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是 饶
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之前的三个月,中央派出一支部队,高举抗日的旗帜,从中央苏区的东部出发,向闽、浙、赣、皖诸省的边界挺进,这支部队就是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先遣队先后进行了30余次重要战斗,一度震动了福州、杭州、徽州、芜湖以至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这些战火纷飞的斗争情景,在我军的战争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同时,他们 “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开辟了另一个战场——舆论战(指政治团体为了凝聚已方人心,消弱敌方士气和瓦解敌军,采取一定的战略战术,通过各种舆论工具,进行导向性宣传和评论的对抗活动)即利用标语、漫画、歌曲和集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唤醒全国各族人民,奋起抗战,保卫家园。今天,我们在先遣队途经的福建连城、永安、大田、尤溪等区域,在那灰黄的历史档案里,在那陈旧的遗迹遗址中,穿过时空观遂道,依然可以看到当年红军战士利用舆论宣传这一特殊“武器”进行斗争的历史画面。
一、主题思想:宣传党的主张,增强广大群众的抗战信心
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发之前,中共中央在印刷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赶印了《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文件以及抗日口号等宣传材料,共160万份380余担,供红七军团北上沿途宣传和散发。这些材料,观点明确,言辞锋利,具有鲜明的政治主张,是昭示天下、寻求正义援助的战斗檄文。7月15日,队伍进入永安,中共中央就在这天发表了《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先遣队的官兵及时向民众宣传解读。7月23日,队伍到达尤溪县坂面,首次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名义书写标语。8月2日,部队占领南平樟湖坂,召开纪念“八一”会议,正式打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旗号。
抗日先遣队一路上密切关注党的工作动态,与中央苏区密切联系,及时把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专门接受中央苏区《红色中华》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和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对苏区第五次“围剿”的形势,8月1日在瑞金参加“八一”阅兵典礼发表演说,8月2日出席红军家属第一次代表大会作政治报告等文件以及党的方针政策、政治主张,沿途及时发布、宣传。他们还随带中央精神,向各界民众宣传,把党的“正式宣布对日战争,领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以求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呼吁国民党政府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之自由),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完整等思想传达到全国各族人民。
同时,他们还与《红色中华》、《红星报》等中央苏区宣传部门联系,把抗日先遣队的活动、战事等进行详细报道,鼓舞我军士气。如8月1日《红色中华》的报道:“我抗日先遣队自七月出发以来,声势浩大,连获胜利:第一次的胜利是占领了大田城,第二次的胜利是进攻尤溪口,缴获了日本帝国主义卖给卢兴邦匪部的炸药500箱,炮弹无数,第三次的胜利是占领了漳(樟)浦(湖)坂,击溃福建保安团二连,缴获步枪百余支,驳壳9支,轻机关枪2架,现在已渡闽江正向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南进攻苏区的根据地——福州进逼,预料‘八一’可占水口(离福州仅百里),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军阀已大起恐慌。”从8月1日到9月21日,《红色中华》连续刊登14条电讯稿,报道了抗日先遣队北上的胜利消息,最多时一天刊登4条,都在第一版,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
二、主要方式:通俗易懂,易于广大群众接受
抗日先遣队是从中央苏区的东部出发,向闽、浙、赣、皖诸省的边界挺进,针对沿途大部分是农村,人民群众文化水平不高,识字不多的具体情况,他们就把党的方针政策、政治主张、党的抗日政策等化解为人民群众能够看得懂的文字、听得懂的语言,采取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描述方式,使用了口语化、大众化的老百姓的语言进行宣传、传达和解读。主要有四种方式,分别为标语、漫画、歌曲和集会。
1、书写抗战标语
标语是抗日先遣队进行宣传活动最主要的方式,一路来他们写了大量标语,主要集中在福建的永安、大田和尤溪,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还有1000多幅。这些标语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宣传主张、号召群众、鞭挞敌人、瓦解敌军。
宣传主张的标语主要有:“红军是工人农民自己的武装”、“红军万岁”、“苏维埃新中国万岁”、“中国民众一致起来加入抗日会”、“只有红军才是真正抗日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滚出中国去”、“打倒不准士兵抗日的国民党军队”、“创造新的苏区”。
号召群众的标语主要有:“欢迎当地群众自动起来组织苏维埃”、“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土豪的谷子不要钱发给贫苦农民”、“取消包工制”、“武装起来,行动起来,打倒土豪分田地”、“实行打土豪,分田分地、分山、分房子”、“红军是工农的军队,工农群众不要逃跑上山”、 “穷人不还富人的钱”、 “武装起来,暴动起来,实行不交租、不还债、不纳税”。
