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普技、以技兴茶! 来看三明科协人的“生茶之道”

e三明   2021-05-20 16:28:30  三明市科协    阅读

三明青山叠翠,茶韵飘香。

“你瞧,茶树已有半人高了,嫩茶芽儿鲜翠欲滴,这可多亏了科协组织的帮忙!”看着长势喜人的春茶,尤溪县云富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阮礽探欣喜地说。

近年来,三明市科协坚持抓党建促发展,以“科技e服务,党员当先锋”为抓手,依托当地丰富的茶资源优势,积极化身“茶业经纪人”,深入探索“科技小院+学会+科普教育基地”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推动实现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统筹推进三明茶科技、茶产业、茶文化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谱写“三明实践”茶文章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小院:茶科技的赋能者

“过去守着好山好水,发展却不尽如人意,说到底还是技术不够硬。”阮礽探深有感触。尤溪县作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茶树良种覆盖率超95%,其产茶历史悠久,茶类品种丰富,为茶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然而由于缺少专业技术指导,产品质量得不到科学管控,茶叶品质良莠不齐,外加行业标准亟待完善,茶产地溯源鉴别技术存在挑战,茶叶品质提升缺少针对性措施等问题,影响了茶企业打响品牌、做大规模。

中国农技协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调研尤溪红茶科技小院种植基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实现一体化发展,三明市科协积极履行科技服务企业职能,多次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茶企调研,收集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指导并帮助尤溪县光兴茶业有限公司和云富茶业有限公司申报组建了“尤溪红茶科技小院”,主动联系福建省农科院、福建省农技协、福建农林大学茶业科技与经济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博士、研究生入驻“科技小院”开展茶产业科技创新、技术指导、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四位一体”服务帮助茶企业有效突破了技术瓶颈,解决了产品提质难题,形成了专家与农民零距离、科研与生产零距离、育人与用人零距离的“生茶之道”。

福建尤溪红茶科技小院

为找出影响红茶感官品质的关键变量,扩大地域性优势,提升品牌竞争力,“科技小院”依托技术手段构建了福安红茶和尤溪红茶品质成分指纹图谱数据库和香气指纹图谱,建立了红茶品种、产地区分模型,为进一步改良生产工艺,提升茶叶品质提供了技术支持。

种茶之难,难如养娃,有了“科技小院”点对点的帮扶,尤溪红茶这个“娃”不断健康成长,茶叶种植规模日益扩大,从最初的百亩基地壮大到上千亩,先后孕育出“蓬莱”“云富”等系列知名茶品牌,逐步形成茶区变景区,茶旅共发展的全域生态康养茶产业链。

今年初,“科技小院”已写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尤溪红茶科技小院”成功入选“福建省科协科技小院”和“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各地茶产业乘着“科技小院”这趟列车,奋力驶向振兴致富的发展道路。

学会:茶产业的指导者

“坚持把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两头抓好,严格控制茶园有机肥和复合肥的使用,在保障茶产量的同时做到茶园土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加强茶叶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过程中风险点的排查管控,能有效提升三明茶品质。”在福建省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清流综合试验站,三明市茶叶学会理事长杜起洪正在为茶企业负责人授课,像这样的技术指导对杜起洪而言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近年来,在市科协科技社团党委的引领下,三明市茶叶学会以“服务茶人,服务茶企”为目标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各项茶事活动。在杜起洪的带领下,茶叶学会先后深入尤溪、大田、永安、泰宁、沙县等地举办茶叶生产技术专题讲座,与当地茶企茶农交流分享茶叶种植采收、加工制作、包装运输、储存销售等方面先进经验技术,无偿提供茶制品感官评审服务,为企业拼配成品茶提供参考意见。同时,坚持以“绿色茶园”为基本理念指导茶企改良无害化生产方式,帮助多家企业实现技术革新,扩产增收,迎来发展新机遇。

三明市茶叶学会在生产车间指导机械化制茶

为提高茶产业竞争力,引导茶企在产品标准化建设、科技创新、品牌打造等方面下功夫,三明市科协机关党支部与茶叶学会共同举办了“家乡自有茶醉香”沙龙论坛,为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作茶树新品种与良种法、白茶加工、东方美人茶加工、三明茶树种质资源分布情况等10余场专题报告,为沙县红边茶制定完善了产品、栽培、加工、冲泡等标准,修编并出版了《三明茶志》,协助建立省级现代茶产业综合试验站,成为全省4个“优秀试验站”之一。

邀请三明市茶企参加新春茗品交流座谈会

三明市科协机关党支部举办茶文化进机关活动

那些经常深入茶山茶园、制茶车间的“行家们”,许多都是学会里的党员技术骨干。这些“骨干”跟着市科协党支部和科技社团党委这根“指挥棒”,冲在企业最需要的第一线,为三明茶产业发展挥洒汗水、开疆辟土,让茶产业有了“主心骨”,发展越发有劲!

基地:茶文化的普及者


为持续做实做足“四篇文章”,赓续好“三明实践”科协篇章,三明市科协积极探索多领域科普融合发展新思路,其中将科普教育与生态文明实践相结合的绿色科普教育基地,在全市目前已有37个。

沙县山富茶业和清流苏福茶业作为茶科普教育基地,担负着三明市茶文化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的重任。

三明市科协机关党支部在沙县调研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

在山富茶业科普教育基地的茶文化馆内,琳琅满目的茶器茶具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四周的茶文化墙上记载着厚重而丰富的茶史故事。人们在这里溯茶源、习茶史、赏茶艺、辨茶类、品茶韵、解茶情,享受天人合一茶道雅趣的同时,感悟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苏福茶业的“科普茶园”里,漫山遍野的春茶郁郁葱葱,长势甚好,站上山顶向远处眺望,茶产业长足发展的繁荣景象尽收眼底,这一个个充满生机的绿色科普教育基地,俨然成为三明市以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美好缩影。

三明市科协机关党支部在绿色科普教育基地与茶企交流探索茶文化科普新路

如今,越来越多的生态康养茶园、观光体验茶园应运而生,人们可以在其中体验种茶、采茶、制茶、泡茶、品茶的乐趣,欣赏茶艺文化表演,学习交流茶产业与生物、化学、物理等多学科、全领域知识,感悟养生之道。

“生茶之道”也是“生财之道”,在“科技小院+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技赋能下,三明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在一幅幅绿色画卷中斩获新成果。

来源:三明市科协 作者:王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