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盛 美
一、昔日急流险滩
三明地处内陆山区,古时交通闭塞。境内崇山峻岭,山路崎岖,难以行车,民间往来多为徒步跋涉;货物运输多靠肩挑背负,故商贾攀崖蹑壁,叹其艰险,甚于蜀道。因陆路交通梗阻,水路航道成为主要交通要道,自宋至清代,三明境域水路交通有所发展,山区大宗物资﹙木材、粮食、笋干、香菇、茶叶﹚可从水路输运出境,山区所需日用物品如食盐、布疋等也靠水路运入。但因航道明礁峥嵘,暗礁密布,水道夏洪冬枯,事故不断,难以做到物畅其流。
三明境内溪流湍急,较大的航道有沙溪、金溪、尤溪。然而,由于山区溪河蜿蜒曲折,水位落差大,礁石险滩密布,水上交通极其艰险,尤其以沙溪“九龙十八滩”和“金溪十八滩”为最。
九龙十八滩 沙溪乃千里闽江之正源,从源头河即建宁县均口台田溪流经宁化县水茜溪、泉湖溪、东溪、穿翠冮入九龙溪即沙溪上游河段,多险滩急流。《福建通志·渠志》载:“沙溪……,其水滩碛甚多,内有梦龙、伤龙、安龙、三龙、长龙、马龙、三吾龙、五日龙等滩。”“沙源水水势悬峻,声殷如雷,险戏如龙门过。”即是对沙溪中、上游深切河谷的真实写照。九龙溪自清流沙芜至永安安砂河道长约30多公里,沿途礁石叠出,险滩势态极为险恶。清代文人苏文琨作《春洙见闻》曰:“谈水之险,首蜀次闽。闽水之险,则九龙十八滩最焉。”民间有“九龙十八滩,滩滩鬼门关”之说。
九龙即:雾龙、马龙、三马龙、长龙、五伯坝龙、贰龙、香沟里、小长龙、安龙。十八滩即:汶潭旗、梅花尖、牛头尖、猴唇尖、五伯龟、大龟滩、阀门滩、大镜滩、牛母旗、二龙里、鹅颈龙、酒漏旗、大孔浪、蛇形里、排牙齿、走马龙、环龙、洋橱龟。第一滩在一龙之后;二、三、四、五滩在第二龙之后;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计11个滩在第三龙之后;十七、十八两滩在第九龙之后。
金溪十八滩 金溪自源头沿建宁濉溪流向泰宁汇入金溪,其航道起自茅店,经弋口、官江、池潭至良浅为止,然后接连转入将乐境界。航道计长45公里。航道中险滩、暗礁,密若星斗,连接不断,多达50多处。其中有砂、砾卵石堆积的险滩,非常容易搁浅;也有岩石嶙峋、暗礁棋布、急流恶水的险滩,一触即能造成船毁人亡事故。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视为畏途,而喻之为“金溪十八滩、滩滩都是鬼门关”。
金溪十八滩依次为:观音亭(堂)滩、上坊滩﹙坑口滩﹚、岩下滩﹙下坊门前滩﹚、鸡母洲滩、梅弯滩、山牛滩、王甫门下滩、柴树桩滩、贵化滩﹙鬼化滩或桂花滩﹚棺材滩、篷滩、芦庵滩、下棺材坑滩、大排滩、辛苦滩、马门滩、车碾夹滩、雷公尖滩﹙良浅滩﹚。该河段为金溪中游,水流湍急,航道艰险。
二、如今秀美湖山
时代前进,沧桑巨变。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斐然,交通水利电力建设突飞猛进,三明境域溪河航道先后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治理疏浚,改善水路环境,提升水运能力,效果显著;继而开发水力资源拦河筑坝修水库建电站,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提供能源动力,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进而为旅游开发创造了优越的条件,高峡平湖,山光水色,使之形成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得天独厚的风物景致,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观光览胜。
九龙湖 九龙湖即安砂水库,地处永安市安砂镇与清流县沙芜乡之间,北距清流县城50公里,南距永安市区42公里。于1975年后因建电站筑坝拦截闽江正源沙溪中游之九龙溪水而形成,坝址位于九龙口。上游集雨面积包括宁化清流两县及明溪、连城、永安的一部分,总库容量6.4亿立方米,有效库容4.4亿立方米。水库坝高92米,正常水位265米;水库面积约33平方公里,发电装机容量11.5万千瓦,年发电量5亿多千瓦时。整个湖面清波荡漾,位于高峡之中,狭长的九龙湖两岸林深木秀。每当春夏季节,九龙湖大坝溢流,茫茫湖水从70多米高处倾泻而下,形成大飞瀑,其声如雷鸣状似万马奔腾,数里外可闻,极为壮观。
