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 琼 奎
宜忌和避邪习俗,在中国汉族中早已产生和流传,是民间普遍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从古至今,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合较为普遍存在。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有规劝性。它渗透人们物质、社会、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禁忌和避邪习俗的形成,大部分出于某种功利目的,是用来规劝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的一种习俗。长期以来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不同程度起到了道德和行为习惯的禁示和规劝作用。而且有不少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这也是之所以能代代相传,甚至历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有些宜忌只表达一种意象,这可能在产生时意义十分明确,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原义已经消失,变得不可理解,也无法解释。也有不少宜忌和避邪习俗带有封闭性和封建迷信色彩,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思想道德精神境界的提高,已经被革新或破除,渐渐地在民间消失了。
建宁、宁化、清流等闽西北等地客家人传承客家人历来重视宜忌和避邪,且在民间普遍流传着许多习俗,笔者收集部分习俗整理归纳如下,供读者借鉴。
日常宜忌
▲忌晚辈直喊长辈的名字,这样做则被认为没大没小,不懂礼貌,不尊重长辈。应按规矩称伯、叔、哥或伯母、叔母、嫂等。
▲忌别人直叫其父亲的名字。这样做则被认为是骂人。
▲忌晚辈喊叫长辈的乳名。这样做则被视为不够礼貌,父母教养不好。
▲忌向火中或燃烧的炭末、谷灰中小便。认为火中有火神,犯忌者会中邪气,会使生殖器感染肿痛。
▲忌在墓地上大小便。这样做对亡人不够敬重,会被亡人戏弄导致生病。
▲忌屋内戴斗笠、张伞。这样做被人认为你家屋顶漏雨。
▲忌下午去探望病人。认为下午不是探望的好时辰,最好是上午探望病人。探望后病人反而产生反感,导致病情加重。
▲忌与人交谈时吐痰、放屁、打呵欠、擦鼻涕。这样做则会被认为不尊重别人。不讲文明礼貌。
▲忌向火盆吐痰,忌用木棍在盆中乱拨炭火。这样做容易发生火灾,导致不幸的事情发生。
▲忌用单手接、送他人送来的礼物。这样做则被认为缺少家教,缺少文明礼貌。
▲忌用扫帚、拖把打人。因驱邪赶鬼神用此物,会被人取笑此人是鬼神。
▲忌用食指朝上或伸直用筷子夹菜。这样做举止欠文明,视为缺少教养。
▲忌用白布盖头搞笑。这样做则被视为披孝,会带来邪气。导致运气不佳。
▲忌客人来时主人扫地、洗脸。这样做被认为对来客不诚心,有赶走客人之意。
▲忌用写过字的纸当手纸用。否则,被人认为不讲卫生,还可能引发某种疾病。要收藏在纸篓中,然后在河边焚化。
▲忌作客时乱坐座位,必须让在场中辈份最高或年纪最长者先坐且坐上座,否则,被认为不尊老敬老。
