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玉 清
1934年1月6日是归化县历史上一个光辉的日子。这一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福建省归化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了。县苏维埃妇女会主任吴小文是随少共归化县委书记肖来芙于1933年到归化县工作的,被归化县这个老区的妇女拥护红军、支援红军的革命热情深深地感动了,特别是城北张家一位叫赛哥嫂的妇女连做三双军鞋送毛委员的事迹更让她由衷地敬佩。
城北张家赛哥嫂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妇女,她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处事胆大心细,乐于助人。她正生活在风起云涌的那个革命年代。
1931年6月,红四军11师12师13师和红12军等部队陆续挺进归化县击溃反动势力,于20日首次解放归化县城。专门为穷人谋福利、为穷人打天下的红军很快受到民众的拥戴,民众支援红军的活动广泛开展起来。妇女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她们为红军做布、草鞋、洗衣服、磨豆腐、砻谷子、碓米,带路,并且常常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收留、抢救红军伤病员。
做布鞋是妇女的拿手活,几乎人人都参与,少则做几双献给红军,多则做十几双献给红军。
赛哥嫂也象其他妇女一样积极做布鞋送红军。她想:红军风里来雨里去,为穷人打天下,鞋子磨损大,一双鞋穿不了多久。因此,鞋底要加厚,鞋面要加牢、麻线要粗,针脚要密。她又想:红军千千万,不同的个子不同尺寸的脚板,军鞋就不能一样长短。于是她决定定做三双布鞋送红军:大个子尺寸的做一双,中个子尺寸的做一双,小个子尺寸的做一双。
想好了,主意拿定了,她立即动手,晚上也赶工,十来天时间,三双尺寸不同的布鞋就做好了。她仔细端详自己做的三双布鞋,觉得很满意,于是找了块大布兜包起来,准备送交红军总部。
就在此时,也就是7月12日,传来了令人惊喜的消息:红一方面军大部队陆续进驻明溪县城,毛泽东、朱德等多位红军首长亲临明溪指导革命工作。毛泽东居住在城北郊渔塘溪畔的“四贤祠”,朱德住在城东郊坪埠谢厝湾吴家大厝靠水井边的右厢房。
赛哥嫂的家正好在城北门,一出城墙北泰门对面就是四贤祠。她在大队人马的红军队伍中,看到为首骑在马上那个大个子的红军,后来就住在四贤祠。一打听,她知道了骑马那个大人物是红军的领头人,名叫“毛委员”。于是,她想:自己做的大个子尺寸军鞋如果送给“毛委员”多好呵!不过,尺寸符合吗?她想着想着,想到了一个办法。
第二天,她早早地吃过饭,怀揣那双大个子尺寸军鞋的鞋底清样从北泰门出了县城,再从小木桥走到对岸往四贤祠的小道上,然后在旁边的田里拔兔草,却不时地往四贤祠正门瞧去。不出她的所料,不久,毛委员和两个战士就从四贤祠出来了,沿着小道往河边走,肯定是要过木桥到县城办事。赛哥嫂赶紧扔掉免草远远地跟在毛委员后边。眼看毛委员进城了,她就俯身在河边一段细沙道上仔细察看,很快就看到了毛委员走过留在细沙上的清晰鞋底印痕。她兴奋又紧张地拿出怀里的鞋样放上去一比,不长也不短,一合一!这时她心里有底了,一路小跑回到家,心想自己的心愿可以实现了。
当天晚上,她翻来覆去,一夜睡不着。明天怎样把鞋送给毛委员呢?怎么称呼呢?总不能叫他名字“毛委员”吧?再说,俺一个妇人家,红军领头的大个子会不理睬俺吗?她想着想着,直到天快亮了才睡去。
第二天早饭后她终于拿定了主意,下决心鼓起勇气将那双军鞋送给毛委员。她熬到大半午才提着包裹三双鞋的大布兜出门,直奔四贤祠,一问,才知毛委员又去县城办事了。于是索性坐在门外的一块大石头上等着。
她左等右等就是没见到毛委员回来。她知道,毛委员管的是天下大事,人马很多,事情也很多,也可能到别处去了……她又想,既然来了,就再等一会,再等一会。
日头升到天顶了,是正午的时候了。她看着远处延伸过来的小道空无一人,正想返回时,远处出现了人影,仔细一看是毛委员回来了。
赛哥嫂壮着胆迎上去,鼓起勇气叫道:“红军大哥!我做了一双布鞋送给你穿。”
“你送鞋给我穿,好的唷!谢谢你!还不懂咋称呼你呢。”毛委员用他那湖南口音和气地回答。
“不和道这鞋合脚不合脚呢。辈份小的人都叫俺张嬸,其他人都叫俺赛哥嫂。俺那男人姓张,就住在对面北门。”赛哥嫂一点也不紧张,原先的顾虑烟销云散了。
“噢。原来是张嬸,你辛苦啦!我们进屋说吧。”毛委员边说边走进了四贤祠。赛哥嫂也随着走了进去。她放眼一看,只见祠堂神龛里有四尊菩萨,正殿里的桌子上摆着书和纸笔,墙上挂着大张的图。她明白了:这是毛委员为穷人做大事的地方。
一位战士搬来一张椅子,对她说:“你请坐!”又用手势示意说:“这就是毛委员,是我们红军的首长。”
赛哥嫂一边从布兜里取出那双大个子尺寸的布鞋双手递给毛委员,一边回答说:“俺知道这位大个子姓毛,名字叫‘委员’,是红军领头的大人物。俺不敢直呼名字,所以叫‘红军大哥’。可以吗?”
