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趁着好天气,不少市民选择到街上走走,到江边骑行,享受难得的晴好天气。
在市区的江滨路四路天桥下,市民刘金燕正在停放共享单车。“这个车头有些不灵,不太好停进车桩里。”刘金燕有些费力地摆动车头,想要对准位置将车停进去。
闲暇时到江滨自行车道骑骑单车,是她的小爱好。“这些单车都有划定的停车区域,我平时若不是为了方便出行,一般不会选择它。”
虽不算是共享单车的“常客”,但刘金燕说,她遇到的使用共享单车不文明现象并不少。
“一般我使用的是哈啰单车,但是不少车子车况不够好。比如脚踏板坏了,刹车不灵,还有就是我刚遇到的,车头很难摆动。”刘金燕说。
年轻妈妈卢安琪带着女儿小满在自行车道上骑行。她租用了一辆哈啰单车,女儿骑着小自行车,带着头盔,一副专业“小骑手”的模样。
市民卢安琪和女儿小满在市区江滨路骑行,享受亲子时光。
卢安琪日常通勤的交通工具都是私家车,周末会和女儿一起到江滨骑行,享受亲子时光的同时,还能很好地锻炼身体。
停下给女儿喂水的间隙,卢安琪和记者聊了起来。她开车上班,路上也曾遇到过共享单车不文明的使用情况,闯红灯、逆行、占道……让她心有余悸。因此,出于安全考虑,她从不带着女儿骑车上街。
年近60岁的老李,一周要使用共享单车三到四次。“出门办事骑车很方便,只是这些车都必须停到指定区域。我常常停车时被提示超区停车,这点不是很方便。”他话锋一转,“不过,若是哪里都能停车,那岂不又妨碍大交通了?”
老李有时也遇到有问题、损毁的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方便了市民的生活,当然要好好爱惜。”在梅列大桥旁的停车点,老李将单车摆正,用手机锁车,听到“滴”的一声后,才放心离去。
共享单车是公物,大部分市民保护有加。但记者沿市区江滨从东新四路巡到东新一路,看到不少市民使用共享单车违反交通规定的不文明行为。有的家长骑单车带着孩子,单车随处摆放,违规在机动车道路上骑行……这些现象,都让共享单车的公共文明“掉了链子”。一些年轻人骑单车时甚至大声外放着音乐,令路人深受噪音干扰。
在一河两岸停车点停放的公共自行车“小绿”,是悠骑自行车,它于2018年2月引进,市区保有量为200辆,服务点共有12个,主要分布在沙溪河东岸自行车道周边。市民取用、归还共享单车必须在这12个服务站中进行,这让很多追求方便的年轻人敬而远之。
为方便市民出行,让市民有更好的骑行体验,2019年2月起,市交运集团陆续引进了哈啰、美团、虾米、交运悠骑等品牌共享自行车。
“我司有4名专门的运维人员,负责悠骑自行车的安全性检查、清洁和调运等工作,每天都要做。”市交运集团经理郑鸿斌介绍。引进哈啰、美团、虾米等共享单车后,市交运集团负责这些品牌单车的管理工作,要求品牌方对单车的电量、性能状态进行及时检修,注意车辆的卫生和各店的存量情况。
“像哈啰单车,市区有2000余辆,美团和虾米各只有300多辆,也安排了几十名工作人员每天进行巡查维护工作,方便市民出行。”郑鸿斌说。
虽然单车维护工作有“专人看护”,但是使用的情况还是让市交运集团防不胜防。
“用烟头把付款二维码烫坏,用利器把坐垫割开……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共享单车这么做。”细数共享单车的不文明行为,郑鸿斌也感无奈。由于如今共享单车后台管理加强,技术更为先进,之前出现的共享单车私用的情况几乎消失。
“虽然对各类共享单车,我们都划定了专门的停车区域。但是由于定位偏差,市民使用后有可能摆放不到位,影响交通。”针对共享单车乱停放的情况,市交运集团一直都在加强监管,规范停车秩序。
我市共享自行车骑行量日均可超一万人次,庞大的使用量,也给共享单车涉及到的公共文明提出了新的难题。
记者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了解到,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包括违法载人、逆向行驶、占用机动车道等。
“众所周知,共享单车没有后视镜和转向灯,转弯的时候注意不到车辆背后的情况。如果在道路上行驶时突然拐弯,十分容易与其他车辆发生剐蹭,甚至有可能发生严重的车祸。”市交警支队提示。市民骑行转弯时,应观察身后路况并伸手示意,确认安全后才可转弯。出于安全考虑,使用共享单车时建议佩戴头盔。
根据《福建省非机动车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电动自行车需取得非机动车号牌和行驶证,方可上道路行驶。”去年,哈啰共享单车首批700辆完成上牌并正式投入使用。共享单车合规上牌,让共享单车不仅易于管理,还能对违规的现象进行有效监管,例如肇事逃逸发生了,便能实时查询单车信息,有助于交警部门快速侦破案件。
《文明条例》对公共交通文明行为有具体的规范要求。同时,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也提醒市民,共享单车虽然是非机动车,但同样不可以酒后驾驶,这也是共享单车骑行中容易被忽视的安全文明行为。
记者 陈渴
新媒体编辑:张锡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