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年·文明三明 | 美丽三明,从河而来

e三明   2021-04-25 09:58:31  三明档案    阅读

我们的三明,多山也多水。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河流长度大于10公里的竟有百条,水利资源甚为丰富。

      沙溪河是三明境内第一大溪,也是闽江三大支流(沙溪、建溪、富屯溪)之一,从发源地建宁县均口镇严峰山南麓算起,流经宁化、清流、永安、三明、沙县后,到沙溪口汇入富屯溪,注入闽江,全长328公里,集水面积11793平方公里,占闽江流域总面积的19.33%。

图片

早期的沙溪河道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条穿城而过、长流不息的母亲河,汲取了河流的灵气的三明人,在血脉中孕育出建设美丽家园的不竭动力和智慧源泉。这样的动力,就如水的生命一般,长流不息,勇于闯荡;这样的智慧,就如河一样,一往无前,排山倒海……

城市崛起的助推器

      1939年之前,三元当时是属沙县第二区署的一个小镇。抗战时期,国民党省政府内迁永安,随即设置了三元县。设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三元特殊的水路交通条件:流经三元的沙溪河,往西南直通永安,往东北直通沙县、南平、福州,交通便利。从此,三元县的建制和行政区划就延续下来,解放后,成为三明县驻地。

      1958年,三明列西能够从十多个备选地中脱颖而出,被选定为福建钢铁厂、福建化肥厂联合建厂的厂址,沙溪河丰沛的水力资源也是功不可没。这之后,三明设市,不过是十几年光景,建设者们就沿河建起了一座美丽的“布达佩斯”城。

图片

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沙溪河道

图片

      这是60年代沙溪河畔的浮桥。人走在浮桥上,桥会随着河水的荡漾而有些轻微的摇晃。凉风徐来,水波不兴,人行桥面,摇曳生姿。

      20世纪80年代开始,利用河段自然落差,沙溪河先后兴建了贡川、莘口、荆东、班竹溪、沙县、高砂等水电站,装机15.1万千瓦,年发电量7.32亿度。为三明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图片


图片

80年代的沙溪河航运队

图片

安砂水电站

生活记忆的摇篮

      由南至北,从永安流经三明市区,又向北流向沙县的沙溪河,给永安、三明、沙县带来了温婉的风情,是我们每个人童年回忆。

      那时候流经市区的沙溪河,河面宽阔,水流平缓,是个名副其实的天然水上乐园。河边河里可是热闹得紧:洗菜的、洗衣服的、洗澡的,忙忙碌碌;打闹的,戏水的,摸鱼的,欢声笑语。

      这是三明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关于三明地区沙溪河道水情况的介绍,清楚地说道:沿溪两旁离岸5公尺左右的河面水位浅,无浪花,水底石头小,不光滑而且还有积沙地段,是游泳和洗澡的好场所。

图片
图片

市民在沙溪河中游泳

图片

市民在沙溪河中捕鱼

图片

市民在沿河垂钓

在发展中“哭泣”

      随着三明工业的发展,曾经有一个时期的沙溪河并不美好。工厂、养猪场排放的污水、周围居民的倾倒的生活垃圾,使得沙溪河变得暗黄、酸臭、泛着泡沫。同时,过度的采砂也使河道出现了许多的深坑,水流经过形成旋涡。天然水上乐园,不复存在。

图片
图片

沙溪河中的采砂船及运输车辆

图片

丢弃在河边的生活垃圾

图片

直排的污水

焕发活力与新姿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水环境质量位列全国第24名,福建省第1名,是全省首个进入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前30位”和“水质变化情况排名前30位”双榜单的城市。

图片
图片
图片

      治水而兴,碧水潺潺。这一条美丽的沙溪河,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三明人,如今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将三明的经济、文化带向全国,走向世界。


来源: 三明档案

新媒体编辑:张锡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