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制沿革
大田别称“岩城”,位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西侧,建县始于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隶属于延平府,因治所建于大小田村,故名大田。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改属永春州,民国时期属福建南路道、厦门道和仙游、龙岩、永安等专署,解放后先后隶属永安、晋江专区,1963年划归三明地区至今。自然实体为“九山半水半分田”,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75座,山地占总面积79.4%,人均耕地仅0.6亩,近半为坡度25°以上的梯田,是典型的山高坡陡、地少田小的山区县。土地面积2294平方公里,下辖6个乡、12个镇,266个行政村和8个居委会,总人口约42万人。
二、发展优势
(一)特色亮点
大田县是中国高山茶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高山硒谷、中国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县、全国大体操培训基地,是中央苏区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省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县城。在全省率先实行“河长制”、率先成立生态综合执法局、率先设立县级生态环境保护指挥中心,探索出矿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五园”模式,主导起草和制定《福建省河(湖)长制管理规范》等。境内矿产禀赋得天独厚,是我省主要矿产地和全国首批百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素有“闽中宝库”之称。旅游资源丰富,古堡、古寨、古瓷窑、冶炼遗址、古民居建筑等旅游单体资源330多个,大田土堡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孝道文化、民俗文化、抗战文化、戏曲文化等特色文化兼容并蓄。“三化三全”山区养老服务模式列入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县行政服务中心获评全国行政服务大厅“综合十佳”。刘鸿亮、谢华安、范云六等一批院士名匠齐聚大田,现有院士工作站3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企业30家;全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新型纺织、现代陶瓷、石墨烯新材料、新型建材等五大基地,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培育壮大“两茶一硒”现代特色农业,做优做强全域旅游、现代物流、养老服务、文化体育等现代服务业,被列为国家茶叶公园试点、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
(↑富硒农业公园)
(↑安良堡)
(↑传统古村落-灵动济阳)
(↑少数民族村-畲寨东坂 )
(↑扶贫客栈)
(二)发展方向
重点打好产业转型、老区苏区、高山生态、文明城市“四张牌”。
1.打好产业转型牌
针对大田长期矿业经济发展形成的“矿业行情高涨,不愿转型;行情适中,不急转型;行情低迷,无力转型”的状况,加快推动转型升级,推进福建(大田)机械铸造产业集聚区、石墨(烯)产业园、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积极对接省级技改基金和专项技改奖励资金,组织实施新一轮技改专项行动,重点推动25个省市重点技改项目。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市里支持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氟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发展等4项政策措施,全力加快清航无人机产业化、中国最氧睡眠小镇、茶叶公园等14个列入市重点产业扶持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尽快落地见效,打造产业发展新增长点。
2.打好老区苏区牌
围绕打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以“红色岩城”为主线,对朱德、彭德怀、罗荣桓、粟裕等革命领袖在大田的革命斗争史,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大田红色故事和革命精神。紧紧抓住大田县列入国家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的有力契机,以列入《全市革命旧址保护利用行动计划》的集美职校玉田国民学校旧址、红四军第二纵队驻所旧址等9个项目为重点,加快红色旧址的保护与开发,打造一条展现大田革命历史的红色文化旅游线路,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等融合发展。组建工作专班,深入研究对接原中央苏区政策,策划储备一批改善苏区文物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短板等领域项目,加大跑省进厅力度,切实把老区苏区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资金、项目支持。
3.打好高山生态牌