▲忌与长辈、尊者争道抢路先走。这样做不够礼貌,被视为不尊重长者。
▲忌男人从晾晒的妇女衣裤下走过。否则“会沾上邪气”,会造成男人运气不佳之嫌。
▲忌男人被女人的衣、裤、鞋甩打。这样做则认为是对男人的一种愤怒,一种耻辱,会带上晦气。
春节宜忌
▲忌过年时说“没有”两字,应该说“有”“好多”等吉利语。
▲忌过年时说“杀”“死”家畜家禽等不吉言词,要说:“放猪、放鸡、放鸭等”。若小孩说出忌言之时,大人则马上以“童言无忌”来纠正。
▲忌逢年过节时打碎器物。否则,招致破财。若已出此事,家人应说“快发”“发财”来安慰和破解。
▲过年时,有人在外边喊要及时回应,若被喊的人不在家,其他人也不能说“他不在家”。否则,认为他家一年都不会有好运气。
▲忌大年初一骂人、打人。认为这样做是赶走财气和运气,导致全家人一年不得安宁。
▲正月初一早,对去睡觉的守岁人,要说去“纳福”,不能说“睡觉”。
▲忌大年初一淘米、劈柴、扫地、倒垃圾。这样做被认为财气外流。
▲忌大年初一吃番薯。否则,恐会招致这一年无米下锅。
▲忌大年初一吃稀饭。否则,恐会招致这一年运气不佳,挣钱难。
▲忌大年初一放鸡、放鸭。因这些禽畜弄脏了地方,得罪了财神爷。
▲忌大年初一至十五借款、讨债。这样做会招致一年内钱财外流,很难发财。
▲忌“初一至初五”,用大、小便浇菜。否则,被认为“肥水”“财气”外流。
▲忌“天子”(埋尸体的人)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牵、抱他人小孩。否则,被认为有染上邪气的介意,有运气不佳之嫌。
行为宜忌
▲忌祭祀时用手指神牌位。因神牌位是人们心中的偶像,用手指有“不尊重”之意。
▲忌用牛肉、狗肉作祭品。因牛耕田有功,狗守门也有功。不宜用有功之禽畜作祭品。
▲忌用吃过的东西祭祀。此举被认为祭祀的动机不纯,诚心不良。
▲忌鸟粪落在人头上。这种偶然的巧合被视为不吉祥之事。
▲忌“万年青”(瓶栽植物)室内开花。否则,被认为衰运将至。
▲忌砍寺庙、社坛、坟墓周围的树。这样做则被认为伤风败俗,可能有遭不幸。
▲忌砍“风水”树、“风水”树旁乱挖土。这样做破坏了风水,影响全村人的幸福安康。
▲忌用脚跨过小孩头顶。这样做会影响小孩长高。有欺负小孩之嫌。
▲忌亲眼看见流星坠落。在民间有见者会不吉祥之说。
▲忌听乌鸦啼叫。因为人死掉,乌鸦会啼叫,是不祥之兆。
▲忌抓在路边、树上呆立的鸟禽,这样做会带来邪气。
▲忌拆掉燕窝、鸟窝。否则,人会无屋住,不会有平安之日。
▲忌抓穿山甲和路上、山上的脚鱼(鳖鱼)、乌龟。因为这些是珍贵动物,抓了杀了吃了,被认为凶多吉少。
生育宜忌
▲忌孕妇房内放姜。因为胎儿闻到姜味,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忌在孕妇房内动剪刀、动针线。恐使生下孩子五官不够端正。
▲忌在孕妇房内捆扎、穿凿、钉钉子等。因恐吓受惊,生下的孩子造成肢体不健全。
▲忌孕妇参加婚礼、丧礼、祭祀活动。若参加则视为对胎儿健康发育不利。
▲忌婴儿出生时有了牙,被认为早熟,不符合婴儿生长规律,有恐克父母之嫌。
▲忌妇女生小孩时外人进入产房。丈夫要入产房,必须用燃着的香薰过,方可入内。认为香气可避邪气和驱除其身上的污秽之毒。
▲忌已出嫁之女,无特殊情况,在娘家生小孩。认为这样做则有损家风家规。
▲忌恐吓小孩,造成小孩担惊害怕,晚上做恶梦。
▲忌对着婴儿脸说“很漂亮、活泼”“小肥胖”之类等语,要说长得丑。否则,认为泄露天机,小孩会变丑、变呆或变瘦或者夭折。
