞和水西渡战斗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敌十九路军和广东军的嚣张气焰,迫使粤敌放弃了蓝家渡、菜地、庐丰、拌境等乡镇据点;敌张贞残部也退出上杭,撤至虎岗、坎市、龙岩一线。至此,国民党对闽西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又悄然收场。张雍耿在反“围剿”战争中表现出色,得到锻炼。

 

留守闽西

坚持三年游击战

红军长征后,张雍耿留在闽西上杭一带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任红七支队特派员。1935年,是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清剿”,游击队员们风餐露宿,吃野菜、野果,住草屋、山洞,张雍耿认真细致地做游击队员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鼓励大家发扬红军英勇奋斗的精神,度过了难关。

1935年冬,全国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企图在侵占东北三省之后继续吞并华北五省,兵不血刃地盘踞了冀察两省。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全国人民抗日救国运动迅速高涨。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反蒋”的口号,193611日,闽西南军政委在上杭双喜山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在闽西南地区建立抗日讨蒋的统一战线,并将闽西南红军游击队编成中国工农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军,划分三个作战分区,张雍耿所在的第七支队为第二作战分区,司令员简载文,政治委员黄火星。闽西南各地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广泛发动群众,运用合法与非法斗争相结合的方式,提出减租减税,开展抗捐、抗抓社士等斗争,争取了地方部分土匪武装,成为抗日反蒋的力量之一。红军游击队可在其控制区域活动、驻扎,开展工作。党和红军队伍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时,由于国际国内矛盾急剧变化,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也更加激烈,6月上旬,爆发了以陈济棠、李宗仁为首的粤系和桂系反对蒋介石统治的西南事变(也称“两广事变”)68日,两广部队以请缨抗战为名进兵湖南,以造成迫蒋抗日的声势。蒋介石为平息两广事变,立刻调动大军南下。驻闽西南的国民党中央军也暂时中止了对红军游击队的第三期“清剿”,开赴广东讨伐陈济棠。

西南事变发生以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马上研究了事变的动向,讨论应付的策略。他们认为,西南事变的性质,是国民党反动营垒中各种矛盾长期存在、尖锐激化的突出表现,目前这一战争“在名义上是抗日,实际上还是反蒋”,但应该承认它“是反对卖国贼的战争”,将来有可能转化成直接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我们应予支持。显然,闽西南军政委员过高地估计了两广部队的抗日情绪,忽视了他们的反共本质,忽视了这次事变脱离人民抗日运动作单纯军事策动的脆弱性。事实上,西南事变在一个月之后,在蒋介石的军事威胁和金钱收买下,两广军阀内部动摇,陈济棠宣布下野,很快归于失败。

蒋介石在平息了西南事变之后,重又腾出手来对付红军和南方各省游击队,在闽西部署第四次“清剿”。9月间,驻闽西绥靖主任蒋鼎文由广东重返漳州,着手布置新的“清剿”。蒋鼎文等认为,过去几次“清剿”未能取得进展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军事进攻与政治手段没有取得一致,因此,他又重申在新的“清剿”期间,采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剿抚并施”的策略。同时,蒋鼎文在漳州先后召集驻龙岩第3师师长李玉堂、独立37旅旅长陈德法,驻上杭第52师师长卢兴荣研讨“清剿”计划。随后,由蒋鼎文一手部署的第四期“清剿”全面展开。

