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 Zheng Li Shi Shang De Jin Tian
长征历史上的今天
当日,红三军团从泸定桥过大渡河。紧接着,负责殿后的红九军团跨过泸定桥。至此,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天险大渡河。红军从泸定城出发,继续北上。在天全河击溃川军杨森部的堵截,陆续占领天全、芦山、宝兴等城。 红一军团政治部编印出版的《战士报》,在“我们铁的红军,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勇敢精神,扫平一切当前敌人!”的醒目大字标题下,报道了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的事迹,并刊登了强渡大渡河勇士们的名字。他们是: 一营营长孙继先; 二连连长熊尚林; 二排排长罗会明; 三班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表克,战士张桂成、萧汉尧、王华亭、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 四班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士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 中革军委在泸定桥头召开庆功大会。中革军委主席朱德为红一军团红二师红四团颁发了写有“奖给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的锦旗,为夺桥的22名突击队员发了奖品。勇士们每人得到了写着“中革军委奖”列宁服一套、一个日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一个搪瓷盆和一双筷子,这是当时中央红军战士所能得到的最高物质奖励。 “飞夺泸定桥22名勇士”的大部分姓名已经无从查考,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战史》留有姓名的仅有5人:红一军团红二师红四团二连连长廖大珠、政治指导员王海云、党支部书记李友林、副班长刘梓华,三连党支部书记刘金山。在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内,这5个人的名字被分别镌刻在5根石柱上。没有勇士姓名的17根花岗岩石柱未刻一刀,未着一字。无名而胜有名,无字胜有字。这5人中,只有李友林、刘金山、刘梓华3人留下照片,且活到新中国成立。 飞夺泸定桥油画 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胜利,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的通道,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正如有人所评说的:“红军在此夺取的不仅仅是光溜溜的13根铁索,而是夺取了整整一个时代。”这13根铁索,托起了一个新中国。 这102米长的桥面距离、一分钟的行程、13根铁索,是长征史诗的浓缩,是英雄传奇的见证,是军魂国魂的凝聚。 后来,有人歌颂道:“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几十年后,党和政府在泸定县建起纪念馆。年近八旬的聂荣臻元帅还送来了题词“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 红四团政委杨成武也提笔,写下四句话,表达对战友的怀念:“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 泸定桥也因毛主席的诗句“大渡桥横铁索寒”而名扬中外,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首批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当时,有人撰文断言:“自朱毛西窜,曾渡贡水、章水、来水、潇水、湘水、清江河、乌江河、赤水河、白层河、黄泥河、金沙江,然无有过大渡河之奇妙者。洪杨之役,翼王石达开西行至此,天有意绝洪杨之运于此。今朱毛至此,完全通过,此天有意保留朱毛残部,不欲根绝,必有好戏在后面。” 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中革军委作出了兵分三路迅速夺取天全、芦山,实现同红四方面军会合的部署。具体内容是,以红一军团(欠红五团)及红五军团为右纵队,归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指挥,取道胡庄街、凉风顶、石坪(今泗坪)、小河子(今蒙河)及其以西平行路,向芦山前进;红三军团、军委纵队及红一军团红五团为中央纵队,以战备姿势取道化林坪、大林头、水子地向天全前进;红九军团为左纵队,一部接替泸定桥防务,而大部与红一军团一部由泸定直向天全前进。 当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副主席陈昌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联名致电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及”三人团”成员之一的毛泽东: 一、我们已派一小队向西南进入懋功与你们联络,你之先头部队确联络后,请即指示以后行动总方针,我方情况请问我先遣之指挥员同志,即可得知大概也。 二、四川一带情况有利于我们消灭敌人作战巩固之后方根据地,确是兵心分X把握的。 三、一切详情以后再说,特先数语,略达大概。 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以来,中央红军八个月英勇奋战,先是期望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未成。 遵义会议后,以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作为战略目标,用了近5个月的时间,终于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可想而知,中央红军此时是多么的兴奋。 来源:《红军长征史》、根深叶茂教育微信公众号 新媒体编辑:徐丽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