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实时销售额、
菜品销售排名、
区域小吃门店数……
7月10日,
在位于沙县小吃中央厨房展厅的信息化平台上,
一个个跳动的数字实时显示着
深圳市2000多家试点门店的数据情况。
李晋 摄
2019年以来,沙县开展小吃数字化建设,引导人流、资金流、数据流回归,已在北京等6个城市进行数字化经济试点,1600多家门店数据回流沙县总部。在此基础上,今年,沙县小吃集团在供应链配送、仓储分拣、客户端等层面进行了升级改造,在深圳试点期间日订单量超过1000单,日营业额在30万元左右。
“新系统主要解决食材供应链前后端畅通问题,试点期间各门店食材成本平均降低20%以上。”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中心数字办主任谢建海介绍,目前平台已逐步向全国沙县小吃标准门店推广。
信息化平台建设是沙县小吃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沙县人开始大规模外出前往全国各地经营小吃。凭借着方便快捷和“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的低价定位,沙县小吃迅速占领了街头巷尾。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沙县小吃原有单家独户的经营模式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
2016年,沙县通过引导小吃规范化发展、推广加盟连锁模式、打造产业链等方式,推动小吃产业转型升级。
“进货只需通过手机下单,子公司会统一配送,价格还比市场便宜。”在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子公司138店业主连超境已经陆续开了3家标准店,改造升级后的店铺,营业额翻了一番,让他切实感受到了转型升级带来的实惠。
变革孕育生机。目前,沙县小吃已在全国成立23家连锁子公司,发展连锁标准店3000多家,还走出国门,在美国、日本、法国等国相继成立沙县小吃集团合资子公司,门店遍布62个国家。
沙县小吃日本高田马场店 毛伟明 摄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考察,详细了解沙县小吃发展现状和前景,他指出,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大家铭记在心,积极践行。今年,沙县区从抓好标准化建设、推进连锁化经营、加快产业化进程、拓展国际化空间、提升数字化水平、强化组织保障等六大方面着手,在新起点上推动小吃产业做大做强。
从地方特色小吃发展成为年营业额达500多亿元的大产业,如今的沙县小吃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原料生产、物流配送、餐饮服务、文旅康养等在内的产业集群,带动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长到2020年的21855元。
一业兴百业旺。小吃产业不仅让老百姓鼓了腰包,也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综合治水改革、农村金融改革等改革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率先在全省推出“林票”改革,已在36个村发行林票超6000万元,去年林农人均涉林收入约6100元,是第一轮林改前的8倍;持续开展综合治水改革,整合总投资29.32亿元的97个治水项目,实施河道生态治理200余公里,让沙溪两岸水清岸绿;创新“三票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唤醒农村“沉睡”资源资产……一项项生动的改革实践在沙县落地生根,助推沙县区走出一条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作者:沙县记者站 许 琰
新媒体编辑:李雨青、徐丽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