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县概况

e三明   2019-06-27 15:13:47     阅读

一、历史沿革

泰宁居两省三地市交界处,总面积1540平方公里,总人口14.1万人,是全省人口第三少的县份。古属七闽,昔传闽越王无诸曾校猎于此。秦代属闽中郡,西汉初属闽越国。南唐中兴元年(958),升归化场为归化县,泰宁建县从此开始。进入北宋后,归化发展迅速,成为“民户三万,所出赋万缗”的“闽中大县”,泰宁籍状元叶祖洽觉得“归化”作为县名“其名不正”,“有负于兹土”,便委托时任福建按察使的张汝贤奏请朝廷更名。宋元祐元年(1086),宋哲宗皇帝将孔子阙里府号“泰宁”赐作新县名,沿用至今。

泰宁县城.jpg


二、发展优势

旅游是泰宁的龙头产业、先导产业。已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2块世界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佳魅力名镇等20块国家级品牌,创造了全国第五个县域旅游发展新模式--“泰宁路径”。游客接待量突破5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5亿元,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1/3,旅游收入在农民纯收入构成中占1/4,旅游从业人员占全县总劳动力的1/5。当前,正按照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打响“中国静心之地”主题形象,突出“森林康养、休闲度假、文体创意”三大功能,开发滨湖休闲、古城开发、乡村旅游、高山安养“四大板块”,培育森林康养、特色民宿、影视文化、研学旅行、运动休闲等五种业态,推动泰宁由全省知名向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转变、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城市建设是泰宁发展的又一张“名片”。近年来,按照“修古城、建新城、管老城”思路,推进小县大城关建设和产城融合,推广提升以“粉墙、黛瓦、坡顶、翘角、马头墙”为主要符号的泰宁建筑风格,建成15个景园、10公里亲水步道、30公里自行车道以及夜景体系,城区绿化率达37.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4.7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单位、国家园林城市。

工农业加快向特色化方向发展。在工业发展上,重点开发饮品、食品、保健品、竹制品、矿产品等“五品”,发展酒制造、饮料制造等水资源产业;在特色现代农业上,重点发展一粒种、一条鱼、一棵草、一只鸡、一袋茶等“五个一”特色产业,打造“寻找泰味”公共品牌,拥有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1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三、红色文化

泰宁是原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是中央苏区向东挺进战略门户,是红一方面军和东方军的战略指挥中心,是红军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之间的重要战场和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之一,是红军东方军的战略指挥中心,军用物资补给地和向东方挺进的门户。在主力红军“解放泰宁、挥师东进”的红色历史时期,全县参加红军的有5610人,其中绝大多数人牺牲在长征途中和以后的革命斗争中。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开国元帅中的8位、10位大将中的5位、57位上将中的21位曾经在泰宁生活战斗过。至今,全县还保存了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和红军街、红军总部、东方军司令部等众多等革命遗迹遗址和多处红军标语、文告。2004年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

image1.jpg

图1 游客参观红军街


四、民俗文化

(一)状元文化

泰宁自古有读书尚学、崇文尚德之风,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朱熹、李纲、杨时等古圣先贤曾在此授课讲学、著书立说,北宋时期更是科甲连第、人文鼎盛,创造了“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盛况。

(二)泰宁梅林戏

泰宁梅林戏俗称土戏、土京戏,是清代乾嘉年间,徽调经浙江、江西两路传入泰宁后,与当地方言和民歌小调、道教音乐相融合,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种。2006年6月梅林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慈航文化

慈航菩萨(1895~1954年),俗姓艾,18岁于泰宁峨嵋峰庆云寺剃度出家。学承太虚大师,法接圆瑛大师。在太虚大师提出的人生佛教思想基础上,革命性地倡导人间佛教理念,创办《人间佛教》月刊,以文化、教育、慈善为抓手,致力推动实践人间佛教精神。1948年,应台湾中坜圆光寺妙果和尚之院校教育第一请,从南洋到台湾创办“台湾佛学院”,被称为台湾僧伽人。他在台湾办学既有实践太虚大师改革的思想,又有消除台湾佛教“日本化”影响之目的。

