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2021年3月,在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朱熹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殷殷嘱托,切切期盼。两年多来,南平持续深耕文化沃土,致力用好秀美自然风光、灿烂文化遗存和宝贵红色基因,积极构建以朱子文化为代表,生态文化为基础,闽越文化、茶文化、建盏文化、建本文化、宋慈文化及红色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品牌体系,不断推动闽北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的生命力,是文化自信的“底气”。而文化自信的“底气”,不仅来自传统的辉煌,也有赖于现实的灿烂。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境内,有450多方摩崖石刻,其中13方为朱子题刻。乘竹筏顺溪而行,游玩山水之间,看那岩壁上有楷有隶的字体、大小不一的字形,感受历史印迹与自然山水的相融之美。
记忆、挖掘、传承……早在2015年,南平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便将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制定瞄准于全市140多处朱子文化遗存,以强有力的保护,持续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2017年9月1日,地方“首法”《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自此以后,在“法”的护航中,“传承弘扬以朱子文化为引领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为一个个生动实践——
第一批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评审认定工作启动,并经相关程序后公布第一批69处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名录;
武夷山市先后对刘氏家祠、兴贤书院、五贤井、紫阳书堂、连氏节孝坊等文物古迹进行了修缮,聘请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对五夫文物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延平区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对损坏较为严重的重点文物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其中包括诸多朱子文化遗存有关文物;
建阳区加强对国家文保单位朱熹墓保护,建设监控、报警等安防系统,推动编撰《朱熹在建阳》《朱熹》等丛书,开展区域内朱子文化遗存普查、书院(宗祠)调查等工作;
建瓯启动朱文公祠、五经博士府修缮修复项目,加快推进环溪精舍、建安书院等21个理学文化项目,积极打造朱子理学历史文化街区;
……
特别是2021年以来,南平在摸清历史文化资源家底基础上,编印出版了《南平市文物资源选编》,绘制完成了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分布图,普查登记朱子遗存140余处,其中全市首批69处朱子遗存保护标志设立完成。与此同时,武夷精舍遗址(朱熹园)成功增补为第十批省级文保单位,朱熹墓安防工程等重点文保项目建设列入国家文物局2021-2022年度三防项目实施计划,武夷山屏山书院遗址配合性考古发掘项目完成。此外,南平加快完善提升《南平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提出建设国家级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工作目标,形成“一环(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二核(五夫、考亭)六片(武夷山、建阳、建瓯、政和、延平、浦城)”的传承发展工作格局。
眼下,南平正全面梳理辖域内书院遗迹保护情况及各古书院精神内涵,并将以强化考亭书院核心区建设、延续朱子理学文脉,因地制宜复兴一批既一脉相承又独具特色的古书院,最终实现以古书院为载体、现代书院功能重塑,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印发《南平市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方案》,与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共同举办“两个结合”重要论述学习研讨会,收集不同版本朱子年谱和图像标识,全力打造《大儒朱熹》精品剧目,推动国际儒学联合会在考亭书院设立“朱子研修基地”……
借势发展、借智作为、借力推进,两年多来,南平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拓展朱子文化生态区“一区”和保护、学术、交流、教化、传播“五工程”,着力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标杆”。
犹记得,2021年12月27日至28日,以“新时代朱子学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的首届考亭论坛在南平举办。开幕式上,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存山被我市聘请为考亭书院首任院长,张志强、杨立华等9位学界专家被聘请为考亭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谋定而后动,2022年4月,市委组建了专题调研组,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展调研,并向上报送了《关于请求支持福建省南平市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报告》,中国社科院科研局针对我市提出的五个方面事项逐一提出支持意见。”南平市朱子文化传承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协主席林斌说到,首届考亭论坛的成功举办,正是南平此次“借势、借智、借力”的一次具体实践。
