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省级媒体集中采访万寿岩遗址保护

e三明   2020-04-11 09:38:25   阅读

4月8日至10日,三明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中央、省级媒体采访团,他们将目光聚焦于我市万寿岩遗址保护工作。

9日上午,采访团乘车从市区出发,30多分钟后,抵达位于三元区岩前镇的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眼前,一座石灰岩孤峰兀然挺立,几个深邃的洞口,正召唤着记者们前往探秘。

亲历者们向记者们娓娓道来背后的故事。“上世纪70年代,三钢购得万寿岩地块采矿权,开始开采矿石……”时任三钢矿山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的李兰九,为记者们讲述当时企业为文物保护让路的故事。“停止开采,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带着疑问,中新社福建分社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林春茵问道。一面是经济发展一面是文物保护,时任三明市副市长严凤英向记者们详细介绍了当时各方人士为保护万寿岩遗址作出的努力。为了保住万寿岩遗址这个无价之宝,三明付出的卓绝努力让记者们纷纷赞叹。

“这个洞叫船帆洞,洞口朝西,洞内文化堆积分上下两层……”福建省考古与博物馆学会会长、时任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带着记者们实地参观万寿岩。

光明日报福建记者站站长高建进感慨:“都说‘北有周口店,南有万寿岩’,万寿岩是迄今为止福建境内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类型的居住遗址,能走近它,让人很激动。”

2000年,《光明日报》就做了一篇关于万寿岩遗址保护的长篇报道。20年来,三明全市上下牢记嘱托,不断加大万寿岩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从国内到国际,万寿岩遗址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不断提升。如何全面保护开发和利用这一珍贵的文物资源,值得我们去深度报道。”高建进说。

“这些天的采访,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在当时,万寿岩遗址能保护下来有多不容易。”新华社福建分社首席记者许雪毅说,希望能用手中的笔,为宣传推广万寿岩遗址尽一份力。

从船帆洞、灵峰洞出来,采访团来到了万寿岩遗址博物馆。一件又一件从万寿岩遗址出土的文物深深吸引着记者们。去年6月2日,三明市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如今,这里已成为一个集遗址展示、科普教育、学术研究和生态旅游于一体,以考古特色为主题的展示三明历史、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这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福建记者站记者张子亚颇感兴趣。“我们想深入挖掘三明如何将遗址保护、开发、利用与当地经济、旅游、文化发展相结合的生动事例。”张子亚说。

“万寿岩遗址保护是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生动案例。”人民日报福建分社采编部主任颜珂说,去年底他已就万寿岩遗址保护做过一次采访,此次集中采访活动,主办方邀请了更多当年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让记者们挖掘了解了更多的细节。此行,在将目光聚焦于万寿岩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之余,他还特别关注万寿岩遗址的学术研究新进展、新成果。

3天的时间里,中央、省级媒体记者们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聆听远古的遗响、触摸远古的印记,在一个个动人故事的讲述中,一段段尘封的记忆越发鲜活起来。记者们纷纷表示,要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来了解万寿岩遗址独一无二的魅力和价值,推动这一宝贵的文物资源进一步“活”起来。 

记者  刘莉婷  林芳芳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