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福见三明 | 漂泊海外115年,清道光版《尤溪县志》全新归来!

e三明   2023-11-03 22:15:38   阅读

一念在兹,山海无阻。克艰克难,回归故土。


去年7月28日,流落日本115年的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版《尤溪县志》(复印件)回归故里,交接仪式上,在场人士感动得眼闪泪花。


一年过去,如今这本县志点校刊发。“这个县志弥补了尤溪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到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这55年的史志空白。”尤溪县党史方志室主任郑荣坚感慨不已。

图片


图片
回顾  回归路曲折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旧方志是一个地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研究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必不可少的珍贵资料。


尤溪县一直特别重视旧志的整理。2018年以来,尤溪县委党史方志室成立《尤溪县志》整理点校工作小组,先后寻找并点校了明嘉靖版《尤溪县志》、明崇祯版《尤溪县志》和清康熙版《尤溪县志》,同时动员各方力量寻找缺失的旧志。





郑荣坚几经搜寻,在查阅《福建省旧方志综录》时,发现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版《尤溪县志》孤本尚存于日本静嘉堂文库。据相关史料记载,这本志书,先由清末藏书家陆心源(1834-1894年)收于“皕宋楼”“守先阁”,1907年由其子陆树藩售与日本岩崎氏的静嘉堂文库,能够完好保存至今,堪称“明星县志”。


图片

清道光版《尤溪县志》复印件


2022年5月初,尤溪方面辗转找到尤溪县西滨镇雍口村乡贤、日本国立东北大学博士、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原主席研究员、福州大学特聘教授徐开钦,请他帮助寻找。徐开钦欣然答应。


由于静嘉堂文库是日本三菱财团私有产业,一直不对外开放。时值疫情期间,只有极少数专家学者被允许进入,且必须接受严格的申请程序,能进入阅书者,寥寥无几。

当时徐开钦在国内,不便到日本。思来想去,他决定动用在日本37年的人脉资源,促使旧志回归。


此后3个月间,徐开钦与日本泉州商会副会长林俏阳多次向日本静嘉堂文库申请阅览、拍照、复写旧志,日本泉州商会会长王秀德慷慨支付相关费用,我国驻日大使馆参赞兼总领事詹孔朝妥善安排,终于由日本福建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吴启龙趁省亲时机完好地带回旧志。


图片
点校  与以往不同


旧志回归,尤溪县委党史方志室第一时间着手旧志的点校事宜。


图片

清道光版《尤溪县志》点校本


郑荣坚告诉记者,本次整理点校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理念,依照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首先将原著中的繁体字转换为简体字(个别易引起歧义的人名、地名等除外),然后再进行断句、标点、分段,并且对一些疑难的字、词,或有关地名、人物、事件等进行简略注释。


为方便读者查阅,书中除标题名用黑体字外,其他容易被忽略的地名、建筑物名、物产名、人物名,以及个别有特殊含义的名词等,也用黑体字标出,表示着重。对于正文中的诗、联句、民谚、医方及附录的记、文等,一般改用仿宋体字,以示区别。同时,将原版志书影印附后,以方便读者对照研读。


图片

清道光版《尤溪县志》中的尤溪《地舆总图》


此外,为使读者全面了解尤溪古县域全境五十个都,在书末附上清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年)版《延平府志》卷之首《尤溪县图》《永安县图》与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年)版《大田县志》卷首《疆里总图》《舆图·通县山图》等,方便读者对于尤溪古代方舆、县治及儒学建置的考察。



“毕竟年代久远,原版志书多有漶漫残损之处,由此给我们追溯甄别、分梳及整理点校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许多模糊、缺损的字符都要斟酌、推敲,并与相关专家商榷。”

图片

《尤溪县志》整理点校工作小组成员丘山石说,点校旧志时参阅了明嘉靖版、崇祯版,清康熙版、乾隆版《尤溪县志》和明万历版、清康熙版《南溪书院志》,以及明《延平府志》、清《大田县志》、《朱子全书》等。


