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籍老红军杜明的传奇往事

e三明   阅读

■  李 正 洪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杜明与毛泽东、徐特立、项英等红军领导同住在江西瑞金叶坪的一处祠堂里。1933年仲春,林伯渠从上海到达中央苏区,在中央委员何叔衡的安排下,杜明与另外两位红军指战员去瑞金将林伯渠迎接到叶坪工作。红军长征途中,杜明曾被指派为保卫毛泽东和党中央安全的特派员,负责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安全,并参加遵义会议和瓦窑堡会议的保卫工作。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当时陕北根据地由于左倾错误在党内狂热推行“肃反”,形势十分严峻,已错杀200多名红军指战员,陕北红军主要创始人之一的刘志丹亦在狱中受审。毛泽东与中央红军一到达陕北,立即下达“停止捕人”和“刀下留人”的指示,并以王首道、贾拓夫、刘向三等组成工作团,带领一个连火速赶往瓦窑堡营救正待处决的刘志丹等人。到达瓦窑堡的第二天(1935年10月21日下午),(红军)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王首道即派杜明(时任保卫局检查组组长)带领3名侦察部人员前往营救刘志丹。在监狱里,经过一番辨认,杜明将刘志丹与高岗(解放后阴谋反党,1954年遭批判后自杀)等人顺利营救出来。

                                              image.png

1938年3月下旬,杜明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被派往敌后山东纵队政治保卫部参加抗战工作。途经西安,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等待前往山东抗战的人员到齐。当时,张国焘正准备叛逃到国民党,亦来到西安。1938年4月7日深夜,杜明与其他几位老红军受林伯渠(时任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主任)指派,陪同林伯渠至西安火车站,规劝正在候车前往武汉投奔国民党的张国焘。张不听劝阻,最终叛逃。

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被生擒。杜明时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他于保卫部办公室第一个正式审问杜聿明,并与之展开针锋相对的较量。

杜明自参加红军后,经历重大战役20余次,两次负伤,解放后荣获国家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

泰宁籍老红军杜明原名杜述堂, 1910年出生,泰宁城关民主街人。1931年6月,由师长郭炳生、政委彭雪枫率领的红三军团第六师首次进驻泰宁县城(国民党军此前弃城而逃),杜明于此时参加红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杜明身材高大(身高达一米八零),作战英勇。参加红军后,历任战士、排长、中央电话总队中队长、国家政治保卫局特派员、政治保卫局科长、山东公安总局局长、华北野战军政治保卫部长、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中央一机部(中央重工业部中分出的一个部门,除一机部外,还有二机部、建筑工程部和地质部)、农业部、农垦部处长、贵州省机械厅副厅长、北京东城区政协常委等职。1979年在贵州离休,安置于北京,享受副部级待遇。自长征后,再没有回过家乡。1994年2月24日,杜明因肺心病发作,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享年83岁。其骨灰盒被安置于北京八宝山“红军墙”。其长子杜永生(原昆明军区医院政委,大校军衔),是泰宁县政协常委,泰宁县荣誉市民。

 

(据《泰宁县党史资料第三辑》与杜明长子杜永生采访录整理,本文作者系泰宁县政协干部)

image.png

1942年4月,刘少奇代表中央视察山东抗日工作,在临沭县朱樊村与山东根据地部分领导合影。前排左起:黎玉、刘少奇、萧华、罗荣桓;后排左起:周长胜、陈生、梁兴起、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