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半山山水画》

e三明   2020-10-27 17:19:28  三明市文联    阅读

半山村图片.jpg


半山山水画

青黄

 

行走半山村,柏油马路干净整洁,路边的绿化带,叫不出名字的花朵正在开放。敞亮的新居、沧桑感十足感的老屋,依地势穿插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古樟古榕荫蔽其间。村中行人不多,皆神色怡然,整个村庄一副现世安稳模样,让人感觉身处一幅色调明亮色彩丰富的风景画中。

几年前,半山村却不是这副模样。至今,林上斗仍记得当年从空军某旅旅长位子上退役回到家乡时的失落——自己魂牵梦绕的半山村怎么变成了“不修边幅”的“垃圾村”、不求上进的“赌博村”?

那时起,他心底就生出一个愿望——改变这一切。从普通“义工”到全票当选村支书,“旅长村支书”林上斗带领村民实现了半山村的“蝶变”,为世人呈现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村容村貌是乡村的精神镜像。拆除了村道两旁杂乱的鸡舍鸭舍、猪圈、旱厕,清理了堆满垃圾的坑沟,埋设污水管道,填埋改造成停车场、公园。平日走在村里,林上斗看到哪里脏了,拿扫把打扫干净,发现烟头,捡拾了扔进垃圾桶。村民看在眼里,不再随意乱扔垃圾,自觉加入改变半山村面貌的队伍。

发现村民“带彩打牌”,林上斗深恶痛绝,他要求党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和《禁赌承诺书》。找到参赌人员谈心引导,对屡教不改者“零容忍”“露头就打”,聚赌行为逐渐在村中销声匿迹。

半山村实现了从“垃圾村”“赌博村”到美丽乡村的蜕变,变成远近闻名的经济富美、环境优美、村庄靓美、民风淳美、生活和美的“五美乡村”,成了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林上斗也先后荣获“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福建省最美扶贫人”等荣誉。

面对荣誉,林上斗谦虚地说,他做的事人人都能做。

林上斗在带领村民改变半山村面貌的同时,也在重构乡村精神。一些看似寻常的举动实则意味深长。比如村里重建了礼堂,召开多年未开的村民大会,礼堂、礼堂入口的“三有书屋”、墙上“三诚(诚实为人、诚信做事、诚心相待)文化”标语牌…… 它们发挥功用的同时,作为半山村的精神意象存在。在村中行走,随处可以遇见这样的意象,比如生肖亭,由同一生肖不分姓氏的村民集资兴建,看似寻常,经林上斗一解释,不由得佩服其用心之处——乡村历来族姓意识根深蒂固,建生肖亭,打破了姓氏、房头隔阂。

对个别一时不顾全局、斤斤计较的村民,林上斗感到无奈,“怒其不争”的同时又从另一面去理解他们。他说,“有时候村民计较的不是几个小钱,而是公平,你不能因此认为他们素质低。

他多次提到“公平”,村里的一项举措让我印象深刻:村里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其中一个项目,村民以土地入股,通常的做法是土地少的村民占股少,土地多的村民占股多。林上斗打破这一“常规”——土地少的人家,比别人少的部分折算成钱款补齐,实现每户人家所占股份均等。

要凝聚人心,必须把正气树起来。座谈时林上斗娓娓道来,他说的全是实实在在的事,明明白白的理。说到“重点”,他会轻轻拍击桌子。

我们在一个停车场看见了无人值守的小卖铺。说是小卖铺,其实仅是一个货架。城市里随处可见自动售货机,它们是封闭的。半山村无人值守小卖铺是敞开的。一个货架,摆着各种农产品、干货。一个货架的底层,摆着两只小南瓜,看上去从瓜蔓上摘下来不久。上斗书记说,游客或者村民扫货架上二维码,没标价的“钱看着给”。架上货品从未丢失过。

山水凭什么在画纸上立起来?因为作画者赋予它精神。

如果你半山村码头坐上竹筏,悠然漂在尤溪河上,河面水汽氤氲,半月岛古木苍翠欲滴,白鹭翔集,你会发现自己行进在画里,船工用方言唱起自编的山歌——“半山半水半月岛,你看景色好不好?也有千年老古树,岛上还有五里香……”


本文在《福建日报》(2020年10月25日刊登

福建日报.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