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尤溪古建筑壁画展在尤溪县博物馆展出,113幅来自尤溪各地古建筑壁画摄影作品,色彩斑斓,画面生动,每幅都有精彩故事,都有深远意蕴,观者驻足流连,赞叹不已。



尤溪历史悠久、文脉兴盛,素有“千年古县”“闽中明珠”之美誉。当地散落着大量壮观奇特、装饰精美、黛瓦相连的珍贵古建筑,它们矗立于青山绿水间,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生命,朱子理学思想也由此生生不息并远播四方。
尤溪县梅仙镇经通村古建筑群
“尤溪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处——桂峰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玉井坊郑氏大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29个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1处90个点、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点564处。”
尤溪县博物馆副馆长黄春霖介绍,这些年,尤溪文博人致力于系统的文物普查,发现在尤溪各乡镇众多古建筑中存有大量的平面彩绘和灰塑彩绘壁画。
壁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曾被广泛运用于建筑的装饰和美化,是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点睛之笔。若说古建筑是珍藏在山中的珍宝,那么壁画就是这些珍宝中的精华。
充满智慧的古代工匠们在墙体上批灰打底、绘图放样、设色涂刷,使用氧化铁、氧化铜等天然颜料,调制出红、白、蓝、绿、黄、黑、紫等缤纷色彩,进行特殊的灰塑、彩绘,时至今日尤溪不少古建筑壁画仍然鲜艳如初。

尤溪众多古建筑中的檐口、屋脊、山花、雨埂墙、内隔墙等处皆有壁画,历史典故、戏曲故事、名人轶事、瑞兽飞禽、花鸟鱼虫、传统纹样等均入画中。然而,比古建筑传统技艺更让人惊叹的,是古建筑壁画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经通村延陵堂上的巨“福”壁画
众多壁画中,大大的“福”字壁画最引人注目,也最彰显主题。
“这是一幅字里藏画的‘福’,原作悬挂在梅仙镇经通村‘延陵堂’的正厅,4平方米巨‘福’,远看有点‘花哨’,走近细看,这幅字里的丰富内容让人惊叹。”
黄春霖说,字里画间,“福寿”“庆祝千秋”字样、兴旺的人丁和众多的寿礼,把古人对“福”的向往完美诠释。“福”字两侧,还有模仿朱熹手迹的一副对联:“行仁义事,存忠孝心。”这是先祖告诫后人,唯有如此,方能得福。
经通村古建筑群大多建于清乾隆至光绪年间,建筑风格均为单檐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历经风雨,让有些古建筑破败不堪,几近坍塌。2017年,在外创业的乡亲吴锡孝不忍看着这些寄托乡愁的老屋就这么消失,个人捐资90余万元进行修复,让这个古建筑群重焕光彩。同年,经通村入选福建省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列入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被县里确定为“老屋拯救示范基地”。

上书“读圣贤书”“学忠孝事”的引蚊救主和童子拜寿图,画面饱满,设色鲜艳,也同样是祖辈对后辈行事的家教家训。这幅画出自玉井坊郑氏大厝。
“诗书宜广读”壁画
“诗书宜广读”“寒窗苦读 梅月高中”“状元贺寿”“荣归故里”“状元生下状元郎”等等,则是希望后代子孙能够饱读诗书,学优而仕。
“凤求凰图”“喜宴连连”“天仙配”“状元赴任别夫人”等,是对夫妻和睦、子孙家庭的美好向往。
“富甲天下”“富甲一方”“高官厚禄”……是对财富的向往。
“神仙贺寿”“麻姑仙桃”“麻姑献寿”……对健康长寿的向往,古今不变。
“对弈怡情”“高士对弈”“其乐无穷”“钟子期听琴——高山流水得知音”等,向往闲适高雅生活。
此外,还有历史典故“陈世美与秦香莲”“李白醉酒”“刘海戏蟾”“象耕鸟耘”等。
“这些壁画展现了尤溪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也饱含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感,寄托了人们对圆满、和谐人生的极致追求。”
黄春霖说,此次展览将延续到月底,引领群众“寻福”“享福”“造福”,从古建筑壁画中汲取文化力量。
尤溪记者站 吴振湖/文 梁文斌/图
新媒体编辑: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