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 升 旗
南音,又称南曲,弦管。它是中国现有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09年9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南音,源于中原古乐。自东晋“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公元304—309年)起,晋人衣冠南渡举旗南迁入闽,带来中原音乐,定居于晋江流域,流传于泉州,使中原音乐逐步与本地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孕育泉州南音而流传至今。原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南音学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赵沨先生称南音是“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说:“泉州南音是非常优雅的音乐,历代管弦人视南音为天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说:“南音就像我们古代的诗词一样,是人间音乐,也是天堂音乐,声音里面有天籁,它是世界文化里一颗闪亮的明珠。”
泉州南音传入三明,源于上世纪50年代。三明作为福建省的重工业基地,泉州市域一大批人马支援三明工业建设而定居三明。这些泉州籍的三明建设者带来了南音,他们在休闲时自行弹唱,以解思乡之念。后随着三明工业不断发展,以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南音爱好者先后在三钢、三化、化机、重机、市政、建筑公司等单位组织南音演唱小组。在休闲时和节假日为职工演唱南音。文化大革命后的1979年,文化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得到政府的重视,三明市文化主管部门,先后组织群众艺术馆、曲艺协会、工人文化宫等单位组成多种曲艺参加的文艺宣传队,到农村、厂矿、街道开展宣传演出。一些南音爱好者也选出20多人参加各种演出活动,此时,三明南音开始走向社会。
随着三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南音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乐种,也引起了各级领导和企业单位的领导重视。三钢小蕉轧钢厂领导人何调查为了发展企业文化事业,组织了一个小蕉南音队,特聘请王少艺、白海水先生在小蕉轧钢厂开班教习南音,并邀请吴声哲、施天送、张时韬先生施教,在小蕉轧钢厂开班教习南音,先后办了四期学习班,培养了苏少华、庄雅英、候秀娇等一批能吹、拉、弹、唱的南音骨干。(图为中央电视台《曲艺杂苑》导演、主持人汪文华与三明南音演员合影)
1995年,三明南音以三钢小蕉轧钢厂小蕉南音队为主体并联合部分厂矿的南音爱好者组成了三明市南音协会,并举荐时任三明市政协副主席朱瓦水任会长。三明市南音协会在会长朱瓦水的领导下,得到市原政协主席吕少郎的支持,三明泉州商会等单位的帮助,每年的中秋节和节假日都在不同场合举办南音演唱活动。每次活动,三明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一些领导都被邀参加。一些部门、厂矿领导和社会群众也都前来观赏。从此,三明南音成了三明市文化艺术的一个业余群众组织。
1994年元宵节,三明市南音协会被邀参加第五届中国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演唱者庄雅英、苏少华分别获二、三等奖。此后的1995年至2015年,三明市南音协会都先后受邀参加泉州市组织举办的国际南音大会唱。2011年7月和11月,还受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澳门参加国际南音大会唱。并在当年9月和2012年6月在三明承办三明·泉州两地曲艺家“迎国庆”山海联谊文艺晚会和与泉州南音研究院联合举办中国“文化遗产日”文化之春南音晚会。三明市南音协会从泉州传入三明,又从三明走出国门。成为三明市唯一能参加国际文艺活动的群众性业余团体。2011年11月30日,三明南音协会参加在澳门成立的世界南音联谊会庆典大会唱,并正式成为世界南音联谊会成员。
三明南音在国外演唱时,上台的乐坛老将、名家与艺苑新秀同台献艺,一支支曲雅优美的南音名曲,倾吐爱国爱乡的深情,抒发了海内外同胞渴望振兴中华的心声。许多海内外游子感动得热泪盈眶,不少外国友人听得如痴如醉,台上台下心灵共鸣,弦管声声情牵梦萦,那充满音乐魅力的动人情景,可谓“管弦和雅听南音,唐宋渊源大可寻。不意友声来海外,喜逢佳节又逢亲。”
三明南音在三明市演唱,每一次举办的南音大会唱,都是那样喜气洋溢,第一声充满浓郁乡情的演唱都是那样的扣人心扉,真是“袅袅南音乡情浓,天涯游子共心声”!故友新朋,寄情丝竹,老少同台,尽情欢歌。古朴曲雅,神韵迷人的南曲声声,摇荡着四座观众的心旌。曲苑才俊演唱的《远望乡里》《雁声悲》《三更鼓》《因送哥嫂》《共君断约》等,赢得观众热烈掌声。这些传统名曲,无论是洞箫琵琶吹弹,还是精彩节目,珠圆玉润、声情并茂、委婉深沉、余韵无穷。每年元宵佳节,三明南音演唱的《元宵十五》《三千两金》《直入花园》等声情并茂的南曲,赢得了无数知音的赞赏,四座响起了阵阵的掌声。三明南音演唱技艺,不但向三明人民展现了文明城市的文化艺术风貌,也向国人展示了中华民族音乐瑰宝的神奇美妙。
1999年,三明市举办的首届曲艺大赛,三明南音协会演出《昭君出塞》获大赛一等奖。2008年以后,在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时,三明南音协会融旧创新,创作了一些反映三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如《喜迎十八大》,在每次南音演唱会,都为三明人演唱,与三明市民共享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好处,共同欢庆振兴三明市经济文化事业,让民乐的奇葩南音“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吐艳飘香”。
目前,三明市南音协会已发展壮大到近40多名会员。这些会员已基本掌握琵琶的弹奏和演唱南曲的“做韵润腔”“咬音吐字”的技巧,也能参与伴奏或自弹自唱。每个星期周三晚上都集中在列西江滨公园集体演唱。沙溪两岸的市民都能听到南音。
(作者系三明市南音协会副会长、三明市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