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城绿地建设春满园

e三明   阅读

  

 

位于闽中山区的永安是县级城市,因市区边的九龙溪、巴溪流经西门汇合处流进沙溪,其形状酷似燕子尾巴,所以叫燕江,燕城就是这个来历。1950年,永安城市建成区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1956年,鹰厦铁路通车后,永安成为福建山区建设的重点,国家和省纷纷在永安投资建厂,地方工业接踵而起,城区面积从此向四郊方向发展,综合性工业区的面积逐年增加。(图为上世纪80年代永安北门风貌)

image.png

原来燕城仅有一个龟山公园,对外营业一律卖票,节日期间公园内外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满足不了市民们的文化生活需求。改革开放后,结合生态景观美丽和谐特点,永安城市绿地建设,“把森林引入城市,把城市建在森林中”作为构建山水园林城市的重要战略步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211月,龟山公园进行大规模改造,1983年元旦公园正式开放,辟有人工湖、赏月岛、九曲桥、燕归亭、望江阁、游艺厅、旱冰场、儿童乐园等。

1984年,永安撤县设市后,新市区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至1989年增加到12.32平方公里。

1987年,在南大路、五四路及红头山新村栽种花木1800株,两年内,市区新增绿化树1.35万株,新增公共绿地11.9公顷。19881989年,新辟苗圃基地28亩,培育天竹桂、麻栎、海桐球、石粟、丁香球、广玉兰、火力楠、桂花、香樟、白玉兰、含笑、石竹、芙蓉、大洋杉等苗木2万多株,新植行道树4343株,绿化地段有燕江两岸、龟山公园、桃源洞和石林风景区、三十下岭、北大桥、解放北路、南大路等,成活率98%1989年,市区人均绿化地5.62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23.27%

2001年开始,永安中心城区着手规划形成“一心三园”架构,中心区在九龙溪、燕江南岸老城区及南区的基础上向东西两侧山地发展,同时沿长深——泉南高速及巴溪纵向继续拓展南部汽车园和北部工业园,跨过虎形山——东坡森林公园发展西部文创园。各园区建成功能各异,产城融合,突出森林型生态宜居的山水城市。至2012年,城区建设用地就已达到28.89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22.87平方公里。

如今,市区周边的莲花山公园、虎形山公园、南山公园、江边公园、将军山公园、森林公园、自行车山地公园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是人们游玩陶冶心情又是养生保健的好去处。

永安境内依山傍水,沙溪及其支流贯穿市区,水资源丰富,周围青山环抱,郁郁葱葱。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本地自然山水优势,因地制宜和均衡布置城市各块绿地,突出地方园林绿化特色,是这个城市绿地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一些外地游客在永安亲眼看到那生态绿林和道路、河流、山庄、绿色走廊,将市区与周边优美的自然山林环境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绿地系统,“山水相依、天人合一”的森林型山水城市则展现在你的眼前。、

为了适应城市扩大,规划形成以桃源洞、石林、北陵风景区、九龙、虎形山、东坡、麻岭郊野森林公园及周边生态山林大环境为基础,沙溪及其支流绿带“一纵六横”的长藤曼出的绿化网络设计进一步完善。市级综合性公园、文体设施公园、居住区级公园等绿地建设布局,既发挥山区特点建设山地公园,又注重滨水及其它平地公园的建设,为市民提供各种类型的娱乐、休闲、防灾避难等户外场所。

利用周边山林森林资源建设九龙、虎形山、东坡及麻岭郊野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无污染生态旅游。此外,规划区内的永安国家级地质公园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和市级北陵风景区景色迷人。

永安园林绿化基础较好,是我国南方48个重点林区县市之一,全市现有森林面积382.5万亩,森林覆盖率83.2%。市内居住区及公园、专业类公园各显特色,已基本形成公园绿化为点,道路及河岸绿化为线,各住宅区和单位庭院绿化为面,城郊山林绿化为基础的园林绿地格局。目前,建成区绿化与广场用地252.84公顷,其中公园绿化237.7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0.81平方米,绿地率39.9%,绿化覆盖率43.8%

永安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底蕴深厚,滴水穿石。园林城市建设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也充分说明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经不懈努力,2004年底,永安市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2008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提出建设生态美,百姓富的要求时曾经指出,保住青山绿水就是保住金山银水。

 

(本文作者系永安市燕南街道退休干部)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