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安市不断做优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机制,通过推行“三联三权三单”跨村联建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实施“组织联建、产业联兴、项目联办、文化联传、治理联动”工作模式,以曹远镇霞鹤村为领建村,联合汶一村、汶四村、张坊村、陈坑村等四个建制村,率先成立了曹远镇汶州片区党委,倾力打造九龙溪沿线生态旅游综合体,走出了一条以“跨村联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致富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为了解决好群众的“钱袋子”问题,永安市曹远镇汶州片区党委立足片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实施“股权合作、承包经营、固定回报、持续发展”的村企社联动增收模式,由党支部牵头,引导村民以现金或土地入股的形式,先后成立了10家合作社,并与4家企业进行了互联共建。按“村”定位,因“村”制宜,大力推动文旅融合、休闲农业等产业可持续发展。
曹远镇霞鹤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良好采摘农业条件,每年沃柑、草莓等采摘收入可达100多万元。今年夏天,有的村民“小试牛刀”试种了网红水果——阳光玫瑰,结果喜获丰收,亩产值达12万元,村民们心里乐开了花;尝到“甜”头后,大家也纷纷效仿,还有的种起了红美人果冻橙、沃柑等畅销水果,待水果成熟时,谋划着举办采摘节,届时对游客开放采摘。在村里种植果树不仅赚到了“一桶金”,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许多村民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留在村里的果园工作,年收入可达5万元。
针对片区内现存改进出版社旧址、下新厝、知青楼等文化遗址的管护资金少、管护人员缺乏、保护性开发不到位等实际问题,汶州片区党委深入发掘“抗战文化”“孝廉文化”“知青文化”文化资源,策划实施了总投资260万元的霞鹤“抗战文化出版纪念园”项目,成功申报了“下新厝孝廉文化”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积极向上争取文保抢救性修缮资金。通过探索保护性开发方式,既解决了文物保护“最后一公里”难题,又进一步发扬了优良传统文化,激活了乡村旅游资源,有力助推了“文化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修缮抗战时期的改进出版社旧址
为更好促进汶州片区抱团发展,曹远镇启动了汶霞线旅游公路项目建设,以霞鹤村为起点,串联汶一、汶四、张坊、陈坑4各村抱团发展。这条路既是片区的生态路、旅游路,更是群众的致富路,自项目启动以来,汶州片区党委多次组织召开项目现场会一线推进征迁工作,通过建立“项目联办”机制,广泛发动各联建村“两委”、党员深入一线做好摸底调查、政策解释、民情疏导以及土地征迁等基础性工作,目前,全线已完成坟墓迁移26个,完成率达93%,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采摘、观光、休闲、住宿……汶州片区党委以汶霞线旅游公路为依托,着力打造九龙溪沿线生态旅游综合体,走出了一条跨村联建、抱团发展的“致富路”。仅2021年,汶州片区党委联建村自有村财总收入就突破106万元,年吸引游客10万多人次,14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近就业。片区联建村特早蜜、西柚、沃柑等特色水果年总产量达400多万斤,联建村的村财收入稳定增加,真正实现了“田园变公园、村民变股东、务农变务工、产品变礼品”的“四个”重大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