鞭挞敌人的标语主要有:“蒋介石说他抗日,为什么把东三省送给日本”、“国民党是自古以来最大的汉奸帮凶”、“打倒卖国的国民党”、“打倒不准士兵抗日的国民党军阀”、 “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打倒倭寇”、“打倒日本”。
瓦解敌军的标语主要有: “保安团弟兄,要使你们家里的老母亲儿子有饭吃有衣穿,只有暴动起来参加工农革命!”、“反对白军官长打士兵”、“欢迎白军弟兄们来当红军”、“白军弟兄团结起来,杀死狗贪官,与红军联合,一同到北方去打日本帝国主义去”、“当兵是工农出身,工农不打工农的红军”、“白军不打真正抗日友军的红军”、
这些标语直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纲领和主张,揭露蒋介石的卖国、内战政策,通俗地解读了《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等中央精神。
2、绘制抗战漫画
抗日先遣队主要在闽中、闽东、闽北、浙西、浙皖边和皖赣边活动,当时这些地方文盲占90%以上,只有极少的群众能接受文字宣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群众能够一目了然看得懂,他们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而其中有很多作品实际上都属漫画,也就是说漫画成为抗日先遣队舆论宣传中最普遍和最活跃的一个画种。他们把党的政治主张用漫画的方式表现出来,逼真、直观、形象,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在福建永安马洪村的逢源堂就有三幅品相俱佳、字迹清晰的抗日先遣队漫画。这三幅漫画,虽然采用简朴活泼的形式和粗犷的线条,但内容非常鲜明、尖锐,一针见血,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很有特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战斗性。在尤溪有一幅引人注目的漫画“军民抗战”,这幅漫画,画着两个人,一个军人,一个平民,共同推动一个大轮子,轮子上面写着“抗日力量”,这个大轮子向前滚动,压倒一片日本兵。简洁的一幅画加上几个字,形象刻画出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真为当年创作者的这个创意叫绝。
3、演唱抗战歌曲
为了宣传党的主张,激发民众抗日热情,增强我军士气,先遣队的军营常是歌声嘹亮。张寒晖作词作曲的《松花江上》,歌声伴随着血和泪,控诉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三省,继续发动侵华战争的罪行,战士们个个都会唱,都会哼。先遣队同时还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歌曲,在尤溪县团结村的三车驻地,留下了抗日先遣队用毛笔写下的《出征歌》、《出征军歌》、《扬子江》、《小燕歌》、《十八省》、《从军行歌》6首简谱。此歌谱即有雄壮、威武的内容,也有浪漫、抒情的曲调,充分反映了先遣队官兵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对日寇的仇恨。这些歌曲、歌谱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十八省》:555333︱1121232︱11226655335521︱3535666︱353561122235322□65︱
《小燕歌》:︱515121232∣535321321∣65636□61∣3532135613561∣532321∣
《出征军歌》:135566532123∣556665321321∣665356665235∣6665365321321∣
《出征歌》:33533122232∣26652165666?6∣6665∣66635312∣5555222232165565121321∣
《杨子江》:1112332111656656123321235556531222321233235533221
在永安石峰村民间还流行着北上抗日先遣队失散红军战士吴长生口头流传下来的《红军抗日歌》,歌中唱到:“红军抗日铁拳反帝先锋队,中国我们誓死要反侵略,我们全部对日作战去,自由苏维埃的新中国”。
4、组织群众集会
召开会议是最灵活、最经济的宣传手段,也是抗日先遣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抗日先遣队书写抗战标语、绘制抗战漫画、创作抗战歌艺、组织群众集会,这些丰富多彩的宣传方式,易于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有效地激发了群众支持抗战、参与抗战的热情。在当地起到了旗帜、号角、火炬的作用。在当时大多数群众还不大认识红军,也不大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主张的时候,先遣队通过标语、漫画、歌艺和集会等形式,使更多的群众了解和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是革命的队伍,使广大群众自觉集合在党的旗帜下,并义无反顾地跟随着共产党抗日去。这些标语、漫画、歌曲和集会就像一把火炬,点燃了群众心中蕴藏的革命烈火,焚烧一切旧制度,同时引导工农大众冲破茫茫的黑暗去迎接革命胜利曙光的到来。
三、主要作用:扩大红军影响,争取抗日力量
全面抗日、反对内战是我党的一贯立场,抗日先遣队带着“中华苏维埃政府与工农红军曾一再号召全中国民众武装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公开对日宣战,下了对日宣战的紧急动员令。”转战闽中、闽东、闽北、浙西、浙皖边和皖赣边,使国内外政治团体、进步人士,进一步明确了我党的抗日主张,扩大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社会影响力,达到了中央派遣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所设想的要求。