▲忌双生儿穿不同样的衣服,应一视同仁,同穿一样的衣、鞋、帽。
▲忌产妇吃母猪肉。因母猪肉有毒,容易传染婴儿,使婴儿皮肤生疮。
▲忌刚生婴儿被阳光晒、被风吹。若有急事出房门时,必须裹额、裹头帕。
饮食宜忌
▲忌吃饭时用五个手指托住饭碗。因为只有乞丐才这样端碗。
▲忌用一只筷子扒饭,这样做,别人说你没有家教。
▲忌吃完饭后把碗反扣在桌面上。因为只有病人服药的碗扣在桌上,以示今后不再生病服药。
▲忌在吃饭时擦鼻涕、吐痰、放屁。这样做被认为对人不尊重,没有道德。
▲忌吃饭时把一双筷子插在饭碗中心。因为只有祭亡灵时,才在饭碗中插一双筷子,供亡灵吃饭用。
▲忌吃饭时用筷子敲饭碗,这样做被人认为乞丐命。
▲忌吃病死的家禽家畜,吃了容易感染生病或中毒。
▲忌小孩吃孵过的“女(冇)蛋”。吃了有损智力,记忆力差。
▲忌站着走着吃饭。因为这是乞丐相。
▲忌小孩吃鸡肠子、鸭肠子,吃了将来写的字歪歪扭扭。
▲忌年轻人在宴席上先动筷,先吃菜。这样做是对长辈、主人的不尊重。
▲忌在菜碗里乱翻夹菜。这样做有失礼节。
▲忌在饭后饭碗里留下饭。这样做主人会有反感,误认为他家饭不好吃。
▲忌病人食母猪肉、公鸡肉。吃了这些食物易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
▲忌小孩吃鸡爪。因鸡爪会抓破书,小孩就没有书读或读不好书。
▲忌小孩吃鱼蛋。说吃了算数质量差。
丧葬禁忌
▲忌亲人病故时说“死”。一般应说“仙逝”,“逝世”、“辞世”等,以示对已故亲人的尊重。
▲忌在服丧期参加宴会或举办文娱活动。这样做则被认为死了人没有悲伤感,反而兴欢作乐,是对亡人不孝的表现。
▲忌在父或母的服丧期剃头,要在葬后四十九天方宜剃头。否则,会被以为不孝敬父母。
▲忌戴孝期,穿孝服串门、进店购物。否则,被认为给别人带来不祥之兆。
▲忌病人床上的蚊帐未拆开而断气。否则,认为死者灵魂无法升天。
▲尸首入殓时,忌孝男孝女和在场人的人影照入棺材。灯光要偏远些。
▲忌死者不瞑目盖棺。否则,被认为死不瞑目。盖棺前须经孝儿女目视,检验无生还迹象,再钉棺板。
▲忌猫近前或从尸体上越过。怕诈尸,防老鼠挖亡人眼珠,防乌鸦、飞虎啃咬亡人脸容。
▲忌守孝期间化妆、穿华丽服饰。除踏孝结婚外,要过三年才办结婚喜庆。
▲忌在外遭他因,如溺死、吊死、雷击、遭杀、工伤事故等恶死。否则,被认为来年家运不佳。
▲忌把在外的死者抬回家中。一般抬回放在坊村外的大路旁边,临时架寮棚守灵,等候入殓。而且,与正常死亡不同,不是头前脚后抬运,而是脚前头后抬运,以示反常。
其他禁忌
▲忌开店后的第一位客人不成交生意。恐带来这一天的生意冷淡。
▲忌开店后第一笔成交的生意赊账,这样做会带来一天的衰运。
▲忌外人坐在店铺的柜台上。这样做会造成生意不兴隆。
▲忌店员面朝里坐着。认为这是无心接待顾客,使生意不好做。
▲忌用脚踢或用木棍打牲畜的头部。这样做会影响牲畜的生命。
▲忌打雷时在室外从事生产劳动。听到雷声或闪电,应迅速回家或房屋内避雷。否则,有殃及生命。
▲忌牛、猪怀胎时,挖圈里的粪土。否则,有可能造成牲畜流产或死亡。
▲忌反穿衣。因为只有办丧事时才穿反衣服,穿了反衣有不吉利之嫌。并被人讥笑,说你“二百五”。
▲忌洗衣服晒干后不折叠。因赶制亡人的襚衣不折叠。
▲忌在竹竿尾上举挂衣服,因这与丧事所举旗幡相似。否则被人说笑话。说你是大傻瓜。
▲忌穿裤衩接送客人。这样做被认为有失体面。
(本文作者系建宁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