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河融为一体的鹰厦铁路 ——纪念鹰厦铁路通车60周年

e三明   阅读

      

 

19523月,中共中央决定,以国防工程项目提前修建鹰厦铁路。19531月鹰厦铁路由铁道部中南设计分局设计。1954年由王震将军率领铁道兵主力部队和江西、福建青年筑路队及参建民工13余万人进驻筑路工地。19552月开工建设,1957年竣工通车,195811日正式交付国家运营。

 

千军万马战犹酣

鹰厦铁路北从江西鹰潭口起点进入福建光泽,南到终点厦门。全线沿武夷山脉和闽江支流的富屯溪、沙溪、龙江溪沿岸走向。北段和中段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坡徒弯急。南段依山傍水。设计时,采用建设时间短而快的低标准,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办法,仅用22个月,建成了福建省的第一条铁路。

开工建设期间,高峰时,筑路人员达到20余万人。工地分段,人员分大、中、小队,军队以师、团、营、连为单位。每个工段又分若干个工种,负责开山炸石、架桥、凿洞、铺路等,施工时,负责敲石的民工,男拿大锤,女拿小锤。拿大锤开山工劳动时喊着“依嗬、嗨哟”,拿小锤敲石工敲击小石“嗒嗒嗒”的劳动号声,放炮时,炮声隆隆,工地上响彻的劳动号声和炮声,奏成了人间最美的交响乐。收工时,人们进入各自的茅草屋。工地上的几十座茅草屋夹杂在群山葱翠的草木丛中,到了煮饭的时候,草棚顶上烟窗冒出的炊烟随风飘曳,美不胜收。在22个月的日日夜夜,筑路大军共完成了凿通46座隧道,造了163座桥梁、1634座涵洞、5公里长海堤,铺设10万条钢轨,120万条枕木。将鹰厦铁路从江西的鹰潭口铺到福建的厦门,全长697.7公里。

image.png

 

华东地区第一条

电气化铁路

鹰厦铁路通车后,由于设计标准低,车站设置少,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1970年以后,为了提高鹰厦铁路尤其是中段的通过能力,先后进行了大量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

首先在中段增设会让车站。修建时,由于车站设置少,平均13.8公里设一处车站,最长区间达到了30多公里,站间距离过长而限制了区间通过能力。1971年永安车务段增建了永浆、城门、卓宅站。1994年增建西坑、高砂站。1999年以后,又增建了涌溪、城头、楼前站,使管内段会让车站由原来的21个增加到31个。有效地提高了鹰厦铁路来(舟)永(安)段,永(安)漳(平)段的通过能力。

为了改变鹰厦线技术标准低的现状,彻底解决鹰潭口是全国铁路有名的限制口的老大难问题,经国家计委批准,将鹰厦线改造成华东地区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并先行改造永安至漳平区段,长105公里。工程于1986826日正式开工,1988728日竣工通车;来舟到永安区段,长124公里,工程于1988611日开工,1990122日竣工通车。鹰厦铁路电气化开通后,接着又经过了站场大规模的技术改造。199712月,三明火车站在原址车站上改建成新站房和货场。三明火车站在鹰厦铁路初通车时只有3股道,中间站货物线1股,股道有效长度只有450米。经过改造后增加股道 14股,增加牵出线1股,车站股道长延伸为650米。永漳区段站在鹰厦铁路通车初期只有7股道,有效长度480米,货物线1股,牵出线半股。通过改造后,增加股道为14股,延长股道长680米,增加牵出线1.5股、第二货场及装卸线3股。

鹰厦铁路的电气化改造工程和重点站场的技术改造,使鹰厦铁路从此告别了蒸气机车、内燃机车时代,一跃进入了电气机车时代。永安车务段管辖的区间段运能也由此翻了两番多,为沿线经济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image.png

 

诞生了一座工业城市

鹰厦铁路通车后,正值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建化肥、钢铁等工业时,在选择基地时,因鹰厦铁路通过三元县,可解决运输问题而作为主要条件之一,被选上作为全省重工业基地,从而诞生了一座全省的工业城市——三明市。

鹰厦铁路给三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铁路两旁众多的工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铁路沿线,在中共中央“建设二、三线“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在战备的特殊时期,三明钢铁厂、三明化肥厂、三明化工机械厂、三明重型机械厂、永安水泥厂、永安化工厂、永安机械厂、永安汽车厂、永安维尼纶厂、永安热电厂、青州造纸厂、三明纺织厂、三明印染厂以及一些配套工业企业先后建成投产。为使铁路运输更加便捷,又先后在中段建一条永安至加福铁路支线和14条专用铁路线,以解决矿石、燃油、木材等运输,使三明市的经济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鹰厦铁路,使三明市、永安市、沙县开始跻身于福建省工业行列。

 

三明市运输的生命线

鹰厦铁路在永安市设永安车务段,在三元区设三明中心站。永安车务段地处鹰厦线中段。管辖段内31个车站。其中有14个车站办理客、货营运业务。来永(来舟至永安)和永漳(永安至漳平)段日均各办理14对旅客运输业务,其中三明中心站办理旅客始发列车1对。从1959年至向莆铁路建设前2009年的50年间,鹰厦铁路永安车务段管辖的三明市境内的31个车站,共运载三明旅客6517万人次,年平均运载旅客130余万人次。从三明发送到各地的货物2.9亿多吨,年平均发送580万吨。客、货两项的运量仅次于公路的客货运输量,居全市客货运输总量的第二,成为全市旅客、货物的运输生命线。

 

(本文作者系三明市闽浙赣边区革命斗争研究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