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凤 阁
1980年,三明供电局带电作业班在全省率先使用新工艺“液压法”、“丝杆法”,自行设计“引流线卡具”,在华东地区推广经验。
上世纪60年代初,闽北高压管理所成立带电作业班,1966年该所撤销分流并入福州电力公司,1966年8月,三明热电厂派4名外线工到该公司学习带电作业,年底回厂,成立带电班,制作工具开始在6千伏线路开展带电更换跌落式开关工作。上世纪70年代,带电作业范围扩大到35千伏、110千伏线路和同级电压变电设备。减少停电次数和范围,多供电,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就像毛主席说过的“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一样,“带电作业”这一新生事物诞生之初,因无技术规范、技术措施,且法规制度总有滞后性,也因施工中不安全因素严重存在,发生过触电重伤和死亡事故(如,秦伯齐同志在6千伏沙洲路支线终端杆更换跌落式开关时触电,因电击失去生命),而一度弃置。
1978年“发供电分家”,三明热电厂发电部分并入三明化工厂成为“三化热电分厂”,供电部分和机关组建福建省三明供电局,1980年重新组建带电作业班。其后,颁行《带电作业规程》,先后编写了36个带电作业项目的操作程序,使带电作业规范化。
在江苏无锡市武进县举行的华东地区带电作业现场表演展示会上,三明供电局员工李川德受到启发,回来后,根据福建电力线路的特点,对带电雷击瓷瓶的转换工具进行个别雷击瓷瓶的更换,研发了新工艺“液压法”、“丝杆法”,自行设计“引流线卡具”,这套工具成功后提高了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及功效,1980年在华东地区带电年会上表演,得以推广。带电班在省局组织的专业评比中连获第一名,被授予“安全先进班”称号,带电作业发展带头人、“双分裂导线带电更换绝缘瓷瓶新工艺工具组”主要研制者李川德被评为三明市劳动模范,后晋升为三明供电局局长、调南平电业局局长、后任福建电力局工会主席。
1985年,在省电力局指导下,三明供电局带电班先提设计方案,再反复加工实践,研制出适合更换直线塔双分裂导线绝缘瓷瓶的“双挑式液压起吊工具组”及适合更换耐张塔双分裂导线绝缘瓷瓶的异形玻璃钢管加插入式支撑的“丝杆工具组”。同时,将大多数单位采用的“等电位作业法”改革为“零电位工作法”。这些改革为本省电网双分裂导线带电作业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被列入华东带电作业经验交流项目。
带电作业成为保证输变电线路和设备健康水平安全供电,减少停电时间的重要手段。
(本文作者系原三明热电厂保卫处干部、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