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升 宝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继之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中国新旧矛盾交织凸现,加以清朝政府对农民变本加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忍无可忍的农民聚众反抗,1851年终于爆发以洪秀全为首的金田起义。各省人民及各少数民族云从响应,全国各地农民起义高潮崛起,福建即有林俊和小刀会的同时起义。清朝政府组织各地地主武装对其镇压,而太平军仅两年余就攻陷京陵,建立太平天国。
在广西起义时,太平军为保持队伍的纯洁性,有严格规定,参军者必须信仰教义,恪守规律,否则不予收容。同时收编了广东天地会队伍,壮大规模。加入天地会的成员有破产农民,也有流亡无产者。李秀成不胜感慨说:太平天国坏事之一,害人烧杀,就是广东招来的这一帮兵害起。
建立京都后,由于内讧,翼王石达开脱离太平天国,欲效刘备入蜀建立石氏王朝,和清室及太平天国鼎足而立。于是,石部入蜀选择由闽赣绕道远征,故此,前后4次入闽。
《福建史稿》称:清咸丰六年(1856年)石达开向江西进兵。翌年四月初七,石部大将石镇吉自宁化进入汀州府城。五月癸卯谕,福建巡抚庆端奏:“会匪连犯清流、归化。”民国《清流县志》称:“咸丰七年五月十三日,太平军石达开部众十余万入城焚劫,杀丁壮,被掳达三千人有余。”其时,清流城官民惊闻,归化城被太平军攻破,商议谋班某一部协助守城,派人送信与班。途中送信人为石部前锋所俘,石部以计就计,佯为班复信称其如约赴城,城内官民深信无疑。待石部前锋抵清流城下,清流官民误为是班部之师,率众出迎,打开城门,相互见面,方知受骗,石部一拥而入,屠城杀戮,“为开邑以来,未有惨劫”。
太平军进占清流时,知县陶庆章(误,应是失其名籍的曹××)、游击张常经躲避深谷,秘密集约七里甲丁救援。适逢厦门游击、武进士廖朝彬回梓里廖屋坪奔丧。张知其英勇善战,劝令协助反攻。廖毅然应允,集本村丁壮300余,手持一把木柄铁刀,由黄地桥先期而至,抵达南郊凤龙亭下,在十里铺摆开长蛇阵迎击太平军,而太平军以老鹞阵攻之,虽奋力迎战,终寡不敌众,力战而死,全部丁壮阵亡,仅上千丁口的廖屋坪,悲哭之声盈村盈巷,有武术称雄的廖屋坪自此一蹶不振。未几,石部向宁化撤离。张游击率营兵及县内甲丁千余尾追,石部虽受创,张亦力战而死。“是役也,邑内丁壮耗失殆尽,至今引为痛史”。
咸丰八年,石达开、杨辅清冲突。八月,汪海洋部众十余万袭窜清流,列阵河背。一日,结筏渡河,向北城门进攻,渡河至半,城内燃炮轰击,坠河死者数十,方收兵。次日,汪部离城撤退,城赖以保全,邑民相安无事。
咸丰十一年(1860年),太平军第三次入闽。石达开部将领朱依点等重归太平天国。三月二十日,朱依点、彭大顺率部进入连城,安抚民众,为江西太平军筹集军饷。塘前乡迪坑村豪绅江昭严仗本村有童子兵等乡团武装,拒不交饷。还据守楼梯岭、蜘蛛寨与之对抗。三月二十七日,彭大顺侦知蜘蛛岭守备松懈,亲率军队向迪坑进击。迪坑童子兵教头江昭翰部署童子兵以及乡勇埋伏于腾云背坑,双方进行激战。彭为江背生所杀。背生旋死乱军中。《福建史稿》称:彭大顺枪伤左胁,回到连城,三月三十日因伤去世。这就是朱依点等上天王表所谓“被妖侵害升天了”。这是花旗军部。花旗军是天地会主力,以推翻清朝为号召,因山堂分峙,没有统一指挥,才归属太平天国,作为反清前锋功不可没。
由于清朝政府的大肆诋毁,诬称太平军是杀人放火“长毛贼”。所到之处,不仅备受清兵追剿,各地也组织地主武装予以阻击,阻遏其入城进村,同时各地村民自筑山寨自卫。据《长校李氏族谱》称:“山寨始建于同治三年(1864年)。其时,兵乱迭起,寇盗相侵,始自两粤,号曰‘红巾’,继及两湘、三江、闽浙,改称西兵,又曰‘长毛’,周流天下省郡,掳掠城市乡村,蔓延及今,二十余载矣。”又称:咸丰七年以来,躬被其灾,亲尝其苦,方方恐惧,处处逃窜。当年孟秋朔日,长幼相商佥曰:‘乡北乃三关寨与扶持寨者前人避乱所也。’仅数月,乃寨成……底基用石块堆砌,离地数尺上筑土墙,墙高3米有余,设有前门、后门,四周有枪眼,寨内可容千余之众,够全村男妇老幼聚避。各村村民也相继筑寨以自卫。太平军却没有对境内沿途山寨予以洗劫,均是匆匆而过。
太平军入境,首当其冲的是清流县城,被掳三千余丁壮大多是城内居民。道光九年(1829年)全县男女计110686人,至宣统三年(1911年),仅93059人,减少11625人。原先坪背、渡背街一带人家密集,之后,几沦为废墟,只有稀疏烟火。解放后,开发那片土地时,处处可见断墙残垣。朱维干编著的《福建史稿》仅记载一次,却没有述及被掳三千余丁壮之事。一个弹丸小邑,仅此次战役就失去三千余丁壮,几是屠城杀戮,城内丁壮几乎丧失殆尽。加之以后的土地革命,国民党军对清流一次次的“清剿”,解放后的1950年,全县人口骤降至50160人,城镇人口仅2268人。
进入清流的石达开部是广东籍花旗军。这部分军队与太平军部的严格纪律背道而驰,如太平军禁止吸鸦片,花旗军却个个有毒瘾。他们所到之处,遇有反抗的,无论城或村,攻入则大开杀戒,不管男妇老幼皆成刀下鬼。而且焚毁村庄,迫使他们无家可归。石达开一路西征之时,太平天国已是强驽之末,无视群众和纪律,走着一条必然失败之路。
由于石部屠城杀戮,激起众怒。大多村人不是避其锋芒,藏匿深谷,筑寨自卫,就是组织丁壮与之抗击,未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加以左宗棠率领的湘军一路追杀,便“出师未捷身先死”,在大渡河全军覆灭,殒落了称帝之梦。
(本文作者系清流县志原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