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烟火》 热议(二):天上的念想

e三明   2023-04-06 21:55:18   阅读

图片

摄影:科比   






4月3日,三明原创音乐剧《幸福的烟火》在三明影剧院上演,该剧由中共三明市委宣传部、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沙县区委区政府主办,上海歌剧院、三明市歌舞剧院、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演出。


该剧围绕沙县小吃从业者林茂生一家的生活变迁展开,塑造出沙县小吃业主群像,刻画平凡人的点滴幸福,传递出三明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感恩奋进,勇毅前行,奏响沙县小吃产业转型升级和沪明对口合作的时代强音。



天上的念想


罗联浔



“可我总觉得,人都是在地上生活,可是在心里,得有些天上的念想。”


这是原创音乐剧《幸福的烟火》的一段歌词,是那个曾在上海金贸大厦地下停车场做保安的年轻人罗成义的心声。


这个“天上的念想”是什么?是金钱,是社会地位,还是温暖的家?抑或是一种追求、一种信仰?


想留在上海的林夏至,在因户口问题无法找到如意的工作时,苦闷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从一定程度上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也许因为年轻,总是会向往美好”“摩天大厦玻璃幕墙,却没有我的一扇窗”。


向往美好、向往幸福——这是《幸福的烟火》引发我思考的结果。我以为好的音乐剧不仅要给人带去快乐,还要能带去思考,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幸福的烟火》以沙县小吃从业者林茂生和儿子林夏至之间矛盾的产生、化解为主线徐徐展开。20多年前,沙县夏茂镇俞邦村人林茂生因为投资失利,带着妻子吴慧珍远赴上海开沙县小吃店,把年幼的儿子林夏至留在了家里。为了多赚钱还债,夫妻两人多年没有回家看望儿子,吴慧珍也终因积劳成疾去世,进一步造成儿子对父亲深深的误解和严重的隔阂。


这一隔阂的化解,得益于林夏至的女朋友韩笑笑。韩笑笑是乐观开朗、青春阳光的上海女孩,家境优越,但父母常年在外经商,一个人在上海住着空荡荡的大房子,一直向往生活的烟火气和家庭的温暖。那天她在林茂生开的沙县小吃店吃饭时,把装有简历的包落在了座位上,当她带着林夏至来找包时,发现林茂生是林夏至的父亲。在知道他们之间的误解、隔阂后,她努力帮助化解,而且通过帮助林夏至过生日一事,成功地让他们父子“团圆”。


在这一主线外,《幸福的烟火》还穿插了陈秀珠、罗成义、香奈儿、李玉林、顾晓晖、苏雪阳等人的故事。陈秀珠既是“小三线”建设时期支援三明的上海人后代,也是沙县小吃同业公会驻上海联络处的主任,为在上海的沙县小吃店提供各种服务,希望沙县小吃产业在上海推得更开、发展得更好。罗成义、香奈儿、李玉林、顾晓晖、苏雪阳等都是到上海谋生的外地人,他们是外卖小哥、程序员、上班族、沪漂等等,在上海努力地摸爬滚打,希望早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幸福的烟火》不论是主线,还是辅线,都紧紧围绕人们追求美好生活这一中心,通过不同角色、不同方式来表达同一个“念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该剧就是以上海的一家沙县小吃店为阵地,通过戏剧表演、声乐歌唱和舞蹈动作等艺术手法,充分展现了一群外地人围绕着这一“念想”,在上海谋生、奋斗的酸甜苦辣,成功塑造了沙县小吃从业者林茂生善良隐忍、勤劳坚韧、向往美好生活的性格特点,同时还成功塑造了吴慧珍、林夏至、陈秀珠、韩笑笑等一群性格鲜明、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幸福的烟火》正是通过这一共同的“念想”,把上海和三明连在了一起。在党的领导下,上世纪三明的城市建设、小三线建设等等,得到了上海的大力支援,数以万计的上海子弟携妻带子,远离都市到一片荒芜的山区,而且在这里安家落户,为三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剧中的陈秀珠就是他们后代的代表。随着改革开放,人们追求这一“念想”的愿望更加强烈,遭受投资失败的林茂生背井离乡远赴上海,就是一个缩影。不论是过去上海支援三明,还是后来的三明人远赴上海做沙县小吃,都是人们对建设美好生活、追求幸福生活的不懈奋斗,不同的只是时间和形式。


2022年5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支持上海与三明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再一次把上海和三明连在了一起。


上海与三明确立对口合作关系以来,沙县小吃日益成为联结两地人民的一条重要纽带。截至目前,沙县小吃在沪已有4000多家门店,1.2万从业人员,年营业额超28亿元。


应运而生的《幸福的烟火》,不仅是首次以音乐剧的形式讲述沙县小吃与时代相向而行的故事,还是沪明两地联手打造的原创作品,更是沪明两地促进交流协作、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具体举措。为了更好展现人物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上海歌剧院来的剧组,先后到沙县小吃民俗风情馆、小吃科技文化馆和小吃产业展示服务中心等地,通过实地参观、听取介绍的形式详细了解沙县小吃的发展历程、民俗文化、小吃产业发展现状、品牌战略、管理经验等。沙县小吃从业者林茂生的演员陈朝宾,更是每次彩排结束都会走进小吃店,认真观察小吃店老板的动作、神态,不断打磨精进角色,让自己变成一个开沙县小吃的店老板,然后演出自己。


我似乎从《幸福的烟火》的创作、排练、演出中,看见了当年上海支援三明的身影,看见了新时期沪明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气象。有这样机遇、这样的深情,我们相信新时期的沪明合作一定会再续前缘、再谱新篇,共同携手努力,共同实现林茂生们的“天上的念想”。 


(作者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新媒体编辑:黄明洋

来源:三明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