以中国•桃源里旅游度假区、翰霖泉森林康养等4个列入全市文旅康养产业重点项目为示范带动,整合森林文化、茶文化、药膳文化等,发展集康养、旅居、医疗、文化等于一体的康养文旅业态,全力争创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以赤头坂国有林场为重点,加快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对接中国睡眠研究会、北京大学睡眠研究中心等权威科研机构,开发温泉养生、特色食疗、氧吧怡神、心理调眠等特色服务,全力打造“中国最氧睡眠小镇”。用好“中国高山茶之乡”“中国高山硒谷”等国字号品牌,加快创建国家茶叶公园,全力打响大田美人茶品牌。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打造集种植、生产、加工、研发、销售为一体,上下游相互配套、相互关联的高山茶全产业链、全服务链,发展茶饮品、茶旅游等多元化业态。将矿山水土流失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科学利用银顶格-川石矿区废弃矿山,规划建设矿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在废弃矿山发展设施农业大棚、蛋鸡养殖等绿色产业,着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将深化河长制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河道+光伏”“河道+设施农业”“河道+旅游”等河道经济,促进“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
4.打好文明城市牌
按照“大规划、大平衡、大配套”的思路,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健全完善城市配套功能,重点抓好坪尾仑、鸭蛋山等片区开发,原汽车站、福田桥头片区等地块旧城改造,实施白岩山北路至站前广场道路、宝田路项目及凤山路二期道路和立面改造,完成河滨健身栈道三期、福兴路、栋山支路道路建设和周田溪、屏山溪(老厝段)污水管网建设,全年新增公共停车位100个以上,建设公共立体停车场1-2个、充电桩40个以上。以市容市貌攻坚会战为抓手,实施市政设施建设、背街小巷整治、环境卫生整治、载客三轮车整治、农贸市场整治等“五大行动”,建立健全城市长效化管理机制,提升城市整体文明水平。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开展“一革命五行动”,扎实抓好桃源、吴山2个乡(镇)裸房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全年完成全县70%以上的村庄房前屋后整治,新建改造乡(镇)公厕4座、农村公厕21座以上,建成农村三格化粪池1600户以上。坚持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因地制宜深化经常性群众性、互动式体验式文明实践活动,全面提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水平。挖掘红色文化、二十四孝、土堡等大田特色文化资源,融入城市建设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对标市里“六最”提升活动,将新时代文明创建工作与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相结合,让政务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
三、红色文化
(一)红色历史
大田是原中央苏区县、朱德率红四军出击闽中开辟革命根据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军长征先遣队)攻占的第一座县城、抗战期间陈嘉庚内迁集美职业学校办学8年的县份、闽西北抗日救顽和反顽斗争中心。朱德、彭德怀等20多位红军高级将领,曾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发动群众、筹粮筹款、扩大红军等。
(二)红色资源
大田的革命旧址、故居及纪念建筑物数量多、分布广。现存红军标语306幅、红色歌谣、革命文物126件及朱德出击闽中大田、红军长征先遣队攻占大田县城、抗战时期集美职校内迁大田、闽中工委和闽西北特委会址、叶炎煌烈士纪念园等5个重要革命遗址群。此外,还有分布于全县各地的革命旧居旧址109处,其中,中共闽中工委会址、大田中央苏区革命陈列馆被命名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
(三)红色人物
大田县人杰地灵,在革命战争期间涌现出了叶炎煌、林鸿图、林大蕃、肖冠槐、林笏隆、林其蓁、林友梅等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的英雄烈士。如烈士叶炎煌,1909年出生,1927年在厦门求学期间开始参加革命活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毕业后在厦门霞溪仔叶丽春堂以医生身份作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是中共厦门市委机关工作人员。1927年12月至1928年8月任共青团厦门市委书记,是叶飞将军入团介绍人。1929年初,受厦门党组织的委派,返回家乡大田组建中共大田特支。1932年与曾志先后到同安、惠安、莆田等县农村巡视工作。1933年由中共厦门市委派往福州接受任务。1934年8月因身份暴露在厦门被捕,后押解福州审讯。在狱中历尽酷刑,仍坚贞不屈。同年10月在国民党省保安处被杀害,牺牲时年仅26岁。建国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四、民俗文化
(一)戏剧文化