毛委员接过布鞋,笑着说:“你这位大嫂还真讲究呀!叫啥都行,就叫‘毛委员’也行!”说完端详着那双布鞋说,”这鞋做得好,那我就试试!里面有矮凳子。”说着走进右厢房。
原来右厢房是卧室,普通的床普通的桌椅,一切陈设都很老旧。真想不到红军的大人物肯在这样的地方住。
只见毛委员从床下拽出一张小凳子,一坐下,就试起了鞋,左右脚都穿好后,站起来,在屋里来回踱步,连声说:“这鞋做得好!做得好!不长也不短,一合一。穿着温暖舒适。”他转身对张嬸说,“真要谢谢你啦!不过,我才来归化几天,你怎么知道我穿的鞋的尺寸呢?就是知道了,也没那么快做出这么厚实牢靠的布鞋呵!”
“毛委员!自从前二十来天红军解放了这里,俺就开始做军鞋啦!一共做了三双,一双是大个子尺寸的红军鞋,俺这里还有中个子和小个子尺寸的红军鞋呢!这两双鞋俺也不特地去上交了,就给你这里的红军大哥穿吧!”张嬸如实地说出了做鞋经过,并把那两双鞋交给站在旁边的战士。
“张嬸!你真是有心人,那我就代表红军大哥谢谢你啦!不过,你咋知道这双鞋给我穿合脚呢?”毛委员指着脚上的鞋问。
张嬸笑着说:“俺昨天上午带着鞋样比过你留在沙地上的鞋印。”
毛委员笑起来:“唔,原来你事先侦察过?看来我的行踪你都知道了!”
毛委员和张嬸愉快地聊着。末了,张嬸走到床边拿起放在床架上几件毛委员换下来的衣服说:“毛委员!你带领红军为穷人打天下,事情很多,这换下来的衣服俺带去洗,明天上午晒一晒,下午就送过来。再说,我还想做一双布鞋送给你对换穿。”说完就要走。
毛委员拦住说:“这使不得!使不得……”
“俺没有什么事,做做针线活,洗洗衣服是俺们妇女的平常事。能为红军做一点事,俺们高兴呵!”
毛委员看到了老区人民对红军赤诚的心,再也不便劝阻了。
赛哥嫂一路小跑回到家后,匆忙地扒了一碗饭就就开始洗毛委员的衣服。她边洗衣服边回想刚才和毛委员聊天的情景。她再也想不到红军的大人物这么平易近人,这么和气地对待老百姓,看来红军真是穷人的军队,天下的穷人都拥护的军队就一定能坐天下!
第二天中午,毛委员的几件衣服晒干了。赛哥嫂发现衣服上有裂缝,还有两个破洞。于是她找到了两块剩布,细心地补了起来,直到下半午才把衣服叠好送过去。
就这样,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情深意也足。赛哥嫂几次为毛委员洗衣服补衣服,毛委员为感谢她,送她一床军被作纪念。只是到第二双军鞋做好的时候,毛委员带领红军转移了。
那天,赛哥嫂带着为毛委员特意做的第二双新布鞋送往四贤祠,里面没有红军的影子,一位老住持说:“红军走了!”赛哥嫂一时感到空虚,怔怔地在那里站了好久……
赛哥嫂慢慢地回到家,把毛委员送的那床军被拿出来,轻轻的抚摸着,然后又小心地包好,再把那双鞋端正地放在旁边。“红军会回来的!毛委员会回来的!”她喃喃地自语着。
时间过得飞快,当年的9月和第二年的6月又有大批的红军进驻归化城,可毛委员没有来。赛哥嫂盼着想着。一年多过去了,毛委员走南闯北那双布鞋早穿破了吧?可惜第二双布鞋没有能够及时交给毛委员,就是交到毛委员手上也不够穿呵!俺不如再做一双布鞋,等毛委员再来时交给他好对换呀!于是赛哥嫂又动手做布鞋了。
转眼间1933年9月到了,又来了红军的大部队,他们一直在县城开展活动,可就是没有见到毛委员的身影。
1934年1月的归化县(即前年5月改名的明溪县)正式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福建省归化县苏维埃政府。那天,赛哥嫂也去参加了成立大会,从而认识了县苏维埃妇女会主任吴小文,她向吴主任打听毛委员还会来归化吗,并请吴主任去她家看她为毛委员特地做的布鞋。
吴小文是长汀人,参加革命早,工作细致深入。她跟着赛哥嫂到了北门张家进了屋,赛哥嫂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包,指着那床军被说:“这是毛委员送俺的军被,俺一直舍不得用,想红军的时候就拿出来抚摸看看,就会感到温暖有指望。这不,红军不是在明溪长驻啦!”随后,赛哥嫂又打开一个小布包,就看到两双整齐的布鞋,“俺答应再做一双,去年又加做了一双好换穿。可这两双布鞋俺无法送到毛委员手上,俺只能请主任帮忙了。”说着,把那两双布鞋包好慎重地交给吴小文主任。
吴小文主任只是静静地听着,她被归化妇女的革命热情和对红军首长的爱戴深深地感动了。这时,她接过两双布鞋小声地问了一句:“这两双鞋就交给红军总部,让他们去分发,行吗?”
“不行呵!大前年7月俺在四贤祠亲口对毛委员说,要再做一双军鞋送给他。军鞋做好了,俺盼了两年多,等了两年多。俺答应的话一定要算数的!这两双鞋就劳神你转交给毛委员吧!”
吴小文主任看着赛哥嫂认真而诚挚的脸,抚摸着那两双精细又厚实的布鞋再也无法推辞了!她知道,这是苏区人民对红军首长的心意呵!她下定决心,要想方设法向红军首长,向毛委员转达这份比金子还贵重的心意!
(此文根据长辈口述及《明溪党史资料》5册6页和“明溪申报苏区县材料”96页内容综合写成)
(本文作者系明溪县县杨时文化研究会理事、县老科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