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丨林地变“金山” 林改路越宽

e三明   2023-03-26 22:58:28   阅读

走进沙县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服务窗口前摆放着林权证、林地经营权证、承包权证、流转的经营权证4张见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历史的证件。一旁的服务告知单被打印成不同颜色的折页,从林权抵押登记审批服务到各类资金、项目申报,为前来办事的林农提供便利。

图片

这个成立于2015年的林业服务平台,集评估、收储、登记、交易、咨询等功能于一体,成为沙县区乃至全三明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枢纽。

图片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

沙县区凤岗街道际硋村林农魏发松是这里的常客了,每过一阵子,他都会来这里办理林木挂牌交易。但是2021年3月23日这一天,他终身难忘。

“总书记问我,山是什么时候分的,有没有间伐过、贷过款?收益怎么样?来办事是不是‘来就能办’?林地评估了多少钱,容不容易卖得出?”回忆起两年前遇见习近平总书记时的场景,魏发松仍然历历在目。

当时,魏发松准备流转自己的116亩林子。后来经过工作人员评估,以57.9万元在中心挂牌。“总书记问得很细致,看得出来他对林业很了解,对林农很关心。”魏发松回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心里总是感觉暖融融的,“总书记还祝我卖得顺利。”

除了对林农嘘寒问暖,习近平总书记还欣慰地说,三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很有意义,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作为林改重要策源地,沙县一次次在林改进程中当起了先锋。对于林农而言,林权交易省心又省钱。不到半个月,魏发松的这片林子就在招标会上以68.8万元的价格流转了出去,实际成交价比挂牌价高了10多万元。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总书记的话语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以往我们只会计算直接砍树能挣多少钱,现在也学会了算长远账。”魏发松说,以往林木采伐似乎是林地资源变现的最佳路径,但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去年来他开始大胆探索和尝试“不砍树也能致富”的路子。

魏发松把目光投向了林下经济。去年,他租下位于沙县区马岩山庄的300亩林地,林下种植草珊瑚、黄精、穿山龙、牛奶根等中药材。

“这片林子每亩地有60棵杉木,间隔密度刚好,阳光、水分充足,满足多花黄精等林下作物的生长需要。目前来看,黄精小苗长势喜人。”魏发松介绍。

图片

在沙县区,发展林下经济为农户带来可观的收益。(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林下经济是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等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利用、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杉木10年左右可收获直径10公分至15公分的小径材,真正成熟需要20多年。而林下作物成熟时间短,像多花黄精三年时间左右就可以收获。”魏发松介绍,通过实施科学采伐,发展林下经济,可以缩短林业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经过测算,这批林下作物可实现增收20余万元。


林改之路越走越宽
与魏发松一样尝到林改甜头的还有沙县区高桥镇新坡村的林农张祖暖。

两年前,张祖暖在林权流转交易服务窗口办证时遇到了来闽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

“总书记问我这次流转了多少亩,办证要不要收费,多久可以拿到新证。”张祖暖依然记忆犹新,“这让我更坚定了要将林业当成产业来办的决心。”

图片

沙县区高桥镇新坡村林农张祖暖在自己的林地里测量林材的直径。(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当年10月,张祖暖与沙县官庄国有林场签订合作造林协议,以一块112亩采伐迹地的经营权入股,国有林场负责这片山场的全程管理。待林木成熟采伐后,张祖暖可以坐等分红。

“这是我第一次把林子交给别人。”张祖暖坦言有些难以置信,造林、护林、管林都交给官庄林场,自己只需要提供林地。“用林权到交易中心换成林票,林票又可以到银行换成钱,继续投入到营林造林中。”张祖暖对未来充满希望。去年,他再次拿出100亩土地,继续与官庄林场合作造林。

这就是我市为解决“单家独户怎么办”难题,正在探索的“四共一体”(股权共有、经营共管、资本共盈、收益共享)专业化联营新模式。

如今,循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市不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林权交易也越来越方便了。

去年9月,在原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揭牌,成为我省首个区域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

“目前,交易中心已实现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业类知识产权流转以及林权流转、林产品供销、农林物资(服务)采购等五个品种的交易和服务。” 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林强说。

下一步,公司将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围绕我市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机制的探索,推进以林票、碳票为主的生态权益类产品交易,努力打造一个“立足三明、辐射全省、接轨全国”的区域性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

自9月26日开业以来,公司累计挂牌林业项目485宗,总体成交率77.71%,成交总金额超过2.2亿元;转让方累计实现增值收入3000余万元,节约资金257万元。 




记者  朱丹宇  沙县记者站  许琰

新媒体编辑:曹珂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