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 区
(一) 中央苏区革命纪念馆
1. 简介
三明市博物馆成立于 1986 年秋,新馆于 2012 年 11 月 20 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新馆位于梅列区城市文化广场,占地面积近 3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0026 平方米,展厅面积 7000 平方米,馆藏文物三千余件。藏品种类齐全,有陶器、瓷器、玉器、铜器、石造像、家具、字画、纸质、钱币等类别,时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民国的各个历史阶段。设有《三明市中央苏区革命纪念馆“风展红旗如画”主题展》《客家祖地》两个固定展厅与一个临时展厅。
《风展红旗如画》主题陈列展览,展馆面积 1550 平方米,展线 360 余米,展出革命文物 230 多件和近 500 幅历史照片。展览以“风展红旗如画”为主题,以红旗为主线,分为“红旗飘飘、红旗漫卷、红旗不倒、红旗领航”四个部分,全面展示三明地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提炼三明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的革命特点,突出三明地区革命史的地域性和独特性,凝炼三明地区的革命精神,是具有三明特色的红色文化地标和弘扬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三明市博物馆
2. 教学内容
三明市中央苏区革命纪念馆
《“风展红旗如画”主题展》讲解词
【序厅】雕塑《风展红旗如画》,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如梦令·元旦》诗词中“风展红旗如画”的意境,喻意三明人民为中国革命前仆后继,赴汤蹈火,用鲜血和生命描绘着一幅幅壮丽的历史画面。
第一部分:红旗飘飘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展示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三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中央红军的有力支持下逐渐形成“中央苏区”和“中央苏区范围”,从而成为中央苏区的前沿阵地和东方门户的历史过程。
第一单元:中央苏区核心区
本单元主要展示三明早期党组织的创建和 12 个中央苏区县的成立。重点介绍宁清归、建黎泰苏区的创建过程。
第二单元:战略门户立东方本单元主要展示中央苏区东大门闽赣省的成立,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两次入闽作战,将红色区域扩展至全境的历史过程。
第三单元: 人民拥护苏维埃
本单元主要展示闽西北苏区县大力发展苏区经济,分田分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兴办社会事业,筹款筹粮等史实,展现三明被毛泽东誉为中央苏区“东方好区域”的原因。
第四单元:局部执政实践地
本单元主要展示三明全域中央苏区县在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军队建设及军队思想建设等方面的尝试和成就。
第二部分:红旗漫卷
本部分主要展示三明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亮剑之地;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是铸造钢铁之师“军魂”的主要来源地。
第一单元:北上抗日剑出鞘
本单元主要展示北上抗日先遣队第一声号角在三明吹响,以及途经三明地区所作的革命宣传、武装斗争,策应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等史实。
第二单元:万里长征第一步
该单元主要展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三明地区作为中央苏区的重要后方,为战略大转移所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准备,是中央红军最远长征出发地,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第三单元:血染战旗铸军魂
本单元主要展示长征中三明籍将士的英勇和牺牲,尤其是在长征途中最关键也是最惨烈的湘江战役中以前赴后继,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所铸造的军魂,保卫了中央红军主力和党的领导精英。
第三部分:红旗不倒
第三部分主要展示三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革命斗争,延续革命火种,直到 1949 年全三明解放,赢得了 20 多年“红旗不倒”的赞誉。
第一单元:红色堡垒战旗飘
主要展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留守红军、闽赣红军、闽北红军和地方游击队在三明地域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第二单元:抗战旗帜耀八闽
主要展示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三明人民革命斗争两个突出方面:一个是以永安为中心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是中国东南抗战文化的一面旗帜,是全国四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另一个是以大田为中心的抗日反顽斗争。
