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立足文化资源优势,做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传承,让多姿多彩的优秀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迸发出新活力。截至目前,全市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0个、中国传统村落7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省级历史文化街区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6个、省级传统村落117个,已公布历史建筑1498栋。
“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这是我市扎实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总要求。我市强化组织领导,专门组建了43名具有规划、建筑、文物保护、历史、非遗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家,同时邀请多位院士、名城保护领域专家,为我市这项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持续完善修缮技艺传承人和传统工匠名录,以及拓宽传统老工匠、老艺人技术评价体系,完成了我市第一批7名传统建筑工匠认定公布工作,让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代代相传。
在坚持规划引领方面,我市完成名城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编制。目前,正按照“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要求,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建立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所有文物建筑、历史建筑进行测绘建档,特别是普查辖区内具有突出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但未公布为文保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的建筑。全市现已公布的历史建筑全部完成挂牌保护,完成测绘建档及保护图则编制1341栋;普查工业遗迹155处,目前已全部建立档案资料。
在强化日常监管方面,我市专门设立历史文化保护监督举报电话、平台。对保护工作不力和被省、市相关主管部门列入濒危名单,甚至因整改不到位、被省、市相关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认定撤销称号的,依纪依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全媒体记者 巫瑞万 通讯员 蒋申宇 赖桢辉
新媒体编辑:邓怡虹