1、展示了党的抗日主张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声称“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暂取逆来顺受之态度,以待国联公理之判决”。但是,国联并没有为软弱的中国主持“公理”,反而袒护日本的侵略,纵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短短4个月里,东北三省完全沦陷。抗日先遣队把党的主张告知国人,并号召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宗教信仰、政治派别,到反日团体中来。利用罢工、罢课、罢市、罢商与示威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国民党政府的卖国投降。”党的抗日主张通过他们的传播,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2、推动了抗日运动发展
经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的积极宣传引导,全国各地抗日运动不断高涨,各类团体、各民族党派、各界人士纷纷投入抗日救国运动中去。先后涌现出像吉鸿昌、冯玉祥等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中华儿女,就像先遣队的老对手国民革命军新编52师,其师长卢兴荣也深受影响,到了南昌蒋介石行营请缨抗战,带领尤溪4700多名儿女参加松沪会战,除负伤送回后方400余人外,4300多名官兵战死在抗日战场上,这些人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抗日先遣队的宣传、影响、感化,实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愿意同全中国的民众与一切武装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抗日,开展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目的。
3、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
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先后转战于闽中、闽东、闽北、浙西、浙皖边和皖赣边。历时6个多月,行程5600多里,沿途且战且走,先后进行了樟湖坂、福州、桃源、罗源、庆元、清湖、大陈、分水、旌德和谭家桥等30余次的重要战斗,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一路来,抗日先遣队把“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的性质,人民子弟兵为民爱民的光荣传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展现给世人,使人民群众进一步认识了工农红军是一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热爱人民,为工农闹翻身、求解放的军队。
4、减轻了中央苏区军事压力
1934年4月初,国民党军集结重兵围剿共产党中央根据地,向广昌发起进攻。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下,红军损失惨重,撤出广昌。随后,国民党军又向中央根据地中心的兴国、宁都、石城等地进攻,中央苏区的范围越来越小。以红七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闽浙皖赣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迫使国民党军从中央苏区撤走部分兵力,“吸引蒋介石的中央军一部回援”,在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时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撼动国民党后方的统治秩序,减轻中央苏区军事压力,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虽然抗日先遣队在“左”倾错误路线指导下导致了失败,但是先遣队不仅举起了北上抗日的旗帜,推动了全民族抗日运动的发展,而且牵制了国民党约20万军队,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特别是抗日先遣队在5600多里的行军途中,在沿途各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舆论宣传舆论战,无疑对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更对长征的胜利和随后的全面抗战产生了重大影响。
参考资料:《红色中华》、《永安红军标语》、《红色尤溪》、《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尤溪县文史资料》6期 。
(本文作者系尤溪县委党校高级讲师)
宁化“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
宁化革命纪念馆珍藏着一级革命文物《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
《军号谱》为小32开本,内页20页对折成40页;用毛边纸油墨印制而成。封面图案为:两侧的军号、鼓槌通过五线谱,紧紧连着红旗、红五星、齿轮和两把交叉的枪杆,中间印“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印”等三行文字。内页均为五线谱编有红军生活、训练、作战及部队番号、职务等曲谱340多首。
这件革命文物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1931年宁化泉上仅有15岁的罗广茂毅然参加了工农红军,在红四军第三纵队任司号员,后被选派到中央军事学校司号大队学习。结业时,学校郑重发给每个学员一本《军号谱》,领导语重心长再三强调《军号谱》的机密性和重要性,要求每个学员要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军号谱》。结业后,罗广茂牢牢记住领导的嘱咐,带着《军号谱》到朱德总司令身边任司号员,后任红十二军101团司号员,红五军团34师师部号长,频繁的工作调动,始终把《军号谱》藏在身上。在作战时不幸负伤,在长汀四都红军医院治疗半年后,因反“围剿”失利,医院被冲散,他突围后回到家中,即将《军号谱》亲自交给母亲代为保存,自己又外出以躲避国民党的抓捕。解放后,他回到家里,多次询问母亲,都未寻找到《军号谱》。直到1974年,在拆家中谷仓时,才发现《军号谱》用布和纸张裹得严严实实,用铁钉钉在谷仓底板上。1975年他就把《军号谱》捐献给宁化县革命纪念馆。
本文摘自《三明重要革命遗址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