3师李玉堂部由粤返闽首抵上杭,“驻剿”时间虽然不长,却倾“一师兵力,加上杭代的反动武装民团、壮丁队,进行惨无人道的烧杀、虏掠、奸淫,推行移民政策”。针对第3师和杭永反动派的毒辣手段、破坏阴谋,8月底9月初,新汀杭、杭代两县军政委员会分别发出“告工农群众书”,永东特区委发出《关于反对敌人烧杀移民政策指示》,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武装起来,毁灭炮楼土堡,粉碎保甲制度。8月,张雍耿所在的红七支队在上杭草鞋岭袭击敌第31个排,缴获轻机枪一支和步枪多支。此后红七支队第一大队在溪口莲塘与敌激战,击毙敌官兵二三十人。10月,杭永游击队歼灭稳田歧坑炮楼守敌一个班。永东游击队亦袭击第六区岭下乡联保存办事处,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坚持岩连宁的红一、二支队,沉重打击了第3师“清剿”部队和地方反动武装,取得一系列战斗胜利。岩南漳地区红军游击队,竭力抗击第3师“驻剿”部队,保护党组织和群众。岩永靖游击根据地的红三支队活动于漳龙公路沿线的岩永靖、岩南漳地区,与敌周旋,相机打击敌人。在水埔地区,红四、五支队,为了打破国民党军“清剿”,干方百计避其锋芒,保存有生力量。

两三个月里,闽西红军游击队各部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不断打击、消灭前来“清剿”之敌,顽强抗击国民党军各师的进攻和对游击队根据地的残酷烧杀,取得了一系列战斗胜利。至10月间,国民党军大量调整防务,相互调动。敌第3师、第9师、第10师亦陆续撤出闽西南地区。于是敌第四期“清剿”遂告结。

 

抗日前线

 新四军优秀政工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春,闽西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张雍耿被编入二支队三团,于19383月开赴皖南抗日前线。开始任二支队政治部组织科干事,第3团政治处调查统计股股长。193910月,张雍耿和王直、王胜、廖海涛、邱子华等一起调新四军教导九队学习。在学习中他非常用功。他是小学文化,通过九队学习,提高了文化水平,而且也提高了政治水平,他特别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政党和新民主主义论,他都是一本一本认真地阅读。由于他平时用功,学习进步快,被评为优秀生。毕业后,他留在新四军教导总队政治处任调查统计科科长。

19406月,张雍耿调新四军第三支队军法处任副主任。不久升为主任。1941年“皖南事变”,他被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包围在径县山区。他带领部队冲出重围到繁昌长江边,在群众支持帮助下,渡过了长江到达无为地区,与原第41(即军部特务营)取得了会合。第3团团长兼政委黄火星、参谋长熊梦辉把突围的部队组织起来,编为长江支队。

皖南事变后,党中央重建新四军军部,张雍耿调到新四军党校学习,后分配到新四军第616旅,回到苏南任苏皖行署保卫科长。19422月,组织上派张雍耿到独立3团,帮助改造伪航空警卫营工作。这项工作复杂,困难很多,他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尤其对伪营长颜济民做争取工作,使颜认识到新四军与国民党军队的不同。新四军是人民军队,是真正抗战的,并指出他当伪军是没有出路的,是人民反对的,当汉奸、当日本鬼子的走狗是可耻的,是没有好的下场。还列举日伪军下乡扫荡、烧杀抢、强奸妇女的罪行。张雍耿苦口婆心的宣传教育,使颜济民和其他官兵思想转变过来,大部分伪军要求参加新四军。为此,在庆功大会上张雍耿受到表扬。

19451月,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以后,张雍耿调第一纵队任保卫部长。进入浙西天日山,由于张雍耿积极努力,在反顽斗争中,他缴获一批武器组成100多人的战斗队,编成保卫队,保卫队编入特务营,为部队的建设作出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他调新四军第61652团任政委,在反顽斗争中负了伤。出院后调新四军华中军区第一纵队第11团任团政委。

 

战功卓著

成长为一代战将

解放战争时期,张雍耿先后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2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军58师政委。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固、淮海、渡江和上海等战役,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卓著战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雍耿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16师政委、第五军政治部主任、空军福建前线指挥所政治部主任、空军第五军副政委、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空军指挥所政委、空军第八军政委。1964年进入高等学院战役系学习。后任沈阳军区空军副政委和政委、济南军区空军政委、解放军空军顾问。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他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呕心沥血,贡献突出。

1955年张雍耿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此文选自晓汤著《八闽开国将军》,刘根发收集整理。)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