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
建宁县红色小镇
客坊乡水尾村的杜鹃花登陆央视。
央视新闻频道以
《福建建宁:看那漫山杜鹃 照见红色记忆》为题,
报道了建宁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迎春绽放,
全程时长达64秒。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客坊乡的水尾村,每年清明节前后,这里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迎春绽放、姹紫嫣红,这里的野生杜鹃花品种繁多,有鹿角杜鹃、云锦杜鹃、还有映山红。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多姿,展露芳华。
延伸阅读
水尾村——福建百个党史教育参观点之一
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近期,建宁县组织党员干部到客坊乡水尾村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政治建设”等专题研讨现场教学活动。



红军在水尾活动时期旧图
红色水尾,文化传承映初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水尾村是中央苏区的重要据点,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三军团来到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在这里开办了红军银行、医院、兵工厂、草鞋厂、被服厂等重要部门。
当时,中央苏区组建了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就设在水尾村,所以当时水尾村是“红军小后方”,被誉为“红色小井冈”。


苏区兵工厂旧址

红军医院旧址

红军司令部旧址

错落相连的红色遗址群
绿色水尾,四季风景美如画

远眺水尾
水尾村地处武夷山脉,坐落在海拔850米的高山上,四面山势如牛背,林木葱郁,村中地势平坦,素有“高山小平原”之称。


水尾村后山千年银杏古树
水尾村天蓝、地绿、水净,美丽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种满艾草和槟榔芋的农田
得天独厚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让水尾村种植的莲子、艾草、槟榔芋等农作物的品质更好。

村民采收艾草

槟榔芋
“红+绿”,水尾走出致富新路子
经过保护和修缮后的水尾村,不仅挖掘了丰厚的红色历史底蕴,还丰富了乡村文化新内涵,让游客在这里体验红色之旅的同时,又秉承“红绿并重”的发展主旋律。


水尾村举办丰收运动会

研学团队在水尾村听红色故事

游客在水尾村进行莲子手工剥壳比赛
红色旅游,带动了水尾村的绿色发展。2020年以来,水尾村接待游客10万人次,高山莲子、槟榔芋、红米、南瓜、紫薯、艾草和红色文化产品深受游客青睐,“红军驿站”、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也逐渐发展了起来。

水尾村红军超市
用红色吸引人、绿色留住人、文化感染人,这两种色调铺展在这里的山山水水之间,格外醒目,分外美丽,“红+绿”的模式构成了水尾村发展的两大主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