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弦歌不辍 薪火永传
李若兰
《烽火弦歌》以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为背景,深情讲述大田“第二集美学村”的动人往事。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可以说是福建的“西南联大”,85年前,厦门集美学村的600余名师生从安溪辗转,跋山涉水来到大田,与玉田村村民共度了8年血浓于水的生活。纪录片还原展现了这片热土在抗战时期的风貌,探寻人们的心路历程。
这部纪录片所引发的情感共鸣,令人印象深刻。那些受嘉庚精神影响而默默付出的感人故事,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家国情怀的磅礴力量。无论是临危受命的校董陈村牧,还是千里迢迢赶来任教的老师们,抑或慷慨解囊支持教育事业的地方百姓,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家国信仰。在中国历史上这样有担当的人不胜枚举,这种担当是中国人得以克服任何困难的人文情怀和精神支柱,这种情感纽带,如同心理学中的“依附理论”。在面临挑战和危险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家与国之间的小爱大义,是支撑我们活下去的重要信念。纪录片在文化传承方面也给出了重要启示。陈嘉庚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企业家和教育家,更是一位文化坚守者。他一生创办无数学校,为千千万万的孩子点亮求知的希望之灯。纪录片中对陈嘉庚先生的描述不多,但是我们却能从每个人身上窥见他的影子,汲取他的精神。有艰难岁月中依然坚持教书育人的老师们,有深陷困境仍旧求学不辍的学生们,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这种对中华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弘扬,对吾辈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从中汲取力量,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局之中。此外,纪录片在拍摄制作方面也足够用心用功,视角独特、构图极具美感、光线讲究、音效逼真,营造出浓厚的时代氛围和脉脉温情的基调,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和表现张力。如在展现战争的残酷和师生们的艰难处境时,通过音效和画面的切换配合,让观众身临其境。同时,影片表达手法灵活多样,综合运用人物口述、历史情景再现等多种手法,人物口述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历史情景再现让观众更直观地理解当时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可以说,纪录片从镜头语言到配乐选择,既充满历史感又兼具艺术性。主题曲《弦歌依旧》歌词感人,旋律动听,为整部作品增添更多情感厚度。循着歌声走进大田“第二集美学村”,颇具年代感的老屋、斑驳的院墙,记录着那些年、那些人的赤诚报国之心。歌曲娓娓道来,缓缓拨动着人的心弦,用声音描绘了那片深爱的土地、山河、家园和乡音,饱含对家国的深切热爱。《烽火弦歌》不仅带领我们缅怀过去,更重要的是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里,仍然需要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的嘉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