清道光版《尤溪县志》详细记载了尤溪县有关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交通、风俗、古迹、人物、物产、赋税、农业、手工业等各方面内容,是一笔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清康熙版《尤溪县志》与明崇祯版《尤溪县志》相近,但清道光版《尤溪县志》有很多不同。”丘山石说。


比较明显的区别有四个方面:

一方面体现在更加尊崇朱子文化,之前旧志在《山川》篇中都从“伏狮山”开始,清道光版则以“文山”“公山”开篇;

第二方面,在《山川》《古迹》等篇中将相关诗赋直接插入到山川、古迹的介绍之后,十分方便阅读,如莲花峰介绍后,就附上《莲花峰五色云赋》3篇;


第三方面,《古迹》篇中详细记录了桂峰“石笋擎天”“金鸡耀日”“玉泉涌蜜”“丹桂飘香”“印桥皓月”“酒座清风”“双漈龙吟”“三峡虎啸”八景,并附诗文;


第四方面,这本志书《列女》中记录的节孝妇、贞女、烈女达214人,是尤溪现存志书之最。


图片
考证  有意外发现


对于一些古地名、古建筑名、古人名、古碑、古墓志铭以及民间珍藏的古籍等,整理点校工作小组逐一进行考证,并予以订正或说明。


“在考证《人物》卷里宋乾道五年进士林震时,与县博物馆副馆长黄春霖一道找到了他的墓志铭碑文。虽年代久远,但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辨。”



丘山石说,从碑文中得知,此碑“朝奉大夫差充福建路安抚司参议官李友直撰,朝散大夫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祐观李信甫题盖,朝奉郎赐绯鱼袋田澹书。”李友直(李侗长子)与林震(李侗学生,朱熹好友)“同郡有连”。


图片

林震墓志铭碑文。林震,宋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朱熹的好友。


丘山石告诉记者,在考证过程中请教了原南平市李侗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国柱,得知为碑文题盖的李信甫与李友直是亲兄弟,而且是同年进士。同样的考证,进行多次,他们考证了《孝廉先生(明田顼)墓志铭》、西林庵《敕书牌志》等,收入清道光版《尤溪县志》点校本《附录》中。


“在点校期间,我常到印刷厂打印资料。一次偶然,相遇老友郑兵浩也在印刷厂。”说起这次相遇,丘山石来了兴致。


郑兵浩是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金紫光禄大夫郑安道裔孙。攀谈得知,郑兵浩到印刷厂是为修纂《郑氏族谱》,同时带来了明万历版《南溪书院志》手写本及清康熙年间修纂的《郑氏族谱》,翻看发现郑安道第十五世孙、明万历年间贡生郑梅诗文集《鸣苕集》残稿,从中可以窥见明代科举、宗教、兵制及采矿业、手工业等生产状况,以及当时王阳明心学在尤溪文化人中的影响等信息。为此,对其部分进行整理点校,并刊载于本书《附录》中。


“《南溪书院志》手写本里记录的许多内容,也为我们厘清许多有关朱熹及南溪书院的历史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丘山石说。


图片

明万历贡生郑梅诗文集《鸣苕集》中的《秀峰亭记》


清道光版《尤溪县志》原本是10卷716页,通过《尤溪县志》整理点校工作小组1年多的整理点校后,新版共1101页,终于以崭新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清道光版前,《尤溪县志》有八次修纂记录:宋庆历四年甲申(1044年),知县宋咸主修《尤川志》(已失传);明嘉靖六年丁亥(1527年),知县李文兖主持,邑人田项执笔纂辑;明嘉靖三十四年乙卯(1555年),知县钱贞主修(该志已失传,仅存钱贞序);明万历十七年己丑(1589年),知县陆观德主修(已失传);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1610年),知县黄如松主修(已失传,仅存黄如松序):明崇祯九年丙子(1636年),知县邓一鼒主修;清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年),知县刘宗枢主修;清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年),知县焦长发主修。”郑荣坚说,《尤川志》是有记录以来最早的县志,我们正积极寻找线索,一旦条件成熟,也会尽力将其点校刊印,丰富史料。



尤溪记者站 吴振湖 通讯员 肖玉兰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