(四)大源傩舞

大源傩舞起源于北宋初年,据《泰宁县志》记载,傩舞是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由时任尚书左仆射兼中书待郎(宰相衔)的严续(籍贯泰宁新桥)引入,当时叫“和藩舞”,是古代驱邪镇魔的一种巫舞,经长期传承发展,已渐渐从单纯驱邪向娱乐方面转变,成为民间的一种驱邪、祈福、喜庆的舞蹈。作为古越族、先民傩文化的遗存,大源傩舞形神兼备,舞姿原始古朴,因而极具原始特征。2005年大源傩舞被列入全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image2.jpg

图2 大源傩舞

(五)上青桥灯

始于唐开盛世,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上青桥灯集剪纸、刻花、扎制、编糊等工艺为一体,因添灯与添“丁”谐音,具有家家户户人丁兴旺,幸福安康的寓意。2017年2月10日,上青桥灯成功申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国最长的板桥龙灯”。 


五、风景名胜

(一)大金湖

有“百里湖山、灵冠天下”之美誉,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长年水丰景美,冬暖夏凉,号称“天下第一湖山”。经63位国内外知名地质专家考察认证,大金湖水上丹霞是世界上发育最完整、种类最齐全、景观最丰富、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景区内有最负盛名的甘露寺,其“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岩寺奇观令人叹为观止,古代曾是日本世界文化遗产奈良东大佛殿的“模版”。

image3.jpg

图3 金湖大赤壁

(二)上清溪

全长50多公里,是经6500万年地质运动形成的峡谷深切曲流,两岸奇岩跋扈,溪涧千回百转,是泰宁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富有原生态漂流乐趣的水上丹霞奇观。

 image4.jpg

图4 上清溪蟠桃盛会

(三)寨下大峡谷

景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由3条峡谷首尾相连而成,峡谷体现了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构造运动三种地质特征,是福建省第一条地学科普观光游览旅线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誉为“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样板景区”。

(四)尚书第

是明代天启年间协理京营戎政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府第,始建于天启元年(1621年),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 4500平方米,是一种富有泰宁地方特色的“三厅九栋”式传统木构架建筑,有“江南第一民居”之美誉,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age5.jpg

图5 尚书第雨巷

(五)九龙潭

因四周无数山涧泉水蜿蜒汇聚潭中而得名。毗邻上清溪、状元岩,整个景区奇峰突兀,峭壁林立,峡谷纵横,山环水绕,在中国丹霞峡谷群中组成密度和复杂度最高,是泰宁青年期丹霞地貌发育的典型地区,号称“泰宁丹霞山水微缩明珠”。

 image6.jpg

图6 九龙潭秋色

(六)明清园

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福建省十大文化产业园之泰宁丹霞文化产业园的重要部分,有“北品故宫苑,南看明清园”之美誉,园内集中展示了全国各地明清时期的各流派古建筑以及珍贵木雕艺术珍品,结构精巧的明代民居,富丽堂皇的清代原真性徽派建筑,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木雕艺术博物院”。

 image7.jpg

图7 司马府第

(七)状元岩

状元岩是南宋状元邹应龙少年时隐居读书处,被史学家誉为“孕育中国第一位岩穴状元的丹霞圣地”。这里景色奇秀,绝壁、灵峰、异洞、怪石比比皆是,繁茂的原始次森林郁郁葱葱,生长着四百多种植物和四十多种珍禽异兽。状元岩吸引了历代莘莘学子登临凭吊、被后人视为教育子弟努力求学的圣地。

(八)猫儿山

猫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因山石似猫而得名。园区内山光水色、峰岩竞秀、景观独特,有二重天、观猫岭、猫儿山顶、扁树峡、洞天奇观等18个主要景点;有各种野生植物、珍稀树种102科、360余种;有飞虎、穿山甲等30余种珍贵的野生动物,景区内千年山茶王、山谷一线天等景点令人称奇。

 image8.jpg

图8 猫儿山


六、历代名人

(一)叶祖洽(1046—1117)。字敦礼,泰宁城关叶家窠人,生于宋庆历六年(1046)。嘉祐八年(1063)以十八岁领乡试解元,宋熙宁三年(1070)试进士,同年考中状元。叶一生多次起起落落,官至徽猷阁直学士衔、吏部尚书,政和七年(1117),卒于毫州官署,终年七十一。元祐元年(1086) 时任职兵部员外郎的叶祖洽托闽使张汝贤奏请朝廷更改县名,哲宗帝遂将山东曲阜孔子阙里府号“泰宁”二字赐为县名,沿用至今。