第三单元:五星红旗迎风扬
这一单元主要展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三明人民以南沙尤根据地为依托,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统战工作,大力争取国民党下层人士,创造性地开展建立革命的“两面政权”,精心改造大刀会,壮大游击纵队力量,巩固与扩大游击根据地,加速摧毁国民党基层政权的革命斗争,直至三明全境先后解放。
第四部分:红旗领航
(视频 略)
结语
“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谨以此献给过去、今天、未来成为民族脊梁的人们。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金一南)
(二)三明市客家博物馆
1. 简介
《客家祖地》展厅面积 1500 平方米,展出文物约 1500 件。主要介绍三明地区从史前文明的曙光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各个时期,中原汉民南迁入闽荜路蓝褛的创业进程,从深沉的历史根基,丰厚的文化底蕴,奇异的乡土民俗等方面阐述客家文化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客家祖地展厅序厅
2. 教学内容
《客家祖地》展厅讲解词
【序厅】展厅将分别从三明地区深沉的历史根基,丰厚的人文底蕴,奇异的乡土民俗三个部分为大家全面介绍客家祖地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第一部分:历史根基
第一单元:土著拓荒文明曙光
【万寿岩遗址】三明地处闽西北山区,是海峡两岸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1999 年,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的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了 18 万年,为在福建乃至东南沿海寻找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带来了曙光。万寿岩遗址还是大陆文化迁入台湾的重要证据,见证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万寿岩遗址有了今天的保护与建设,是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同志(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高瞻远瞩分不开的。
【三明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遗址】明溪县雪峰镇南山发现的史前人类洞穴遗址,明溪县紫云村岩刻。
第二单元:汉民南迁开基发祥
【大型电子互动沙盘】显示客家先民五次大规模南下迁徙路线图。第一次迁徙始于西晋的“永嘉之乱”(也称八王之乱)(317—879 年),由于战乱、自然灾害和朝廷鼓励等原因。第二次迁徙始于唐末“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880—1126 年),这股澎湃汹涌的迁徙大潮延续至五代十国。第三次迁徙在南宋元初时期。自宋高宗南渡,受金人南下,元人入主的影响,客家人的一部分,由第二期旧居分迁至粤东、粤北地区。第四次迁徙为明末清初(1645—1867 年),受满洲人南下及入主影响,客家人之一部分,由第二、三时期旧居,分迁至粤中及滨海地区,乃至川、桂、湘及台湾,且有一小部分迁至贵州南边及西康之会理。第五次迁徙自同治年间(1867 年后),受“广东西路事件”(粤中地区“土客”械斗)及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客家一部分人民,分迁于广东南路及海南島等地,甚至远至欧美各洲,是太平军失败以后的属于世界范围的迁移。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南宋末至明清的数百年间,客家人为图存发展,从闽粤赣结合部客家大本营陆续向海外播衍,世代传承,宁化石壁成为世界客家人的大本营和客家祖地。(张胜友《石壁记》)以文言文形式精确的概括了宁化石壁地区孕育客家民系,成就客家摇篮的历史渊源。(宁化县石壁客家公祠)主体占地三千多平方米,1995 年 11 月 28 日,公祠告竣。主祭人是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太平绅士姚美良先生。(大投影)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祭祖盛典。2012 年,第 25 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三明举行,三明再一次被世界客家所瞩目,这是三明千年来的自豪与骄傲。(宗祠照片)家族是否兴旺与祠堂有无紧紧相连。客家人对祠堂的修建表现出极大的重视和热情,所以在三明各地村落就有许许多多的宗祠和香火厅。(实物:族谱一组 27 件套)修族谱可以说是客家人尤为重视的一件头等大事。
【地方经济,成就斐然】汉晋以后,中原汉民南迁,融合了闽越等少数民族,在闽粤赣结合部形成客家民系,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主客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经济生活活跃、生产迅速发展,人口繁衍。同时,由于客家先民的播迁繁衍扩充形成一定的人口规模,促进了境域内各县行政建制的设置。
