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鱼,和气生财!

e三明   2022-02-10 15:02:40   阅读


“初二下午就开工了,从漳州调回来了一批乌鱼、鲫鱼,今天凌晨3时开市。”2月3日大年初三,在大田县三角亭过渡市场里,经营鲜活水产品批发的个体户范玉珍,和店里的员工一起把鲜鱼分开打包,送到城区的部分商场超市和乡镇批发点分销。

QQ截图20220210110410.jpg


年年有鱼  生意兴隆

活鱼批发店面积约 80 平方米,室内分上下两层,共修筑了12个大小不一的水池。每天中午,从漳州等地运来的草鱼、乌鱼和鲫鱼等鲜活的水产品,临时放养在水池里。批发店给顾客提供现场杀鱼服务,工人不仅把鱼鳞刮干净,还得把鱼肚里的污血洗干净,把鱼肉代切好。

店门口,3个工人忙得不亦乐乎,把活蹦乱跳的鱼装进充气塑料袋,打包好后分批搬上零担车寄往乡镇,给当地的个体户分售。一部分鲜活的鱼被送进城区超市,专供商超生鲜货架。

“本地的风俗习惯,老百姓过年讨吉利年年有余,鱼越大条越好卖。”翁振清从凌晨4时参与营业,忙到傍晚6时才回家休息。生意伙伴范玉珍介绍,活鱼批发和零售兼营,多年来得益于老顾客信任,所以生意稳定。一整年下来,她只有在正月初一停业休息,初二下午紧接着进货,为初三正常营业做准备。

“现在市场食品供应充足、种类丰富,超市过年不‘打烊’,市民买菜很方便。”范玉珍满面笑容,“生活好了,大家对饮食的要求更高,居家消费和酒宴开始倾向于肉质更鲜美的海鱼。”10年前,他们批发店在临近除夕时,每天就能卖出2万多公斤淡水活鱼。


喜庆丰收  市场长盛

“鱼代表财富和福禄,象征了丰收,年年有鱼就是老百姓希望每年都能有多余的财富和粮食剩余下来。”1996年,24岁的翁振清从老家华兴镇仙峰村来到县城,租住在满田春农贸市场里卖菜,虽然人生地不熟,缺乏资金,但活鱼市场让他看到了发展前景。

一天早上,隔壁卖鱼的摊主进了一批鱼卖不掉,开玩笑地问翁振清是否要接手,可以连带摊位便宜转让给他。翁振清立即和摊主谈价格,早上盘下了摊位,下午开始卖鱼。“有人买鱼,说明这个行当就能生存下去。”经营之初,顾客都是散户,但翁振清很满意。他不贪便宜、不宰生客,有时候发现顾客买鱼钱多给了,就追上去还给别人。

两年后,翁振清结交了一批固定的客户,同时揽下了县城大富华酒店、金溪酒店等酒家的鲜鱼供应。当地人遇喜事办酒席,鱼是宴会必上的一道菜,酒家每天都会在翁振清店里购买数百公斤的鲜鱼。

为了挑拣到品相好的鱼,翁振清每天起早贪黑,骑着三轮车到县城附近的鱼塘收购活鱼。小鱼塘养的鱼产量有限,一个鱼塘几天时间就被收购完了,种类和品质都无法保证。1999年,翁振清有了一定资金后,开始思考做淡水鱼批发。他租下一间店铺垒砌鱼池,多次到三明、永春、泉州、漳州等淡水鱼批发市场了解详情,最后,把福建省内最大的淡水鱼批发市场漳州,列入目标。

“刚开始时人生地不熟,我就泡在漳州批发市场里,和批发商混熟了再磨价格。”头一回,翁振清带回了5000公斤的草鱼和鲫鱼,热门水产品在大田市场非常畅销。


联袂发展  共同致富

养鱼期盼富足,卖鱼带来幸福。范玉珍夫妇家在县城,看到了卖鱼带来的商机,也在市场开了家淡水鱼批发店,双方为了抢占客源打起了价格战,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斗便是6年,打得两败俱伤。

翁振清说,淡水鱼价格不高,利润空间非常有限,赚的是口碑。最后,两边的资金都扛不住了,坐下来握手言和谈合作,两家店合并取名活鱼批发店,并延续到现在。合并后的批发店,把大田本地养殖的淡水鱼全部承包下来,还到江西九江和湖北等地采购鲜鱼。

从2005年至2012年间,大田县内市场的淡水鱼几乎都来自他们店铺,乡镇分销商骑着摩托车来载鱼,60 多辆车每辆载100多公斤鲜鱼,有时一天载了3趟。“2008年前后,我们的活鱼批发量超过了永安市场,就连安溪、泉州、德化、永春等周边县市的批发商,都到大田来找我们供货。”翁振清经常到县内湖美水库、坑口水库、六角宫水库收购鲜鱼,还对渔业养殖有所了解,又到建设镇元山水库投资,采用网箱养殖淡水鱼。

后来,他又带上亲戚到湖美、香坪、六角宫等地承包水库养鱼。翁振清的活鱼批发业务遍布三明市区、永安等地,现在三角亭过渡市场的活鱼批发店,只是他批发线上的一个分销点。

靠养鱼和卖鱼获得了巨大成功,翁振清得到了丰厚的收益,和一起创业的亲戚们在家乡建起了漂亮的小洋楼。“我的房子在‘七彩仙峰’景区边上,正着手做农家乐,主推‘全鱼宴’。”近年来,仙峰村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回乡创业。

2019年,翁振清把生意交给儿子翁作霖,回到家乡当选为宗亲理事会副会长。他动员各方力量整合起各种资源,在村里和乡亲建起了集水上休闲、梦幻童话、健康养生为一体的浪漫小镇。

春节期间,翁振清组织村民把农家饲养的土鸡和土鸭等土特产,销售给前来游玩的游客。“我们在景区推销观赏鱼和放养活动,推广锦鲤嬉水寓意幸福美满的吉祥文化,推动鱼市多向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大田记者站  林生钟  苏  钰  文/图

新媒体编辑:张锡帅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