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人民的愤怒与反抗 ——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军对清流苏区的“清剿”

e三明   阅读

     

                                              image.png

 

193411月,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迈上艰难的长征之后,中央苏区最后的根据地清流城失守,清流积蓄的革命力量几欲丧失殆尽。国民党军和地主豪绅返乡团卷土重来,对清流苏区进行惨绝人寰的“清剿”。

国民党第五十二师先后进驻宁化、清流、永安一线。进入清流之后,他们采用集中兵力分进合击无所不用其极的战略战术,不断向尚存的游击队进攻,而且每到一地即构筑碉堡,稳住阵脚,强迫移民并村,企图断绝游击队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对苏区人民实行血腥的白色恐怖政策。长校境域以马贤康为首的保安队,肆意烧、杀、抢、掠,四处乡村黑烟弥漫,哭声盈野。蒋介石在“清剿”区战况报告中自供,“蒋军所到之处无不焚之屋,无不伐之木,无不抓之壮丁,无遗留鸡犬,闾巷不见炊烟,荒郊但闻鬼哭”。清流县被毁村庄40个,绝灭户数80户,烧毁房屋1840间,被杀害193人,被抓578人,被打伤126人,逃亡944人,被抢杀耕牛662头,其它财物价值计光洋2000元。仅李坊村被烧毁房屋就达15幢,被抢粮食千担、耕牛60头,全村成年妇女几乎都被匪军奸淫,而后强迫其改嫁或转卖。清流第一任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德高被捕后,被割下耳朵和生殖器塞进他嘴里,旋而分尸四段,抛尸荒野。林畲曾坊乡妇女委员会交通员谢玉姬被民团抓获进行刑讯逼供,最后被剖腹于温家乡野猪坪。游击大队长叶启洪双手被铁线穿过,而后被杀害。长校游击队长李耀太、李春仁、李国球、李启儒和赤卫队长李占鳌等数十人被杀害。数千人的城区余仅住户2748人。全县荒芜土地6289亩。同时,根据“清剿”红军部署,采取“保甲连坐法”,颁发“自新条例”、“通匪十令”,实行计口售粮、卖盐,严禁一切商贩进入苏区贸易,残酷镇压苏区群众。

国民党对苏区惨绝人寰的“清剿”,并没有吓倒清流人民。面对敌人的“清剿”,清流军民迅速转入艰难的游击战争。1934年底,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闽赣省军区将泰宁和宁清归苏区的地方武装组成闽赣十八团,还突击组织清泉归基干游击大队和清流县游击队。1935125日,清流县保安第一分队在林畲曾坊与清流游击队激战3小时后,游击队主动撤往坪上保存实力。321日,闽赣十七、十八团进入清流与归化间的邱坊、谢地、林畲一带,在清流山背遭国民党五十二师伏击损失惨重,队伍被打散,其中一部分往永安方向转移。

19352月,国民党军队对苏区进行大规模“清剿”时,在永安、宁化、清流边界等地活动的红九团一营、三营由吴胜、谢育才率领向龙岩转移,在永定金砂与红八团会合,成立以张鼎丞为主席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进行反“清剿”斗争。

193611日,闽西游击队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军,下辖7个支队。第一支队由刘汉率领,3月,连续在清流下洋、古洋源一带活动。4月下旬,进入清流、连城、永安边境的上坪、下坪,敌五十二师惶恐不安。

根据中央联蒋抗日的方针,19395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在永定召开紧急会议,发出《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给各部队党的信》,进行国共合作。19381月,这支部队和闽西南其他红军游击队2500余人一起编入新四军二支队,由龙岩白土开赴抗日前线,与日本侵略军作战。

(本文作者系清流县志原主编)

image.png

清流县城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