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房屋拆除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梅列区制定了周密拆除方案,
对房屋进行腾空、管线迁移、断电断水工作,
做好各项拆除保障,拆除现场井然有序。
近年来,我市北部新城建设日新月异,但位于其中的徐碧“城中村”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形象的一块“伤疤”。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在创城攻坚战中,我市每次都花大力气整治,但因基础条件差,整治效果不佳。
徐碧“城中村”改造采取“迁高安置”方式进行补偿安置作为集中安置点的甲头安置小区位于三明北部新城中心地段。
甲头B、C地块安置小区项目情况(最终以规划部门审批的设计方案为准)
周边有碧桂园、万达、体育馆等完善的住宅、商业、休闲娱乐生活圈。
除此之外,对于徐碧城中村改造项目中搬迁出原住址的老年人,采取改造徐碧村老年人临时过渡安置房大楼进行临时安置。
大楼共7层,2层作为老年人活动中心使用,3层至7层作为老年人临时过渡安置房,8月31日主体施工完成,目前开始加装电梯,已有老人搬入临时安置房。
“注意别磕坏桌角,大家使劲,一、二、三……”8月30日,梅列区徐碧村内,一群身穿红马甲的身影在即将拆除的房屋间来回忙碌。房屋评估确认、水电气网核实销户、搬家具……他们忙碌在一线,为征迁户腾空房屋提供便民服务。
连日来,梅列区将徐碧“城中村”改造动迁腾房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紧密结合,专门成立文明服务队、文明巡逻队、文明保洁队和文明督导队4支队伍,推进腾房工作安全有序,旧村创城迎检达标。
各志愿服务队既帮助村民有序腾房,也协助做好村内文明宣传、环境卫生督查整治等工作。严格按照标准做好村内卫生保洁工作,加密垃圾清运频率,加大清扫清理力度,确保徐碧村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洁有序。同时,由梅列公安分局部署警力在徐碧村内强化治安防范巡逻力度,为徐碧村内平安稳定、文明和谐保驾护航。
征迁有期限,服务无限期。项目动迁工作接近尾声,但村民在生活方面有需求,工作人员都会竭尽全力为征迁户服务。对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征迁户启用临时安置过渡方案,全速推进临时安置房建设……
为了让徐碧村村民水电销户“最多跑一趟”,市行政服务中心积极配合项目指挥部,迅速开辟绿色通道,主动靠前服务,加速审批流程。
8月26日上午,梅列区徐碧“城中村”改造项目指挥部通知市行政服务中心配合做好关于徐碧“城中村”征迁户集中办理水、电等销户的事宜。当天上午,市行政服务中心立刻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增加办事窗口和工作人员,并在8月30日组织工作人员放弃周末休息,为外地返乡的征迁户集中办理销户手续,确保征迁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趟”,在最短时间内一次性办结手续。
面对激增的徐碧村供水销户办理群众,恒源供水公司迅速将后方的审批办前移,办理窗口增加至4个,来办理销户的户主在窗口平均只需5分钟即可办结,较开辟绿色通道前提速100%。
国网供电三明分公司为加快供电销户审批办理流程,立即增设2名工作人员,将办理窗口由2个增加至3个,并专设1名工作人员指导征迁户通过自助机办理手续,将原本要花上10多分钟的销户流程缩短至6分钟内。
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水电表拆除工作齐头并进。“针对徐碧‘城中村’征迁户,我们安排了两个工程班组共7人专门负责水表拆除,一个工程班组共8人重点负责电表拆除。”市行政服务中心业务科负责人李强说。
历史建筑是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1912年的一场大火,如今的徐碧村没有一座完整的古建筑,只留下一对清代石旗杆和“汪顷居”、姜家老宅墙等零星古迹。
如何保护好这些历史建筑,留住城市记忆,是这次徐碧“城中村”征迁工作的重要课题。
为留住徐碧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在征迁项目启动之前,梅列区就组织住建局等部门对纳入徐碧“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历史建筑现状开展专项调查摸底,制定“徐碧村汪顷居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方案”,对不可移动的原址保护,对部分有保护价值的构建集中保护。
坚持改造与保护并重的工作总基调,在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面貌的同时,切实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做到该拆的拆、该留的留,从而呈现出征迁风生水起、古建筑保护有力的良好局面。
征迁不忘保护,这让徐碧村的居民更有了归属感,也加速了拆迁任务的顺利开展。
23年的等待!
“治愈”城市形象“伤疤”,
这一次值得期待......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梅列区融媒体中心
新媒体编辑: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