九龙湖是省内唯一的喀斯特地貌与浩瀚湖水交相辉映的风景名胜区,以溶洞群瀑布、峡谷、岛屿与原始森林为特色,景区规划总面积为7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水质清冽,湖心神龟岛面积近20公顷,对面的白马山中遍布溶洞称之为九龙洞群,洞内钟乳石星罗棋布,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素有“八闽历史第一洞”之称的狐狸洞,堪称九龙湖景区最重要的景点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考古学家在这里挖掘了一系列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化石,把福建的人类活动历史向前推进了一万多年。经中国科学院认定:九龙洞群为“古人类活动遗址”。这里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与台湾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左镇人”同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是自古闽台同根同祖的实证;洞外古木苍郁,古藤缠绕,天趣盎然,空气清新,景色怡人。满目广阔茂密的原始森林,植被丰富为一方绿色宝库,周遭峰峦叠嶂群山如黛,莽莽林海苍翠欲滴,碧水蓝天,自然生态和谐相融,风光无限令人留连忘返。
大金湖 大金湖是金溪新湖的简称,发源于武夷山脉的金溪是闽江上游富屯溪的一大支流,因河床沙层里富含金沙而得名。1980年,国家在金溪上游泰宁县境内的芦庵滩修建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的池潭水电站,库坝长252米,高80米。库区集雨面积4766平方公里,湖面面积约36平方公里,形成一个全长60余公里、库容蓄水量7亿立方米的人工湖,是当时福建最大的人工湖。湖水碧波潋滟,群峰揽抱,湖光山色,风景迷人,兼具发电、防洪、养殖、航运、灌溉和旅游之效益。
大金湖以浩瀚的湖水与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完美结合而闻名中外,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峰怪“五绝”而享誉天下。景区面积136平方公里,有72峰、36岩、18洞、5泉、2瀑等200余处景观。主要景点有猫儿山、虎头寨、小赤壁、甘露岩、白水漈瀑布、野趣源、情侣峰、三剑峰、水上一线天、甘露寺、尚书墓等。景点甚多,多姿多彩,与众不同,远山如屏,近水如镜,平湖百里,浩瀚如海。游人赞誉金湖:山有武夷之美,水有漓江之秀,石有黄山之奇。丹山碧水,斐绿叠丹,倒影生辉,气势恢弘;且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水上丹霞景观,特别是白练悬空的水漈瀑布、如城垒突兀的赤壁丹崖、岩危壁峭的水上一线天、水天一色的十里平湖、孤峰突起的猫儿山以及甘露寺、幽谷迷津、天工佛像、天然摩崖石刻等绝世奇观,令人叹为观止,中国当代学者蔡尚思称之为“天下第一湖山”。景区生态良好,次生林覆盖率达95%以上,水质优良,丹崖翠峰碧水相映成趣;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动植物繁多;气候宜人,冬暖夏凉,春暖秋爽,四季适游,是度假避暑、休养旅游、科考科普、水上运动的理想胜地。1987年,金湖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1月升格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和国家地质公园。
注:本文根据《三明市志》等有关资料综合整理
(本文作者系市方志委原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