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重工业基地何以落地三明

e三明   阅读

     

 编者按

60年前,在麒麟山下、沙溪河畔这片古老而沉寂的土地上,聚集了来自祖国各地的十万建设大军,奏响了建设福建省重工业基地——三明的宏伟乐章。北起徐碧翁墩,南至三元台江,广大的建设者在这长达25华里的区域内,战酷暑、斗严寒,住工棚、睡地铺,披荆斩棘,移山填沟,用热血和青春描绘了三明建市史上最浓重的一笔。

image.png

六十载风雨历沧桑,一甲子岁月又轮回。今年,是三明重工业基地建设60周年,三明档案将编辑推送一系列档案背后的故事,以再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以讴歌那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弘扬那艰苦创业的精神,以迎接那充满希望的未来。

 

1958年之前的三明还只是一个偏隅一方的山区小县,城镇人口只有6000余人,工业产值只有200来万,用穷乡僻壤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对于这座小城来说,1958这四个数字有着不寻常的意义。1958610日,重工业基地破土动工,十万建设人员聚集于此,经过1500多天的日夜苦战,三明成为一个拥有13家大中型企业、49家小型企业的城市,城市人口达12万人、工业产值达10700万元。

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与沿海城市相比,三明地处闽西北山区,交通不便,地势不开阔,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城市依托。为什么会将福建的重工业基地选在这里呢?

这一切要从1957年说起。

上世纪50年代的福建,“手无寸钢”,工业基础非常薄弱。19577月,冶金部召开会议,同意在福建投资兴建一座年产20万吨矿石、10万吨生铁、5万吨钢锭和4万吨钢材的钢铁厂。这对福建地方工业发展无疑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省委立即要求省工业厅提出具体的筹建方案

image.png

image.png

几乎同时,化肥厂的项目也在努力的争取中。19576月,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同志强调“农业要翻身、化学要翻身,各省要有自己的大中型化肥厂”。福建省委、省人委得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激动,当时的态度是“就是当了裤子也要办化肥厂!”一周后,副省长许亚带着省工业厅试验室主任陈明一同北上争取项目。经过努力的争取和紧张的等待,10月,化工部批准了化肥厂的设计方案。

化肥厂、钢铁厂的项目立项了。接下来面临的就是选择厂址的问题。福厦漳泉都在沿海前线,重工业建设显然不太适合。这时候省工业厅提出“以厂带市”的设想。具体说来就是把工厂建在山区,既可以将沿海密集的人口疏散到内地,又可以带动山区新城镇的建设。

这个设想得到了省里的支持。于是,省委成立了选址小组,沿着鹰厦铁路线进行勘察选址。

第一次勘察是1957816日,由工业厅基建处黄计运处长带队,勘察了15个点,认为其中条件比较好的厂址有:福州埠头村、桐口村、南平水汾头村、沙县琅口、三明列西、永安黄历、厦门嵩屿、杏林和禾山等9个地点。

第二次勘察是910日至13日,由工业厅副厅长杨友合带队。此次勘察,钢铁厂选定:首选厂址为三明列西,比较厂址有永安黄历、南平沙溪口。

这时候,省工业厅提议化肥厂可与钢铁厂放在一处联合建厂,化肥厂氧气可以供给钢铁厂,钢铁厂的焦炉气可以供给化肥厂,公用工程水电甚至机修等设施都可以协作。因此,化肥厂也初定以三明列西为重点,将南平水汾头、福州埠头村作为比较厂址。

选址小组在第二次勘察结束后,将收集的资料和分析报告写成《福建省钢铁厂厂址选择报告》,正式向省委建议以三明列西作为钢铁厂和化肥厂联合厂址。省委将“厂址报告”上报国家计委、建委和国务院化工、冶金部。上图就是选址报告的附图《福建钢铁厂三明县厂址布局》。

19581月,化工部、冶金部派出复查小组进行复查。他们先勘察了福州埠头、桐口村以及南平水汾头和沙县琅口。110日,复查小组抵达三明,在三明梅列作了全面深入的现场勘查和研究,历时6天之久。

120日,他们在厦门召开会议,研究确定福建钢铁厂和福建化肥厂的厂址。冶金部第四设计院在讨论会上首先发言,定下目前三钢所在厂址。化肥厂筹备组人员考虑到与钢铁厂联合建厂,在资源、技术上可互通有无,也选址了目前化工厂厂址。

至此,钢铁厂、化肥厂联合建厂的方案,便拍板定案。

三明列西能够得到复核小组的青睐,是因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历史条件看,当时国外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封锁。从国防要求出发,中央建设基础工业的重点放在内地,三明地处福建中部山区,属“小三线”,是符合中央基本精神的。同时,鹰厦铁路通车,古田水电站正在兴建,为三明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和电力资源的保证。从自然条件看,列西厂址开阔,建国初曾拟建机场,“可资建厂地区约达3.4平方公里以上”,虽然稍有起伏山地,但就“福建省山区来说能够得到这样大而且较平坦地区确实不可多得”。水源充足,沙溪河流量平均每秒320立方米,最旱期为每秒26立方米;同时,地处福建中部,来自永安大湖的石灰石,龙岩苏邦的无烟煤,产于漳平、洛阳、潘田的铁矿均可直接由铁路运输。

于是,就在1958120日,历史在这一天为小镇插上起飞的翅膀。三明重工业基地建设的序幕由此拉开。 

 

(本文作者供职于三明市档案局编研科)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