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远亲不如近邻。”
古籍《周礼》云:
五家为邻,
五邻为里,
邻里相洫。
这在我国
有着厚重的文化传统,
正像老话说的,
“千金买宅,万金买邻”
“邻里好,赛金宝”等,
这些脍炙人口的俗语,
折射出了中华民族
对于邻里关系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核心家庭时代,人们从过去那种“群居”生活过渡到私密性较强的现代社区生活。如何正确处理好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是当下的一个重要话题。
记者在市区就这个话题作了采访。
因此,在古人心目中,邻里关系的地位与价值是仅次于血缘宗族关系的较为重要的地缘关系。唐代诗人王勃留下著名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用“知己”和“比邻”来相对,反映出当时邻居关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在汉朝,为创造和谐邻里关系,统治者想尽了各种办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举荐制。意思是你要想做官必须和邻居搞好关系,虽然到后来举荐制变质为名门望族之间互相抬举的现象,但在一开始,对邻里关系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邻里矛盾的发生,大多是从小事开始的。
一袋垃圾摆放位置的不当、一辆自行车没有按规定区域停放、深夜看球电视声音过大等这样一句善意提醒就能解决的小事,却因为无法正常沟通,或许成了一场邻里之间“骂战”的导火索。
“现在无论是购商品房还是福利房都有随机成分,找邻居,找的是运气。”家住市区新龙社区的刘阿姨告诉记者。
对于邻里交往,她深有感触:“我们社区有一位吴奶奶,是个热心肠。去年夏天,隔壁楼上一住户的空调水落在遮阳棚上,每天夜深人静时,‘滴滴答答’的声音特别清晰,吵得睡不着觉。后来,还是吴奶奶自己掏钱买来皮管,让那家住户接空调水管,还讲了一番道理。”
说到此处,刘阿姨指着前面的一面提示有“路面维修”的纸板说:“看到这纸板没?这是我们吴奶奶担心路人夜路看不清,特意加上去的,社区有我们吴奶奶,我运气好着呢!”刘阿姨笑着说。
山水御园小区业主陈先鹊是社区里的另一位“名人”。
2019年春节前,小区物业公司撤走,小区在居委会的领导下成立临时物管会。这时,身为小区楼主的陈先鹊站了出来,深入居民家中积极为居民排忧解难,暂行管理之职,缓解了居民生活上的不少矛盾。
“小区居民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爱找陈楼主商量,他也会认真帮助出主意、想办法,真是个贴心人。”和他同住一栋楼的云女士说。
这是家住小区的陈礼统看到类似新闻后受到启发而放置的。“电梯按钮使用频繁,用纸巾隔着按,也是对大家的保护。”陈礼统说,“疫情防控当前,我们能做的就是这点小事,也算是为社区事务贡献一份力量。”
微光志愿服务队的队长陈礼统说。除了社区服务之外,微光志愿服务队也积极参与扶贫帮困、环境保护、助残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
“真情常在,正因为有了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的帮助,我们才感到安心。”小区居民张大爷说。
志愿者指导社区市民核酸检测。
近一两年来,社区里由40多人组成的微光志愿服务队,在防疫一线全力开展服务,他们分赴小区门岗、核酸采样点,开展秩序维持、物资运送、垃圾清运等志愿服务工作。
“因为疫情防控,小区里住户与住户之间的互动也频繁了许多。多亏了志愿者的送货,今天帮忙递个针,明天帮忙送包纸,那都是常事。”清晨早起锻炼的孙阿姨笑着说。
小区居民互帮互助
收获满满的邻里情,
拉近了
业主之间的距离,
使原本
不太熟悉和往来的
业主们
团结在一起。
在这里,
“远亲不如近邻”
得到最好的体现。
记者:吴佳霖 通讯员 马鸣鸿 文/图
新媒体编辑:王丽华 陈昕洁(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