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再出发 | 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传承耕读文化 培育文明新风

e三明   2023-04-25 18:06:45   阅读

洋中镇桂峰村历史悠久,自宋淳祐七年(1247)肇基以来迄今已有770多年,整村依山就势、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曲巷通幽、满目皆古,现存明清古建筑39座,是我省古建筑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以耕读传家,尤其崇文尚学,历代儒风不衰,几乎厝厝有书斋、书房。开“蒙”礼、蔡氏家训等传统文化延续至今。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生态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福建省首批“金牌旅游村”。


美丽乡村——桂峰村


传承古韵,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保护古风古貌。在保持基础格局、布局形态及建筑风貌前提下,对现有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开发、利用,完成93号、111号等房屋修缮;开展房屋外立面改造、外墙修复整治、菜园地整治。二是完善设施设备。完成5公里的山洪沟防治工程,预防山洪灾害,提高景区安全防控水平,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以高标准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更换全村自来水管网,实现自来水管网全面覆盖,保障民生饮水安全。三是提升生态环境。完成坑头片区等环境整治,净化村庄环境,加强村庄“四旁”绿化。


房屋修缮前后对比图


古为今用,培育文明新风

一是完善“耕读文化”传统阵地。充分挖掘桂峰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家训文化,建成桂峰民俗展览馆;修缮桂岭戏园、桂峰茶楼、玉泉书斋,引入闽剧表演、茶道文化、对诗文化等,拓展传统文化内涵和外延。二是建设“耕读文化”研学基地。盘活桂峰村原小学教学楼,整合专题陈列管、民俗馆、手工作坊等传统文化场馆,建设可同时容纳200人的集中食宿、会议、写生、摄影等为一体的研学教育基地;围绕“蔡氏宗祠”“蔡氏祖厝”古村建筑,打造“蔡氏名人馆”“蔡氏家风家训馆”,建成以孝廉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场馆;建成蔡岭坊山居等4个新型庭院。挖掘古民居传说,为39座古民居编修“一房一故事”,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传承桂峰村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开展“耕读文化”传承活动。挖掘和传承“蔡氏”民俗文化,整合在外乡贤、宗祠理事会、村老人协会、集福堂理事会等人员,成立“桂峰民俗活动统一组委会”,举办桂峰蔡氏祭祖大典活动和春节迎竹蛇灯、桂峰“古村风情”摄影展、桂峰晒秋节、“晒族谱,传祖训”仪式等重要的传统民俗活动,营造浓厚文明新风;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诚信经营户等评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耕读文化”——晒秋图


继往开来,文旅融合发展

一是科学谋划。先后制定传统村落保护性规划、旅游规划、乡村振兴村庄规划,以全地域尺度统筹村庄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推动全域资源和产业一盘棋发展。二是内活机制。镇、村成立多部门组成的景区管委员,村老人协会、古民居保护修缮协会等民间组织参与维护景区秩序;集中流转闲置老屋,吸引“文创移民”租赁使用,村委会采用“工料法”代其修缮老屋,破解传统村落“保”与“用”难题。三是产业融合。集中流转古村落周边抛荒农田、林地等650亩,打造集生态循环有机种养殖农业、农产品粗加工、休闲游乐观光、农耕体验、农业文化实践教育、养身健康、民俗民宿、农家乐为一体的三产融合生态循环休闲健康智慧农业园,拓展景区体量:打造玫瑰种植产业园,种植玫瑰,生产加工玫瑰系列产品,建设花谷步道、手工体验坊和小木屋,丰富游客体验;打造“庭院经济”,依托已经建成杨信公麦芽糖、随院民宿、蔡岭坊山居、清代茶楼等4个新型综合庭院,进一步培育以“生态休闲观光”为主题,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单个农户为生产单元,种植业和加工业等为主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农闲木桩园



新媒体编辑:欧贝妮

来源:三明市委乡村振兴办、尤溪县委乡村振兴办、洋中镇乡村振兴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