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溪联合梯田属南方中低山丘陵稻作梯田区,开垦于唐开元时期,绵延尤溪县联合镇中高山片区8个行政村,核心区范围包括5个村,总面积10717亩,最高海拔近900米,最低260米。先后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五大魅力梯田”“发现海西之美十佳景点”“福建省摄影创作基地”等。尤溪县联合镇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梯田维护、生态保护、梯田文化三大提升工程,重点发展名特优水果、优质稻、食用菌、竹制品加工、旅游等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遗产地焕发新生机。
联合梯田全景


梯田维护再提升

投入50万元专项资金复垦和补助抛荒田200亩,有效遏制梯田抛荒的势头。成立核心区村专业合作社,推进整村土地流转,种植“明1优臻占”“野优香676”等良种水稻,实行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经营,提高种植水平和效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2021年,梯田核心区共种植“梯田三宝”3500亩,产量约162万公斤,产值达810万元。
传统耕作 水稻丰收
征集省内外45个优质稻品种,在连云村打造1000亩“梯田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区,建立新品种筛选观光区、简比试验区、展示区和稻螺共生实验区。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控技术,安置风吸太阳能灭虫灯60盏和水稻害虫行为干扰灯1150盏进行物理防控,结合田埂梯壁种植非洲菊、波斯菊和格桑花,田间释放赤眼蜂、缨小蜂、绒茧蜂等害虫天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同时,打造梯田夜景“璀璨星河”的网红打卡点,助推梯田旅游观光和可持续发展。
病虫害生态防控技术——风吸太阳能灭虫灯
梯田夜景“璀璨星河”
引入有伦农业、科创博纳等企业对遗产地进行品牌策划,充分发挥3个国家地理标志、9个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志和15大类“联合梯田”系列商标等梯田品牌效应,对梯田大米、白晒花生、田埂豆、明糖等土特产品进行有机农业认证、绿色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业认证。开发“九佰米”“食米”“云谷生态米”系列文创品牌,打造“农旅优品”系列品牌和“一亩云田”订单种植模式等,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梯田文创品牌“九佰米”


生态保护再提升

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建立“源头可追溯、过程可控制、流向可追踪、责任能分清、质量有保证”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GIAHS产品标准。完成6家排污许可在线监控安装,控制农药、化肥使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养殖污染整治力度,推广食用菌种植,引导农户转型升级。
梯田核心区林地面积共24144亩,其中毛竹林总面积9581亩,占林地总面积的39.7%,加大梯田上方水源林的保护,严格落实林木采伐审核报批制度,提高林地涵养水源功能。适当缩小核心区竹林规模,补充种植阔叶林约450亩,增强森林涵养、水土保持功能。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创国家级卫生乡镇契机,健全垃圾处理“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运行机制,完成投资48万元的云山垃圾中转站,收集清理农村生活垃圾约1800吨。扎实开展全域环境综合治理,裸房整治30幢,下发“两违”整改通知书71份,拆除违建12宗,涉及违建占地面积5068平方米,清整河道、沟渠3公里,新建公厕2座,创建美丽庭院4户。


梯田文化再提升

做好联合伏虎岩庙会、联合梯田开耕仪式的市级非遗申报,“南山婆”草根膳食烹制技巧成功入选第七批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完成梯田民俗文化展览馆项目一期教学楼立面改造和展厅设计,整合当地的农耕、民俗、饮食等文化资源,收集陈列传统农耕器具,具象展现农耕文化,解决农耕文化“碎片化”问题。
成功举办“尤溪县联合梯田农耕文化周”“第十七届林博会久泰小镇分会场”“久泰小镇水果采摘节”等活动,推出“梯田彩霞”“珠壁联合”等歌曲,展示梯田独特深厚的传统农耕文化,传播具有联合内涵的农耕文化,提倡绿色、生态种养理念,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投入17万元修缮南沙尤革命烈士纪念馆、水尾庵贫农团会议旧址等红色遗址,深入挖掘连云村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依托联合革命老区镇、全县16个革命老区村有8个在联合的优势,总结提炼贫农团抗丁、抗租、抗税等红色经典故事。开展祭扫烈士墓、金鸡山垃圾清洁等志愿活动,大力弘扬和传承革命老区精神,探索打造“吉木—集镇—连云”的红色旅游线路,为乡村振兴再出发装上“红色引擎”。
梯田农耕文化周
新媒体编辑:欧贝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