第二部分:人文底蕴
第一单元:崇儒重教释道其昌
客家先民以中原儒家思想为核心,同时吸纳佛、道等文化,形成了兼容并收的昌盛局面。尤其在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家的倡导下,理学思想深刻影响和充实了客家文化的内涵,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培养了国家栋梁和社会各界精英。
【拓片】泰宁县城关《泰宁庙学迁记碑》,刻于明嘉靖时期
【实物】宋理学家朱熹四季诗诗板(复制)
第二单元:人才辈出先贤风范
客家先民以“中原衣冠”为主体,“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使得南迁汉人生存安定下来后,仍继承着这一优良传统。唐宋以来,三明科举中进士者辈出,有的地方出现“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的盛况。在政治、思想、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涌现出不少杰出人才。
【人物雕塑】三明历史上 5 个状元:张确、邹应龙、叶祖洽、汤莺、张显宗
【电子翻书】三明古代杰出人物事迹(人物画像或照片、人物主要事迹简介)
第三部分:客家民俗
第一单元:溪山家园魅力土堡
三明客家百姓因地制宜,建造了多种类型的民居建筑,既有官宦人家的殿堂式、五凤式、府第式屋宇,也有平民住居的土墙屋、桩凿屋、封火屋、跑马楼,更有福建四大民居之一的土堡。全市土堡遗存 200 余座。【动漫技术】单栋土堡建筑过程:包括选址、伐木、动土、平基、定磉、驾马、穿扇、封基、夯墙、竖柱、上梁、锯檐檩、钉屋檐等十八道工序。
第二单元:诸神信仰世俗崇拜
多神崇拜是客家文化的显著特征,祀奉的种类繁多,有自然神、宗教神、人物神、家族神等。大部分神庙里都是大神小神一并奉上,把儒、道、佛和地方俗神不分主次同置一庙,甚至同处一龛,只要适合于民众的信仰需求的,都可能成为其崇拜对象,适应了世俗化社会生活的实用特点。
第三单元:戏曲歌舞技艺传承
在与当地原住民融合后产生了些许变化,形成了客家人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技艺。
【传统戏曲】客家人的传统戏曲种类丰富,各具特色,有泰宁梅林戏、永安大腔戏、沙县肩头棚、尤溪南芹小腔戏、永安大腔傀儡戏等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传统戏曲。
【传统舞蹈】三明地区的传统舞蹈种类繁多,延续着中原汉人的文化特点,历史悠久,寓意丰富,有大田县板凳龙、泰宁县大源村傩舞、清流李家乡“五经魁”等。
【传统节俗】农历二月十五的花朝节,清明节“上丁基”,端午节门旁“挂青”习俗,打糍粑,过年有“扫尘”、祭神敬祖、贴“门神”、贴春联、红纸条、吃“年夜饭”、守岁等习俗。
(三)三钢集团
1. 简介
现场教学点位于三明市梅列区青山大道文体路往西 50 米,距三明市区1.5 公里,三钢展览馆馆内面积 2500 平方米,共有 3 层,分为四个主题展厅。一楼为“序厅”。序厅上方悬挂着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到三钢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和朱德委员长视察三钢的题词。序厅两侧展示三钢概况、权属企业布局和主要产品实物,大屏幕滚动播放《卓越三钢》等专题片。第二个展厅是“辉煌成果耀钢城”。包含党建和纪检监察、思想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创建以及群团建设版块,全面展现了三钢人文明和谐、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第三个展厅为“时光隧道”。反映创业之初、艰难岁月、两轮承包、跨越发展、做优做强等五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图片和实物展示。以及 62年来,三钢建厂以来获得国家、省、市劳动模范 143 名、37 名金牌工匠先进人物。第四个展厅为“绿色展宏图”。全面展示三钢科技创新、绿色环保、转型发展、精细化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内容。近 300 平方米全景式沙盘,清晰的展示了三明本部、泉州闽光、罗源闽光、漳州闽光四个钢铁生产基地的面貌,完整地展现了生态绿色环保的新三钢、充满着蓬勃发展活力的新三钢。
三钢集团展览馆现场教学点
2. 教学内容
三钢集团展览馆现场教学点讲解词
三钢展览馆共有三层,面积约 2500 平方米,展厅分为四个部分,全方位展示了三钢 62 年的发展历程。(中间大型浮雕墙)采用的是抽象的表达形式,很好的将高炉、转炉、象征高速发展的列车、以及象征产品的齿轮与凤凰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一只凤凰展翅高飞,表达了 62 年三钢,犹如涅槃后的凤凰,将更加炫丽夺目,朝着更高更远的方向翱翔!(右上方)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两次莅临三钢,2000 年 8月 10 日在三钢进行了一整天的调研,在座谈时习总书记提出了:要增强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三钢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头,改革发展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具有典型示范意义,要在全省推广。(左上方)这是 1961 年 2 月 12 日,朱德委员长携夫人康克清视察三钢时,看到三明这座工业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欣然题词,写下了《三明新市》这首诗。两边下半部分的浮雕记述了三钢 62 年的发展轨迹,充分表达了三钢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
