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您好!这里是闽中之秀——大田

e三明   2019-12-26 10:00:00     阅读


1.gif

2.gif


世界,您好!我是大田!
这里是福建的中心
这里有数不清的美丽风景、多元文化
还有热情好客的大田人
……
我在大田等

366100 


         收件人:大田后生仔(收)  
地   址:福建省大田县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世界,你好:
我是大田,以下是我的个人信息
中文名称:大田
小名:岩城
出生年份:1535年(建县)
家庭住址:中国东南部、戴云山脉西侧、福建中部
辖区:均溪镇、上京镇、广平镇、桃源镇、太华镇、建设镇、石牌镇、奇韬镇、梅山镇、吴山镇、文江镇、华兴镇、屏山乡、济阳乡、武陵乡、谢洋乡、湖美乡、前坪乡
方言:大田话、闽南话、客家话
面积:2294平方公里
人口:43万








岩城全景 (林跃 摄
大田,别称“岩城”
位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西侧
自然实体为“九山半水半分田”
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75座
大田县最高峰——大仙峰(陈广程 摄
是闽江、九龙江、晋江
三大水系支流的发源地之一
大田闽湖
森林覆盖率达73.07%
春可采茶、夏可避暑
秋可观堡、冬可泡泉
是闽南沿海“后花园”
有“南方天山之称的象山
被列为首批全国生态旅游胜地
中国森林旅游美景推广地
被授予“中国睡眠康养示范基地”
桃源最美睡眠小镇 (陈广程 摄)

这里,茶文化飘香

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始建于境内的大仙峰岩寺“崇圣岩”,僧人在寺院周围开始种茶供佛。元朝学者郭居敬所著的《百香诗》之一《茶》,为大田最早的茶诗。清朝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将大田武陵雪山茶作为珍品进贡,茶事载入《康熙字典》,大田茶叶因而驰名海外。
屏山茶园(林跃 摄)
济阳九龙峰茶园(刘冬春 摄)
广平五龙山茶园
大田县立足高山生态资源和茶产业发展优势,打生态牌、走绿色路,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茶旅融合,以“大田美人茶”公共品牌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提升茶品质、开拓茶市场、弘扬茶文化。以茶兴业、以茶惠民,努力让一片片茶叶成为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富裕一方百姓的“金叶”。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近10万亩,年毛茶产量5000吨,产值近13亿元,涉茶人员近10万人。

亲子采茶体验  (范可杰 摄)

茶农制茶 (林建伟 摄)

这里,红色文化传扬

1929年初,大田建立过“中共大田特支”。大田建党创始人叶炎煌在1927年至1928年10月担任厦门第一任团市委书记,系叶飞将军入团介绍人,曾与毛泽东、朱德、陈毅、蔡协民、陶铸、曾志有工作上的联系。
官厅——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指挥部旧址(刘冬春 摄)
集和堂——集美职高级水产航海学校旧址

3.jpg

中共闽中工委会址(刘冬春 摄)
1929年8月,朱德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出击闽中大田,开展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大田被纳入闽西苏区发展范围。1934年7月,党中央决定指派寻淮洲、粟裕等同志率领的红七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江西瑞金出发,经福建长汀、连城、永安,攻打下了第一座县城——大田。
武陵西河祠,闽中工委电台密存处



叶炎煌故居(刘冬春 摄)
1938年5月,厦门沦陷。1939年1月,集美职校下辖的水产航海、商业、农林三校14个班614名师生搬迁到大田县城,直至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集美职校才陆续回迁集美。为期8年的艰难办学历程,大田人民为集美学校提供了许多无私的帮助,由此结下山海烽火情。这时期,大田“第二集美学村”也在抗日烽火中淬火成钢,被誉为福建的“西南联大”,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成为海峡两岸复兴建设的中流砥柱。


(刘冬春 摄)