大田是我省戏剧文化生态保存较好的县区,境内目前有大腔戏、高甲戏、小腔戏(汉剧)、越剧、杂剧作场戏、闽西汉剧、布袋木偶戏和提线木偶戏等剧种存在,其中,文江乡朱坂村的“杂剧作场戏”经鉴定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宋代杂剧”。
(二)板灯龙
板灯龙也称板凳龙,起源于唐末,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龙灯的“灯”与“丁”谐音,迎龙灯有祝愿人丁兴旺、庆贺吉祥平安之意,于是大田有了板灯龙。“大田迎龙源于唐,而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今。”现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大田县十八个乡镇大多姓氏均有迎板灯龙的习俗。
(三)全民健身
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老年人气排球之乡”,全国首个大体操培训基地落户大田,连续多年举办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全国艺术体操大奖赛、2017全国健美操冠军赛、海峡两岸山地自行车赛、海峡两岸大学生篮球邀请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
五、历代名人
(一)郭居敬(?—1354)。字仪祖,元代大田人,著有《二十四孝》,以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后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2018年,“二十四孝”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章公祖师。章公祖师俗名章七三,法号普照,于北宋年间坐化,因真神的四肢和身首俱全,因而称为“六全祖师”。其圆寂后,被镀金塑成佛像,供奉于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普照堂的正厅之上。于1995年12月被盗,2015年3月被媒体报道在匈牙利展出。目前,章公祖师追索律师团已与佛像收藏家达成初步意向,双方同意中止诉讼进行庭外和解,并由第三方人士出资对收藏家进行合理补偿。
(三)田一儁(1540—1591)。字德万,又字宾扬,号钟峰,明代大田人,隆庆二年(1568年)得会试会元(第一名),殿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左侍郎教习庶吉士掌翰林院,万历十九年病逝于京城。田一儁为官清廉,“禔身严苦,家无赢赀”。为人刚正,敢于直言时弊,先后向朝廷上疏《回天变正人心疏》和《用财疏》等奏章,朝廷为表彰其功绩,诏赠为礼部尚书,谥文洁先生。著有《钟台遗集》十二卷,为清《四库全书》所存目,《明史》入编“田一儁传”。
(四)郑有炓(1935- )。1935年10月出生,大田石牌人,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长期致力于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器件及物理研究,领导创建了半导体异质结构研究等实验室,发现锗硅合金应变诱导有序化新结构,提出新模型,揭示III族氮化物异质结构极化、二维电子气及其相关性质,并在III族氮化物异质结构、锗硅异质结构、和硅基纳米结构材料及其器件应用的研究上,取得系列创新成果,跻身于国际前列。
六、名优特产
(一)大田高山茶
大田县产茶历史悠久,《辞源》上载大田“特产武陵绿茶”。目前,大田县现有高山生态茶园面积近10万亩,产值10亿元,涉茶人员10万余人,“江山美人”“东方美人”等高山茶品牌远近驰名。先后被评为中国高山茶之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等。2011年,“大田高山茶”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5年,“大田高山茶”被农业部授予2015年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
(二)石牌大骨头
“石牌大骨头”以农家饲养的猪大骨为原料,用天然中草药和盐为佐料,文火慢熬而成,肉质鲜嫩、味道鲜美,深受八方来客的青睐。2008年,“石牌大骨头”被省海峡品牌经济发展研究会评为“海峡西岸百佳特色品牌名菜”;2013年被省烹饪协会授予“福建特色菜”;2017年入选为厦门金砖会晤特色菜谱。从“泉三”高速公路石牌互通口到石牌镇区主街306省道沿线绵延1公里,聚集了50余家老字号大骨头餐馆,形成“大骨头一条街”特色产业,由石牌镇政府引导成立大骨头美食协会,并设计和申请注册“石牌大骨头”商标。“大骨头一条街”被评为省级旅游特色街区和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
(三)武陵烤兔
大田县养兔并且烹制武陵烤兔的历史久远,被誉为“肉兔之乡”,是省内最大的肉兔生产基地,并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武陵烤兔在烹烤时须涂上农家自酿红酒时留下来的红糟,故而呈酱红色,入口香嫩,久食不腻,是大田酒席必备菜。兔肉中的卵磷脂、赖氨脂等,可抗细胞衰老,阻止血栓形成,还具有美容作用,经常服用,能使皮肤变得更细腻、润泽、光滑。
(四)九层粿
九层粿是一种由九层不同颜色的米浆合成的大田特有小吃,以米和糯米为料,磨成米浆,分成九个等量。每一等量加入适量的白糖及其食用色素(第一层为红色,第二层为淡黄,第三层为原白色,直至反复至九层)。因此粿共九层,故名九层粿。其制法是纱布垫蒸笼之底,上第一层料,待半熟之后,再上第二层,反复直至第九层为止。蒸熟之后晾开,切成菱形,不但外观奇特雅气,而且口感滋润细腻,吃起来松脆,淡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