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罗从彦纪念馆 (杨锏平摄)
谒豫章祠
罗辉
因为被一个崇高的人格所吸引,我不止一次来到豫章祠拜谒,连“豫章贤祠”横竖两匾都是在罗从彦纪念馆管委会的前辈们一再督促下由我书写的。可每一次来到这个从始建于洞天岩几经迁徙几回重建阅尽沧桑的普通而又神圣的祠堂,我总心生“高山景行”的高情,体会“静中气象”的玄机,怀揣“不识面目”的困惑。
豫章贤祠是为了纪念有宋一代哲学大师罗从彦而建的。缘于罗从彦祖籍南昌本在豫章郡,更由于他在宋理学闽学派中“承杨(时)、传李(侗)启朱(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所以,宋以后的学者们称其为“豫章先生”。
豫章贤祠虽然经过多次艰辛的努力修缮,其格局和情调却总显得过于简单与素朴。由于近年来沙县从官员阶层到民间人士有了一支重视文化的力量,才勉强建设了花岗岩的牌楼显出些威严,狭小的庭院也有了绿叶红花供人悦目,逼仄的厅堂柱红梁褐有些俗艳但还算整洁,只有那站立于厅堂中央镀金的罗从彦塑像平和儒雅和蔼亲切,为这个已经略显暮气的古建筑增加了不少的暖色,令人颇感亲近。
说到眼前这座廊庑式的豫章贤祠,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传奇故事。明崇祯辛未(1631年),家居永安的罗从彦后裔二十七世孙罗明祖在进京赶考进士前,曾到豫章祠朝拜。当时,罗明祖看到的豫章祠是一派目不忍睹的惨状:“邑令不修,遂致倒坏,仅存牌位、香座而已。”“尚可笑者,为势家所霸”,“东分西裂”。于是,他誓愿:“侥幸一第,当为吾祖恢复辛木之役。”也许是天遂人愿,罗明祖在当年高中了进士,并担任了华亭知县。后在回乡奔母丧期间,即首重其事,重建了豫章特祠,并写下《豫章特祠记》。罗明祖因为有功于祠,当然也因为其哲学上的成就,后人让他享有配祀豫章祠的荣耀。
我一直在想,与其说罗明祖来豫章祠不过是为了凭吊祖先,倒不如说是想从一代先哲的身上吸取文化养分和知识力量;与其说罗明祖修豫章祠不过是为了偿还当年许下的一个誓愿,倒不如说是他在品味和彰显一代圣人的文化品格与清节人格;与其说罗明祖来豫章祠许愿终于如愿以偿又因为他的《豫章特祠记》得以流芳百世,倒不如说是千千万万个学人追随一代学人的缩影。
我知道,罗从彦由于“潜思力行,任重诣极”,不仅成为“统接龟山(杨时)”的道南正脉,而且享有“上传伊洛,下授延平(李侗),斯文一脉,万古是师”的美名。罗从彦不仅“道术精粹,议论正平”,在政治观、道德观和修养论方面有卓越的区别于洛学的高蹈见地,而且“绝意仕进,有志于学”,从二十岁到四十六岁,曾先后五次到杨时所在将乐、萧山、毗陵、南京等地问学,甚至“鬻田裹粮”,与杨时、游酢一道“程门立雪”,留下了一段尊师佳话,铸就了代代相传的口碑。罗从彦作为一个山泽之寒儒,那种只勤学问,不求闻达的人生态度也是堪称万古师的,他于“书无所不读,深造圣经之奥旨”,但却没有死读书,“蔚若台阁之素宦”,在独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同时,更将自己的思维贴近时代的脉搏,以精进的批判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责任感和鲜明的民本立场,通过四年不辍努力,于靖康元年完成了扛鼎之作《遵尧录》的写作,后来又写出了哲学名著《议论要语》,为中华灿烂的文明史增添了锦绣篇章。
抬头看一眼挂在厅堂第二排柱上“静参气象涵心性,默处山林蕴德文”的楹联,我总觉得豫章先生的风范,不仅值得后来人崇敬,而且更值得我人践行。
我常常陷入对罗从彦生世之谜的困惑,籍贯是沙县还是延平?死亡是在广东博罗县主簿任上还是在任期满后回家的路上?墓葬是在沙县洞天岩还是在南平罗源里?但这些似乎都不重要!好在这位“不求人知,人自知之”的一介儒生,在61岁的暮年,得了个特科进士,任了4年博罗县主簿。好在豫章先生“吾道不孤”,收有延平李侗和朱熹父亲朱松这样的门生,有了将一生学问传授给闽学集大成者朱熹的机遇。好在这位“生同葵藿之所倾,殁与草木而俱腐”“清介绝俗,里人鲜克知之”,又死于道途甚至死后还遭遇劫匪的小公务员,却在他死后78年,延平一个崇尚文化的太守刘允济不仅在荒草乱岗中找出先生坟冢,搜集整理了先生文集,并上书朝廷为先生请谥;又过了33年,福建提刑杨栋再次为先生请谥,在次年也就是宋淳祐七年,请谥终于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好在在豫章先生殁后206年(元至正元年),由于他的五世孙罗天泽的倡议得到朝廷批准,在沙县洞天岩西麓先生的旧居遗址上建设了豫章祠;又过了165年(明正德元年),南平罗源里也建起了罗从彦祠,此后全国各地建成了一批专祠或合祀祠;到了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也即在罗从彦殁后的478年,豫章罗子从彦从祀文庙(孔庙),进入了儒教最神圣的场地。
走出罗从彦纪念馆,我猛一回头,看到的是悬于门厅上的康熙题匾“奥学清节”,一看就知道匾非原匾。但我清楚地记得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确实为沙县豫章特祠题过匾,如此说来已经三百个寒来暑往的轮回,原匾今天难以得见绝对自然,根本不用苛求与怅惘,因为岁月倥偬,岁月无痕,岁月更无情啊。
对于时间而言,该留下的留下,不该留下的终将离去。
我也要告别豫章祠,但我想把心留下。
罗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图2:罗从彦纪念馆 (吴光添摄)
图3:罗从彦纪念馆 (杨锏平摄)
图4:罗从彦纪念馆 (吴光添摄)
图5:罗从彦纪念馆 (杨锏平摄)
图6:罗从彦纪念馆 (杨锏平摄)
图7:罗从彦纪念馆 (杨锏平摄)
图8:罗从彦纪念馆 (杨锏平摄)
图9:罗从彦纪念馆 (杨锏平摄)
图10:罗从彦纪念馆 (杨锏平摄)
图11:罗从彦纪念馆
图12:罗从彦纪念馆 (吴光添摄)
图13:纪念先贤罗从彦诞辰940周年
图14:罗从彦诞辰940周年纪念大会
图15:豫章先生诗作书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