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便利、柔软舒适,是当下许多消费者选购鞋子时的主要参考标准。为了迎合这一消费需求,一个名为“踩屎感”的标签在鞋类售卖市场横空出世,不论是居家穿着的拖鞋还是外出常见的运动鞋,都能在产品介绍中见到它的身影,“云朵般的触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争相购买。
那么,这类“踩屎感”的鞋子真如商家宣传所说的适合所有人吗?如此柔软的鞋底设计,对我们的脚部及腿部关节又是否友好呢?
“踩屎感”成选鞋新潮流
“平常工作穿着高跟鞋太累了,回家当然要换上又软又舒适的鞋子。”因为工作需要,市民黄女士每天上班都得踩着高跟鞋,一整天下来,给她的双脚增添了不少负担。今年3月,在同事推荐下,她在网上购买了一双带有“踩屎感”标签的厚底拖鞋,柔软的触感让她瞬间爱上了这种拖鞋,立刻又下单了3双,给家里人都安排上。
事实上,与黄女士一样,希望通过这种“踩屎感”鞋子缓解脚部压力的市民不在少数,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外面,只要是条件、场合允许的情况下,这类“踩屎感”鞋子均是他们的穿鞋首选。
记者在购物平台搜索关键词“踩屎感鞋子”,商品列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拖鞋、运动鞋这两类,从销量来看,价格在10元左右的拖鞋是消费者最为热衷购买的品类,月销量大多在5000件以上。“柔软舒适,防滑耐磨”,是多数商家打出的广告标语,也是多数消费者选择购买的主要原因。而用户评价方面则是褒贬不一,有用户表示“鞋子很轻便,鞋底软绵绵的,像踩在棉花上一样”,也有用户表示“鞋子质量一般,容易积水并产生异味,不会再回购”。
“踩屎感”鞋子在线上平台的销量持续走高,线下门店的情况又是如何呢?在市区多家商店的鞋类售卖专区,记者看到货架上均摆放了不少外观厚底、触感柔软的鞋子,由于鞋子款式及品牌差异,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店内工作人员介绍,这类带有“踩屎感”标签的鞋子销量基本都不错,每天都有不少顾客到店试穿购买。
那么,这种“踩屎感”究竟是如何形成?其实,这主要与鞋子中使用的EVA材质有关。EVA材质,化学名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是一种具有塑料和泡沫双重特性的合成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老化、耐水、耐臭氧性以及化学稳定性,由它制作的鞋子通常耐磨耐穿,防潮防臭效果好,且具有减震隔热的作用,这也是“踩屎感”鞋子备受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
鞋子真的越软越好吗?
市面上越做越软的鞋子,产品介绍中花样百出的宣传语,让这股追求“踩屎感”穿鞋体验的风越刮越大。但于消费者而言,鞋子真的是穿着越软越好吗?
市民李先生用他的亲身经历给出了答案。去年12月,为了出门散步方便,李先生在网上购买了一双“踩屎感”运动鞋,到手试穿后,鞋子的轻便柔软令他很满意,随后便时常穿着这双鞋出门。但两个月后,他的膝盖和脚后跟开始不时出现疼痛感,尤其是下楼梯和开车时感觉特别明显,去医院检查后发现,罪魁祸首竟是这双以舒适为招牌的“踩屎感”运动鞋。“以前只听说女生穿高跟鞋会伤脚,没想到这种柔软舒服的平底运动鞋也会出现问题,以后还是不敢轻易跟风尝试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李先生依然有些后怕。
“柔软的鞋底虽然能给我们带来短暂的舒适放松,但也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隐患,尤其是太软的运动鞋,会导致足部压力过大、压力分布不均,在进行跑步、跳跃等运动时更容易出现意外。”市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郭立利表示,如果长时间穿着软底鞋,小腿肌肉为了维持平衡,会不自觉使用更多力量,而过软的鞋底无法为足弓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重力过多压在内侧支撑点和后跟支撑点上,会导致足弓逐渐塌陷,进而危害骨关节健康,还有可能引发半月板损伤和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尤其是中老年群体,这类人群由于韧带和关节退化,足部控制能力变弱,所谓“超软超舒适”的鞋子不仅不利于关节健康,还会增加崴脚、跌倒的风险,造成扁平足、足内外翻畸形等问题。
另外,郭立利也提醒广大市民,当脚底开始出现疼痛时,要注意减少运动量,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及时更换软硬适中的鞋垫,以对足底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防止发生二次伤害。如出现经休息依然不能缓解的情况,需要尽早就医,请专科医生给予诊断和治疗方案。
鞋底太软容易摔倒,鞋底太平容易诱发足底筋膜炎,怎么才能选出一双健康舒适又不易摔倒的“放心鞋”呢?
首先,我们需要对脚部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我们的脚底是一个由内侧支撑点、外侧支撑点和后跟支撑点构成的稳定三角结构,通常情况下,穿鞋后由前面两个点支撑一半的力,后面一个点支撑另一半的力。这样稳定的三角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维持足弓形态,也能让脚底的韧带和肌肉更加强劲有力,这也决定了穿鞋时应该穿带2-3厘米鞋跟的鞋,后高前低才能把足弓垫起来。
在鞋型选择方面,运动鞋是保护双脚比较理想的选择。在平常工作和生活中,如果能穿宽头鞋就不穿尖头鞋,能穿坡跟鞋就不穿高跟鞋,当遇到一些必须要穿尖头鞋或高跟鞋的场合,也要尽量减少穿着的时间,避免给脚部带来过大压力。
在鞋底和硬度的选择上,稍微厚底、软硬度适中的鞋子是首选,平时在平地散步时,可穿舒适的软底鞋,需要外出长途爬山时,应选择承托力足、质量坚韧的硬质鞋底,内部的鞋垫则可以选择软一些的款式。
消费者在选购鞋子时,也可以用手摸一摸鞋子的足弓部(鞋底内侧的弓形结构),看是否比前后要高出一些,这样的鞋子对我们的足弓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撑保护作用。判断鞋子的柔软度则可以通过轻轻扭动鞋身,既不能完全扭不动,也不能太过柔软。
当然,选鞋子归根结底还是要结合自己的足部特点。如果是正常足型者,试鞋时鞋不压脚背,前脚有一定摆动余地而后跟不能摆动,走动时脚后跟和鞋帮之间无摩擦感即为合适;如果是脚底内侧足弓弧度小、站立时脚板几乎贴地的扁平足者,应选择鞋底有拱垫、内底较硬的鞋;如果是内侧足弓弧度大、脚板难以贴近地面的高弓足者则应选用更柔软的鞋垫或气垫,减少走路震动对脚部的伤害。
记者 梁梦婷 通讯员 黄黎明 文/图
新媒体编辑: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