【序厅】介绍三钢的概况和权属企业的情况、示意图。三钢目前的年产钢已超过 1200 万吨,现有职工 1.71 万人,总资产 517.31 亿元;旗下有三明本部、泉州闽光、罗源闽光、漳州闽光四个钢铁生产基地,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 17 家。这张图是三钢的一个全景图,三钢的占地面积将近 5 个平方公里。三钢的产成品(制造产品)出口遍布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 21 个国家和地区,省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 70%和 80%以上;主要的核心产品有:高等级建筑材、高等级金属制品材、中厚板材、热轧带钢、以及高等级机械制造用圆棒。产品主要应用于核电站、桥梁、造船、汽车制造等领域。
【辉煌成果耀钢城展厅(党建专区)】三钢现有党员 3960 名(其中在岗党员 2852 名),党委下属有 19 个二级单位党委,129 个党支部,党小组332 个,专兼职党群干部约 300 人。三钢是福建国企党建的一面旗帜,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带发展,以发展强党建”的特色发展之路,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三钢党建工作的独有品牌。该展厅还介绍了三钢的党建大事记、三钢建厂以来的党员发展情况表、纪检监察工作板块、三钢的思想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创建以及群团建设情况、三钢团委活动开展情况。
【时光隧道】它是三钢 60 年发展的缩影。左边展示的是不同年代里,三钢的重要历史记载,下边展示柜是相应时期的历史实物;右边是对应时期的一些历史照片。时光隧道一共有 5 个部分,包括:第一部分:创业之初(1958 年到 1965 年);第二部分:艰难岁月(1966 年到 1984 年);第三部分:两轮承包(1985 年到 1995 年);第四部分:跨越发展(1996 年到 2007 年);第五部分:做优做强(2008 年到 2018 年)。
【绿色发展展宏图】这个展厅是我们新科技的集中体现,一共有 6 个部分:1.作为城市钢厂,三钢始终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改进环保工艺装备,实施超低减排三年行动计划。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环保资金 12 亿元,开展环保治理,厂区空气、环境不断改善。2.三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近十年来,强化“产学研合作”与技术交流,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水平,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大批新工艺、智能制造新技术在三钢得到应用,还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三钢在做优做强做大钢铁主业的同时,为了增强发展后劲,立足于打造百年老店,着力推进转型升级。目前资本运作、物联云商、两化融合、三化的转型四个项目正在全面展开。4.三钢借鉴台塑精细化管理经验,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全流程降本增效、表单化考核与一键式奖金分配,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5.三钢历来重视人才的培养,设计规划了人才发展通道,人才体系建设已成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6.经过不断地发展完善,三钢建立起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产品走向世界提供了质量保证。这些都是相关的认证证书。(全熄影像技术产品展示),里头都是三钢生产的产品和产品的应用,四周都可以观看,欢迎大家观摩!
【三钢全景沙盘】面积约 300 平方米,由四个钢铁生产基地组成,按产量的大小:中间的部分是三钢三明本部,左下角是泉州闽光,右上角是罗源闽光,左上角是漳州闽光,下一步将根据市场情况,打造新的高品质生产线。(三钢物流线)红色灯带所标志的是厂区的铁路线,总长约 50 公里,这条是鹰厦铁路线,从西北方向向东南方向延伸,一直到厦门。黄色灯带标志的是厂区的公路线,白色灯带标志的是三明环城快速通道。(厂址选在三明的原因)把厂址选在这里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土地面积大。就福建山区来说列西是不可多得的比较平坦的地区;二是水源近、水量足,给工业用水提供了条件。三是地质构造好。整个厂区没有石灰岩和溶洞,地下没有可用的矿藏。四是距离原料供应地比较近,都可以用铁路直接运输。五是电力供应方便。(厂区分布情况)焦化厂、这是烧结厂、这是炼铁厂、这是炼钢厂、这是棒材厂、这是高线厂、这是中板厂。
(观看三钢建厂 60 周年的专题片——《百年三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