(二)邹应龙(1173~1245)。又作应隆,字景初,泰宁城关水南街人,生于乾道九年(1173)。庆元二年(1196),二十三岁成状元,嘉熙元年(1237),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应龙于六十六岁告老还乡,归家后两袖清风,于南郊筑一小屋闲居。理宗亲书“南谷”两字赐之,封为太子少保,开国公,食邑三千九百户,食实封三百户。淳熙五年(1245),应龙无病而卒于家,享年七十三。理宗闻讯,为之辄朝,赠以少保,谥“文靖”,墓葬南谷后山。

(三)邹  铉(1237-1320年)。字冰壑,晚年自号敬直老人。南宋状元邹应龙的玄孙,曾任元代中都(今北京市)总管(相当明清知府一级的地方官员)。邹铉是中国元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养生学家。晚年,他总结自己一生的经验体会,于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前后修定《寿亲养老新书》。清乾隆年间纪昀将其收入《四库全书》,是泰宁籍唯一被收入《四库全书》中的著述。20世纪末,《寿亲养老新书》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古代著名的营养保健学专著。

(四)江日彩(1570—1625)。生于明隆庆四年(1570),泰宁县城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中举人,翌年成进士,天启五年(1625),日彩以太仆寺少卿卒于北京官舍,终年五十六岁。因其参与谳定宫中“册立、挺击、红丸”三大案,坚持实事求是、情法两平的主张,获得上下的嘉许,朝廷特颁给“殿中执法”匾额一面,以旌其功。

(五)李春烨(1571—1637)。字侯质,号二白,生于明隆庆五年(1571)七月,殁于崇祯十年(1637),泰宁城西二十余华里处的放坑尾村人。万历十四年(1586)十六岁时中秀才,三十六岁时考中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考中进士。李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师。天启七年(1627),熹宗见其归念已决,准其回家奉母。天启帝特嘱大学士张瑞图代皇上书“孝恬”二字赠与春烨,以褒其孝亲之诚,并赠一品官三代,又荫其一子,恩荣到了极点。


七、名优特产

(一)大金湖有机鱼

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因生长期间没有投喂任何人工饵料,完全滤食浮游生物和大量滤食飘入湖中的松花粉,因此大金湖有机鱼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根据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站等权威机构检测,“晏清”牌有机鱼富含17种氨基酸,尤其是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含量更高,能有效降低胆固醇,有增进智力、健胃益气之功效。2017年9月大金湖“晏清”牌有机鱼被指定为厦门金砖五国会议食材,2018年获评福建名牌农产品与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产品称号。

 image9.jpg

图9 大金湖有机鱼捕捞

(二)泰宁铁皮石斛

又称泰宁岩斛,是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因“泰宁铁皮石斛”是产自丹霞岩壁,得天独到的丹霞地貌和气候环境造就了泰宁铁皮石斛独特的品质。泰宁铁皮石斛味甘,性微寒,富含石斛多糖、石斛碱、菲类化合物、矿物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有生津养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的功效。

(三)金湖乌凤鸡

是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具有麻羽、凤头、绿耳、桑葚冠、毛脚、乌皮、乌骨、乌肉等典型品种特征,具有野性强、觅食力强、适应性广、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生物学特性,适合放牧饲养,其肉质细嫩、风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极高的药膳价值。

(四)上青游浆豆腐

制作工艺繁杂、细嫩爽口、营养丰富,因其不用盐卤、不用石膏,而是用隔夜的老浆水用木瓢盛装浮在豆浆上,慢慢将老浆水混入豆浆中制作而成而得名,2018年8月上青游浆豆腐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image10.jpg

图10 上青游浆豆腐

(五)朱口小籽花生

朱口小籽花生是产地位于朱口镇王坑、赤坑、石辋、寨色一带,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朱口小籽花生不仅含有多种维生素,而且出仁率和含油量高,含油量在52%左右,含蛋白质在30%左右,长期食用可降低胆固醇、降压和镇咳祛痰,在医药上具有“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痒”等功效。

 image11.jpg

图11 朱口小籽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