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丨大田近期出版一本书,留存抗战记忆!主编讲述鲜为人知的故事

e三明   2023-06-13 20:24:57   阅读


今年4月,《大田县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1—2册)由中华书局出版。

《大田县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为国家档案局重点档案开发项目“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系列之一,是大田县档案馆第一部公开出版的档案的专题档案选编。全书选用了档案馆藏抗战时期的档案339份、照片103张,篇幅达900多页。内容涉及战时措施、抗战宣传动员、抗战文化、战时民生、抗战援助、阵亡抚恤、侵略罪行和受害损失等八个方面,真实反映了抗战时期大田县开展抗日救国的基本情况。6月1日,记者翻阅两大本厚厚的书,访问了主编李建忠。





640 (2).jpg

2023年4月中华书局出版的《大田县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



30多年整理抗战档案



李建忠是大田县档案馆办公室主任、大田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及文史委员。1991年,21岁的他进入大田县档案馆工作,主要负责整理档案和档案目录抄录。

“当时的档案馆职能基本以档案保管为主,资料被动利用。”李建忠介绍,大田县在1949年6月9日和9月6日经历了两次解放,许多档案毁于匪乱,明清以来的馆藏空白,留下来的民国时期档案只有360卷。30多年来,他默默地整理和研究现存的档案资料。

1998年,大田县档案馆主动开放,将馆藏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服务于民。李建忠发现,馆藏的民国时期照片有1000多张,但还没有整理,大大小小黏在一起非常无序。其中,有大量照片是享誉海内外的闽籍音乐指挥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蔡继琨,一部分是大田本地先贤郑佐国、大田一中首任校长范震生、中共闽西北特委林大蕃等人的,并且还有大田基督教一位吴姓传教士和其家人留下的。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李建忠整理出了大田县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雏形。2019年,县档案馆启动项目申报程序,同时承担了“三明地区抗战档案汇编项目”的组织工作。

“图书原计划在第二年出版,但因为是国家档案局重点档案开发项目,在全国范围内要集中到一整批后才能够统一出版,因此新书刚公开出版发行不久。”李建忠说,书中特别收录了被省档案局列入《福建省珍贵档案名录》的“福建省政府南洋侨胞慰问团照片”,拓宽了史料。

“除了收录照片,书中还收录了大量公文等影印件,对存史资政、为民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大田县档案馆原馆长丁梅芳说。

大田县政协文史委员涂智靖阅读《大田县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后感慨,书中文件的抬头用语“查某月某日”等,说明办公室人员引经据典,工作非常认真,对各种节日纪念活动要求严谨。书中还清晰展现出当时政府和学校机关单位公文,文件内容和格式规范,活动通知文末附有统一的宣传用语,可操作性强。





图片

李建忠在档案室整理档案资料


因档案与蔡继琨结缘



“保存在县档案馆内的一批民国时期黑白照片档案,摄制精美、保存完好,遗憾的是没有相关文字材料说明照片的来源与事由。”李建忠整理照片档案,其中蔡继琨和陈立夫、陈仪等政要的交往照片引起了他的关注。

蔡继琨1908年8月出生在泉州。1932年,他在厦门集美学校高级师范毕业留校任教,后公派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帝国音乐学院学习理论作曲与指挥。期间,以一曲管弦乐“浔江渔火”获得1936年日本国际交响乐曲公募首奖,曾任北洋政府总理、时在东京任驻日本大使许世英专门为其举行祝贺会,并在使馆合影留念。

蔡继琨回国就职于福建省教育厅,任指导员,举办音乐师资训练班培养人才和发展音乐教育事业。抗战局势危急,他组建了“福建省政府教育厅战地歌咏团”,开赴闽南各县阵地进行慰问演出。后重组“福建省政府南洋侨胞慰问团”到南洋宣传抗日,菲律宾著名华人摄影师王钦专门将慰问团在马尼拉等地的活动实况拍摄下来,制成了一本题名为“宣扬国光”的相册相赠。