主动推进“高位嫁接”,以全国甚至全球视角,厚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沃土。今年3月,中国朱子学会武夷山研究基地在五夫镇正式揭牌成立。今后,中国朱子学会将依托武夷山基地,充分发挥学会人才、资源优势,开展朱子文化研究和学术交流,更好地展现朱子理学和南平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魅力。与此同时,今年5月,市朱子文化传承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一行到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双方就儒家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推动文化“两创”落地等经验做法进行深入交谈,并将在课题研究、学术会议、公益公开课、文化研修等方面深入协作,通过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共同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顺应时代的传播成为一种必然。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大儒朱熹——走进朱子大型交响咏诵会》作为“福建艺术周”组成部分亮相北京。
经典原文朗诵、配乐散文诗朗诵、感悟歌曲演唱……以朱子理学精髓及文化脉络为主线、以朱子一生的实践活动为辅线而创作演绎的16首曲目,塑造了血肉丰满的儒学集大成者朱子的形象,为首都观众呈现了一场艺术的盛宴,现场观众无不被深情的朗诵、澎湃的演唱、磅礡的交响乐而触动。
艺术佳作“震撼上演”,城市文化“润物无声”。漫游南平,随处可见“卡通朱子”IP形象。“经过8年多的努力,‘大话熹游’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卡通朱子’形象也成为越来越多人认可和喜欢的文化载体。”全国青联常委、“大话熹游”项目创始人之一的雷希颖介绍说,我们积极探索以“卡通朱子”为载体的常态化宣传,推动“数字文化资产”更好“沉淀”,让南平城市形象更具文化内涵和识别特色。
今年正月,在考亭书院集成殿前,一场“敬拜朱子 新春祈福”活动颇受关注,许多身着汉服的市民、游客在鼓乐声中,向殿内朱子像敬献桂枝……“春节祈福,是国人传承了千百年的传统,我们溯源传统,以汉服为载体,通过创新活动形式,更好地加深人们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活动负责人范成忠说。
其实,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特别是朱子文化相关活动,在南平始终“火热”。朱子祭祀大典、“海峡两岸朱子之路研习营”、“朱子敬师礼”、“千年文脉·活源毓秀”朱子文化演讲诵读等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朱子成年礼”“朱子婚礼”“朱子乡射礼”等成为人们追崇的新文化潮流。
此外,为了让历史文化“多渠道”传播,南平编撰完成了朱子幼年启蒙、青年立志、读书入仕、孝亲爱民、著书立说的历史文化故事100集,并在喜马拉雅南平频道展播。同时,推出展示“节气里读中国”“卡通朱子文化IP助力乡村振兴”、朱子文化网络知识竞赛、“书院文化青年说”、“以字读朱子”等文字、短视频、网络专题多元化作品,并成功举办“网络名人看武夷”朱子文化主题采风、“儒风浩荡润古今”网络主题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朱子文化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悠久的历史馈赠了这片土地众多文明瑰宝,慷慨的自然赋予了这片土地秀美山河,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为产业发展特别是文旅产业融合提供了丰富资源。
从引进“大话熹游”文创团队,打造“卡通朱子”城市文化IP,使其成为聚集人气、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和促进发展的强大数字文化动力;到厦门信飞公司、首都师大国培教育等优质资本进入,考亭书院教育培训基地投入运营,“教育经济”做优做活;再到推出“朱子+田园+茶叶+党建”研学线路,研学产业崭露头角……南平市以朱子文化为引领的产业经济欣欣向荣。
从武夷精舍、兴贤书院到考亭书院、星溪书院,从紫阳楼、朱子社仓到寒泉精舍、朱子墓、五经博士府……不久前,“朱子之路”汉学青年学者研习营、国内青年学者研习营相继在南平开营,来自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16个国家22名外国留学生,以及由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招募在读研究朱子学方向的31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1 名老师先后走进南平,通过实地体验、学习、研究等,深入了解以朱子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我们‘以文塑旅’,不断强化‘朱子之路’研学文化品牌建设,持续优化‘朱子之路’研学线路,还针对不同目标人群推出敬祖寻根、朝圣传习、向学启智、立德倡廉、儒风宋韵等系列朱子文化精品线路。”南平市文化与旅游局局长王文谦说,把朱子文化“融”进去,南平还聚焦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福建会客厅的目标定位,以“环带”建设为契机,强化“环带”文旅融合转化,聚焦武夷精舍、考亭古街、五夫镇朱子文化园等优质文旅项目,融合乡村振兴、数字产业、文化创意、特色物产等,积极打造文旅消费业态聚集区,以“朱子文化+”模式,进一步丰富朱子文化文旅业态。
打造武夷山五夫朱子理学小镇、“悠然松柏”乡村文旅品牌等,是“朱子文化+乡村振兴”的创新探索;推出“浪漫武夷,风雅茶韵——享受无与伦比的国家公园”茶文旅系列、“山盟海誓·爱在武夷”朱子婚礼系列、朱子家宴菜品系列、朱子孝道文化弘扬大会等活动,是“朱子文化+非遗”的有益尝试;举办“朱子缘·武夷福”的第九届(2022)福建文创奖朱子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打造“卡通朱子”城市文化IP、推出实景剧本杀《武夷山上有仙灵》等,则是“朱子文化+文化创意”的“双向奔赴”……
今年以来,南平还通过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协作,以积极推动浙皖闽赣(衢黄南饶)四省边际城市群文化交流,着力做好“泰山与武夷”“岳麓与考亭”“南孔与朱子”等文旅资源“梦幻联动”。
对历史的凝望,让我们感受到遥远时空外传递的文化温度,“古”与“今”的对话与碰撞,展现着传统文化“新生”的质感与芳华,而眼下,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答卷,南平仍在挥毫续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