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从《沪明往事》看沪明情深 热议(四):往事堪回首,谢谢你来过

e三明   2023-01-05 10:03:17   阅读

沪明往事-1.jpg


12月29日,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中共三明市委宣传部、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共同制作的新闻纪录片《沪明往事》正式上线。这是加快推进沪闽文化交流和沪明对口合作的具体成果,也是一部展示沪闽、沪明交流历史的主题文艺作品。

沙溪河畔,黄浦江边。两个地理坐标间,横跨60多年的时间轴,浓缩的是一段激情昂扬的岁月,一份两地相融的深情,一座工业新城的崛起。观看纪录片《沪明往事》,无不感叹并为之动容。




往事堪回首,谢谢你来过

刘建朝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连续播出了三集新闻纪录片《沪明往事》。通过观看纪录片,我对沪明往事得以“温故而知新”,对三明市的建设与发展史、对上海人在三明的工作生活境况等有了更多了解,并且深为支援三明的上海人之贡献和精神而感动。
纪录片《沪明往事》共三集,每集都有鲜明的主题。第一集《城市的诞生》纪录三明立市的背景和立市初期的故事。纪录片采访三明立市初期的参与者、见证者及沪闽两地文史专家,借助他们的讲述、文件、照片等,介绍了三明被选为工业基地、“以厂代市”的特定历史背景,以及1958年中央提出“全国一盘棋”思想后上海支援三明的概况。纪录片以三明钢铁厂为对象,反映了上海人等为建厂立市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激昂创业史。
第二集《青山不老》围绕三明食品厂和三明标准件厂的“前世今生”,纪录上海人扎根三明、无悔青春、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纪录片从日常生活切入,引出上海三星糖果厂迁厂62周年聚会的悬念,继而讲述三明食品厂立厂之艰辛、办厂之硕果、闭厂之怀旧等。同样,三明标准件厂也经历由繁盛而衰落的沧桑史。纪录片从小故事、小细节入手,直面他们苦乐交集的历史境遇,反映他们从青葱岁月到风烛残年的时光变换,客观纪录部分迁明企业在时代发展中完成历史使命的归宿。通过纪录片,我们看到上海迁明企业为三明乃至福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也为矢志不渝、一生奉献给三明的上海人而生出无限感慨与深深的感动。
第三集《生生不息》纪录“沪明往事”产生的深远影响。纪录片讲述三明纺织厂退城入园的现状,原址改为沪明小学,但矗立的半截烟囱保存了城市记忆,也坚守住了上海人在三明的情怀。上海迁明企业在当下的改革浪潮中不断变革创新,而不变的是它的精神和灵魂,从而焕发生机,融入三明的新发展格局。纪录片采访支援三明的上海人之二代、三代,讲述他们留在三明、关注三明,继续为三明发展奉献力量的感人故事。上海人也为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三明城市文化塑造发挥着独特作用,麒麟山公园便是上海市园林规划处设计的。现在国家下达了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决策部署,有着同样红色底色的沪明已再度携手合作,回首往事,未来可期。
可以说,纪录片《沪明往事》的每一集都有相对集中的完整的主题,而三集又是紧密联系、不断向前推进的一体,以共约100分钟的时长浓缩反映了沪明60多年合作的历史背景、历史贡献和现实影响。在真实的画面、真情的讲述以及相契合的背景音乐等等的共同营造下,纪录片将观众带入历史场面,带入工作和生活场景,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生活的温情以及岁月不饶人的惆怅。
每当片尾曲响起,在歌词与旋律的作用下,我对这些支援三明的上海人总有难言的感动,这应归结为他们对三明建设和发展所作的杰出贡献。一方面,他们共同缔造了三明工业新城。随着三明钢铁厂的建立,上海先后迁入18家企业,带来了资金、设备、技术和人才,优化了三明综合工业体系,增强了三明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他们为三明城市的精神文化输入新鲜血液。他们保持开放、包容的的心态,通行普通话,和谐相处,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他们为三明这座移民城市带来新的精神文化元素,最终塑造为“开明、清明、文明”的三明城市精神。
曾经,他们以成千上万之众,以青春作为理想之火,毫无怨言地为建设三明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如今,纪录片中的他们这一代人已变得寥寥可数,纪录片及时地以真实、形象的画面纪录了如此纯粹可爱而令人敬佩的一代老人。我们看着纪录片《沪明往事》中的老人,便看到沪明合作的深厚情缘,而主题曲名可以表达我们感恩的心——“谢谢你来过”。


(作者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三明学院副编审)

来源:三明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