“这本大8开本的精美相册,是大田县档案馆藏的民国时期照片档案中最为醒目的一卷。”李建忠了解到,1940年2月,福建省立音乐专科学校在战时省会永安正式成立,蔡继琨为首任校长。“他的照片在大田出现,可能是由就读音专的大田籍学生带回来的。”

1998年2月,《三明日报》的一篇报道引起了李建忠注意,福建音乐学院院长蔡继琨率师生深入三明等地进行慰问演出。当年9月,李建忠携带照片档案到福州。面对失散半个世纪的老照片,蔡继琨老人心里悲欢交集。

这批约400张的黑白照片,填补了蔡继琨早年音乐创作生涯、福建音专办学情形、民国时期福建对华侨宣扬抗日救国活动等历史影像的空白。在李建忠建议下,老人请人翻拍了档案中30多张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并放大了一套在学院的联谊厅展览。

“我万万没有想到还有机会看到这些照片,台湾与北京写现代音乐史的人最需要这些历史时期的照片,因为光靠记忆并不确切,而照片上的人和事、时间与地点是最准确的,这对音乐史的撰写是很重要的。”蔡继琨感动地说,通过查阅利用这批照片档案,对其本人、对福建音专校史及社会音乐教育工作深具意义和效果。

李建忠体会深刻,在提供档案利用的过程中,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牢牢地立足于馆藏。档案工作者需具备一定的文史知识和对档案史料的考证能力,充分了解馆藏档案资料的基本构成与主要内容。






挖掘出大量大田记忆



近年来,大田县档案馆注重馆藏民国时期照片档案的整理和发掘工作,按照“人物或专题”进行梳理考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辑相关内容的文章,通过县融媒体等信息平台发布,为推动重建民国时期“蔡公亭”、发掘大田籍中科院院士郑有炓(其父郑佐国)家族史等大田文史记忆,发挥了馆藏照片档案的作用,在社会上取得良好的影响。

“东北大学博导、大田乡贤乐启炽教授通过这些文章,发现了其祖父曾任职民国大田京仙乡时期的照片,为此与县档案馆联系询问有关其家族历史的档案资料。”大田县档案馆馆长林起煌说,今年3月,乐启炽专程返乡到县档案馆查阅相关档案,并查到所需要的若干照片和相关文书档案。为此,乐启炽称赞家乡的档案馆能立足于馆藏,注重照片档案的保管和整理并重,开展有效利用,为地方文史和社会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

“我们做这些工作的目的,本来就是给人们利用的。”《大田县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中涉及集美学村内迁大田的老照片,李建忠几年前提供给厦门陈嘉庚纪念馆。

李建忠自创公众号“燃灯者1945”,发表各种档案资料研究作品150余篇。以《旧报新读》为题,引导读者从旧报中阅出新知,通过昔日报章反映的县情实况,展现历史大环境,发掘地方特色;以《百年集美学村》为题,系列介绍“集美学村”历史缘起。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校长叶维凑在抗战胜利时,作为台湾光复的接收大员担任金门县首任县长;1939年1月至11月在大田任职的县长张文成,到台湾花莲县任县长等。

“这些都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后续有待深入发掘。”李建忠向有关部门建议,现在的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开发建设,应及时收集整理和公开出版相关史料,扩大宣传力度。

5月30日,李建忠原创的《大田民间文书——命比纸硬:一页“命纸”观众生》发布在公众号上,近百张的“算命纸”取材于泉州藏家黄清海先生所收藏的大田民间文书中,反映出中国传统占卜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微友们纷纷点赞和转发。

“现在,继续做《大田文书》的整理和出版工作,计划全套分成14册。”2022年底,大田县档案馆征集了一批明清以来的大田民间文书约5800件,李建忠夜以继日整理。如今这项工作已接近尾声,他说这部图书如果出版,应该是走在县级档案馆的前列。




大田记者站 林生钟
新媒体编辑 徐丽贤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