这里,孝道文化浸润

广平郭居敬纪念馆明教堂
广平五龙山百香诗院(温欣孝 摄)
“十佳小孝星”颁奖晚会
元代学者郭居敬,出生于广平镇广平村,他收集了古代二十四个经典孝子故事,编撰成《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用训童蒙,成了全球各国广受欢迎的孝道通俗读物。600多年来,郭居敬和他的“二十四孝”一直影响着大众,并穿透历史沉淀至今,树立了众多的孝行榜样。《二十四孝》诗选及怜目唱本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里,土堡文化深厚

大田县拥有为数众多的明清时期土堡,形态独特,风格迥异,防御性强,而且规模宏大,建筑考究,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与旅游价值。历史上,大田县曾有大小土堡近千座,土堡始于宋元时期,盛行于明清时期,直至上世纪30至40年代仍有零星建造。
安良堡 (林跃 摄
琵琶堡 (林跃 摄
芳联堡 林跃 摄
潭城堡
泰安堡(林跃 摄) 
土堡是鲜为人知的土楼“鼻祖”,堪称中国建筑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可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媲美。如今,大田县尚保留下的40余座土堡,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是福建土堡的典型代表。
步云楼 (陈德传 摄

凤阳堡 (陈广程 摄


这里,戏曲文化多元

大田有着丰富的地方戏曲资源,拥有木偶戏、大腔戏、小腔戏、宜黄戏、采茶戏、大田汉剧、闽西汉剧、祁剧、赣剧、梅林戏、高甲戏、杂剧作场戏等。大田戏剧备受戏剧文化界关注,称之为“闽中戏苑奇葩”。大田大腔戏有戏剧“活化石”的美誉,文江镇朱板村的丰场戏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宋代杂剧”,被称为21世纪戏剧界的重大发现,被列入国家级文化遗产名录。

4.jpg

黄梅戏(刘冬春 摄)

木偶戏(刘冬春 摄)

汉剧(刘冬春 摄)

越剧(刘冬春 摄)
近年来,大田县坚持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理念,深入挖掘县域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具有大田地域特色的文化发展模式与路径,促进戏剧和土堡等旅游资源互融共生,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倾力打造文化强县。

丰场戏


这里,民俗文化丰富

大田是千年肉身坐佛章公祖师故里,民俗文化独特,内容丰富多彩,包容了闽中、闽南和闽西北许多地方的文化特点。大田的板凳龙、红粬制造技艺分别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田龙舞、花灯、傩狮、竹马灯、迎铁枝等民俗在福建省内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千年章公祖师普照堂 刘冬春 摄

广平傩狮(卢国首 摄)

4.jpg


玉田板凳龙
汤泉花灯(卢国首 摄)

5.jpg

打黑狮(刘冬春 摄)

梅林竹马灯(刘冬春 摄)


这里,民谣音乐唱响


“做人一辈子 快乐没几天。一条大路分两边,随你要走哪一边。不怕不怕就不怕,我是年轻人,风大雨大太阳大,我就是敢打拼。”林啟得的这首《大田后生仔》,让大田县的地方民谣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点击传播量超60亿。

林啟得制作音乐
6.jpg
草根乐队演出现场
在大田县,潜心做原创民谣音乐的人还有不少,他们热爱音乐,守住大田于闽中、闽南和闽西北交流地带的独特地域文化,汲取多元的方言个性,从大田老百姓的生活中,找到创作灵感,书写了大田乐坛的一个个传奇。


(刘冬春 摄)

(刘冬春 摄)


这里,多彩大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大田全县上下坚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工作主题,做实“四篇文章”,推进“四个着力”,深化“五比五晒”,全力打好“十大攻坚会战”。积极推进新时代多彩大田高质量发展,新创院士工作站3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刘鸿亮、谢华安、范云六等一批院士名匠齐聚大田。


7.jpg

城区河滨栈道
均溪河 (陈德传 摄

蓝玉溪(范一彬 摄) 

8.jpg

泉三高速 (陈广程 摄

银杏公园

仙峰漂流

大田先后被列为中国高山茶之乡、中国洛神花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高山硒谷、中国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县、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